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水有平靜的一面,也有激宕的一面,有時候包容平和,有時候激烈狂暴,例如海嘯,再如山洪,滴水經以年月也足可以穿石,水的力量無疑是強大的。
最近看中國新聞周刊上的一篇報道,頗感震撼。報道上說某地的人,往往以村為單位,遠行至各地承包經營不善的小醫院,然后組建成立所謂“專家門診”,主治時下人們常見或者諱疾忌醫的那些病癥。化驗單做手腳非哄即騙,強拉、強拽,編病因,嚇病人。比如腰痛,就說是腎結石,用碎石機一遍一遍地打,直到打出血尿,而后說結石已經打碎云云,以此騙錢。如果他們斂錢的手段也可稱之為“營銷”的話,他們的手段重在一個“騙”字上。單從利潤上來衡量,無疑他們是成功的,但是從道德和法制法規的角度來說,他們肯定是卑鄙、無恥而且違法的。這些人利用了法制上的漏洞,利用人們無專業知識造成的信息不對等獲取暴利。所幸的是,終于有人揭露他們了,因此,這樣的人和事既無長久的“好運”也無值得借鑒之處。
前幾天,一位讀者在《營銷學苑》論壇上提出一個問題,說:“營銷是道德的嗎?”引起了很多讀者的討論,最后大家得出的結論是,因為法律及制度的漏洞,在營銷活動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道德行為,但是作為學科,“營銷學”的本身沒有什么道德不道德的問題。
很多營銷人把市場看得激烈,把市場比喻成戰場,這似乎有些道理。不能排除善于“作秀”者以跳上竄下,大呼小叫為能事,做的人圖個聲勢,看的人圖個熱鬧,倒也頗有一些吸引眼珠的功能。我們并不否認,市場上的對弈是“真刀真槍”的“廝殺”,內功深淺與否,外功能力大小無疑很重要,綜合看來,體現在操作上,手段的高低與否和一個營銷者的個人修養不無關系。
某位著名營銷策劃人,做了很多著名的案例,其中有一個讓人記憶深刻。這是一個男裝的電視廣告,代言人是面目俊朗,身形矯健的功夫巨星李連杰,水墨丹青的中國畫配合一串高難度的中國武術動作之后,李連杰鎮定自若地說“做男人就應該對自己狠一點。”那種氣定神閑,舉重若輕的神態令人贊嘆。傳說中,這句話是這個策劃人最常說的三句話之一。同樣是這個策劃人也曾說出過“做男人就要做品牌。”這樣大氣的話來。
拋開女權主義的冷眼旁觀,姑且來感受感受這兩句話的內在力度,我們不難體會到說這樣話的人,無論男女都是負責任,有擔當的。“狠一點”無疑是提高自身修為,“做品牌”無疑是高標準嚴要求。據說,這個策劃人所在公司每年的成交額過億。
還有一個非現實的人物也令人有同樣的感受。那就是古龍先生創造的人物“西門吹雪”,小說里的西門吹雪白衣勝雪,言出必行,武功高超,性格冷靜,氣度優雅,殺敵手段一流!憑目光就讓敵人膽寒。假設以上二位,沒有奪寶的奇招,單憑架勢唬人,唬得了一時,怎能唬得了一世?
所以,成功的營銷舉措有時候體現策劃者、設計者的做人風格,不一定要聒噪和叫囂,不一定要不擇手段,不一定要違法亂紀,具備強大的內在勢能后,營銷也可以做得冷靜優雅。冷靜優雅的營銷手段照樣攻城拔寨,宛如沉靜的大海,必要時,一樣磅礴澎湃,勢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