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仲良

最近幾年,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3C融合進程的加快,以及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2008年奧運會的數字信號轉播,緩慢發展的數字電視終于得到了“提速”的機會。
不可否認,我國數字電視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整體進程比較緩慢。由于標準制定尚未完備、商業模式難以確定以及數字高清節目源內容缺乏,整個數字電視產業鏈上的內容制造商、網絡運營商以及終端制造商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不過,隨著目前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更加詳細務實的發展規劃的制定和數字電視標準體系的完備,我國數字電視的發展環境終于迎來了“多云轉晴”的天氣。
數字電視大勢漸成
最近幾年,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3C融合進程的加快,以及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2008年奧運會的數字信號轉播,緩慢發展的數字電視終于得到了“提速”的機會。尤其是進入2005年,廣電總局允許民營資本進入和跨區經營,央視以及廣東電視臺等準備開播高清付費電視等利好信息,使我國數字電視又一次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
目前,全國已近三分之一的城市開展了有線數字電視業務,預計今年底,我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將累計達400萬戶。來自國家廣電總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到今年底,中央和省級電視臺80%的制作和播出系統設備將實現數字化。
另外,最為突出的是,我國的彩電工業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根據信息產業部綜合規劃司的統計,2004年中國彩電產量是2979萬臺,出口是2732萬臺,彩管產量是1832萬只。到去年年底,全國彩電和彩管行業從業人員的總數是32萬,出口創匯接近20億美元。目前國內電視機的保有量已經超過4億臺,錄像機、DVD接近了5億臺。2004年,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中以彩電開發生產為主的企業將近20家,彩電及其相關的配套產業成為拉動我國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
信息產業部綜合規劃司電子信息產品規劃處處長韋俊指出,未來進一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推動技術升級,實現我國龐大的彩電工業體系由模擬技術向數字技術的平穩過渡,無論是對全球還是對我國數字電視的推廣普及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同樣,數字化浪潮也在席卷著亞洲和歐美地區。有關機構預測,2008年主要發達國家數字電視的用戶將占到整個電視用戶的50%以上。

政策走向日益明朗
當下,以數字化為代表的革命已經深入到了各個領域,數字化已經成為世界的潮流,成為廣播電視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必由之路。而廣播電視的數字化意味著通過人人都能夠使用的電視平臺,把信息及服務送到每個人面前,這一點實際上對于促進我們整個社會的信息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推動廣播電視網絡整個系統的數字化,使電視機成為多媒體的信息終端,把廣播電視變成大眾傳播、信息服務和生活娛樂的工具都離不開政府的政策引導。
目前,廣電總局確定了我國數字電視“三步走”的戰略目標:2003年全面推動有線電視數字化;2006年開始地面數字電視的廣播實驗和衛星直播電視業務;到2008年全面推廣地面數字的廣播,實現普及化。
據悉,在有線電視數字化方面,考慮到我國的國情和現狀,以及廣播影視的實際,廣電總局制定了東部、中部、西部三個區域、四個階段實施數字化的發展計劃。“按照這個規劃,第一階段大約到今年底,直轄市東部地區的地市以上的城市、中部地區省會城市和地區地市級城市以及西部地區的省會城市開始向數字化過渡;第二階段,到2008年,中部地區的地市級城市和西部地區的少數城市要普及數字化;第三階段,到2010年東部縣以上城市、中部地區大部分縣以上的城市基本完成數字化;第四階段,到2015年西部地區的有線電視基本完成向數字化的過渡。通過采取分區、分片整體轉換的方式,力爭到2015年完成整個的過渡。”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司副司長王聯說。
王聯強調,在從模擬向數字轉換的過程中,要保持對原有受眾的不間斷服務,并保證服務質量不下降。他說:“在過渡過程中,要保證地面數字電視的覆蓋至少不低于模擬電視的覆蓋能力,在節目質量上要有明顯的提高,在節目的數量上也要有明顯的提高。這是基本的要求”。
為更好地指導數字電視的發展,國家廣電總局還于2005年7月11日公布了《推進試點單位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的若干意見》。該《意見》共有八個方面的內容,除了要求各地政府在政策、財力和物力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外,國家廣電總局還明確調整相關政策,允許完成整體轉換的有線網絡公司申請開辦視頻點播業務,鼓勵率先實施數字化整體轉換的試點單位跨地區發展。同時,要求頻道集成運營平臺、服務平臺與監管平臺盡快實現聯網,建立起透明的市場運營環境,進一步推動數字電視的有序發展。

標準制定加速推進
發展數字電視,我們必須要吸取我國VCD和DVD缺乏技術專利而受制于旁人的深刻教訓。一個自主的、完整的數字電視標準體系能夠為我國數字電視產業的發展壯大提供技術支撐與保障。
目前,在中國數字電視標準符合性檢測中心的推動下,我國數字電視的標準制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據中國數字電視標準符合性檢測中心技術總監張素兵介紹,有22項數字電視終端標準已經上報給信息產業部,同時在網上公示過了。另外,接出端的技術標準有基礎標準、產品性能與功能標準、產品測試標準、接口標準、關鍵件標準、中間件標準,目前已完成3項基礎標準和7項接口標準,并由信息產業部公布實施;LCD和DLP終端顯示器的標準已經完成,即將召開審查會;DVB—C的機頂盒標準草案已經完成,接口系列標準已經完成了4個草案,5個標準正在編制當中;還有一些數據廣播、信息等方面的標準,有的正在制定過程中,還沒有公布。
另外,機頂盒機卡分離目前有兩種方案,一種是大卡方案,基于PCMCTA接口、基于USB接口等等,另一種是小卡的方案。據悉,機卡分離最主要的就是把CA(條件接收技術)從機頂盒內部完全剝離出來,解決條件接受技術與機頂盒生產之間存在的瓶頸制約問題,促進機頂盒廠商實現更大規模的生產制造,而用戶可以根據自己喜好和需求來購買不同的CA卡。
中國數字電視標準符合性檢測中心技術總監張素兵指出,我國數字電視標準化工作只有結合產業的發展,才能得到有效地開展。“要構造一個完整的數字電視標準體系,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包括數字研發和測試等等,需要我們共同合作,取長補短,形成一個共贏的局面,共同推進我國數字電視的發展。” 張素兵說。
催生產業新形態
可以說,從模擬向數字的轉變是一場意義深遠的革命。不同于傳統的電視機,數字顯示終端較以往增加了上網、購物、交費等豐富的功能。數字電視不僅改變了人們收看電視節目的方式,而且促進了產業鏈各環節角色的轉變。
TCL電器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秋林認為,這一數字革命使傳統的制造商開始向綜合的服務商轉變。羅秋林指出,首先,在目前數字電視的發展階段,終端設備制造商有可能將從被動依照現行技術標準生產制造產品轉變為參與技術標準制定,與其他利益相關方共同研發及制造產品,從而產生聯合開發與營銷的新贏利模式。其次,無論是標清節目還是高清節目,顯示設備直接影響到消費者對音質和畫質的要求,高清顯示屏、畫面比例等直接成為影響消費者選擇電視的因素。深入挖掘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等平板電視為代表的高清顯示,滿足消費者的核心利益需求,將平板電視與數字高清顯示緊密結合起來,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今年以來,以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為代表的平板電視快速增長,在整個市場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最后,隨著數字電視的發展,前端的產品設計研發與后臺的內容提供越來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而促使傳統的終端制造商可能向終端綜合服務商轉變,從而改變整個數字電視的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