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軍

葉玉如,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生物化學系主任,由于她在分子生長控制、鑒別和神經系統突觸形成中的重要發現,2004年獲得了享有“女性諾貝爾科學獎”美譽的“教科文—歐萊雅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她所發現的一系列新型神經營養因子及其研究成果,將使人類最終治愈帕金森綜合癥、老年癡呆癥成為可能。
責任感帶來壓力
葉玉如的專業屬于神經生物學范疇,具體點說是從事神經營養因子及神經信號傳導等領域的研究。她發現了一系列新型神經營養因子,并闡明了它們如何作用于神經細胞上的受體。這些成果有助于理解神經營養因子如何參與神經細胞的分化及維持,并揭示了其應用于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癡呆癥、帕金森綜合癥的可能性。她的研究還大大提高了對神經肌肉突觸形成過程的了解。她在神經肌肉接點發現了新的信息傳遞機理,為治療不同類型的肌肉神經疾病提供了重要線索。
從博士畢業到現在,20多年的科學生涯總不會一帆風順。但葉玉如覺得最難的,還是如何把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兩者兼顧起來。作為科學家的她總是希望自己的研究在做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得到廣泛應用?!袄碚摵蛯嵺`都很重要”,她說,“如果既希望在基礎研究上有所突破,又要在應用研究上取得進展,克服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多投入。”應用研究方面的壓力更主要來自科學家的責任感。葉玉如說,“為生命質量的提高做一份努力,是所有生命科學家都夢寐以求的。”
據葉玉如介紹,她早期發現的幾種新的神經營養因子已經證明對大腦的部分細胞有一定作用,現在,已經有好幾種進入第二期甚至第三期臨床實驗。
擔任著香港科技大學生物化學系主任、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兩個行政職務的葉玉如還帶著8個學生,其中5位是博士生,3位是碩士生。為了能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兩邊“都兼顧起來”,她每天工作時間幾乎都在12個小時左右?!鞍压ぷ鲙Щ丶沂遣豢杀苊獾模比~玉如說,“因為責任很重。”
重要的是團隊
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又榮獲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對于一位女性,獲得這兩項殊榮畢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拔矣X得好多因素在起作用,其中可能包括我對科研的熱忱和認真的工作態度。我總是不斷努力,盡己所能把事情做好?!比~玉如自己分析道。
“團隊精神”是葉玉如分析出來的另一個原因?!拔液芟矚g團隊精神。很多事情,如果一個人去做,成功的機會就很??;但如果是一個團隊一起做,不但成功機會高,而且大家也會很開心。”她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我希望能鼓勵大家共同把一件事做好。”
“我是神經生物學家,對化學的了解不是很深,但做藥物研究必須有化學方面的知識,當然,也要具備動物學方面的知識。這就需要很多不同領域的專家一起合作,一起努力?!比~玉如以中藥篩選新藥物為例說明她的觀點。
“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說,“我的責任就是把大家聚在一起,不分彼此地為項目出一份力。”
心態決定一切
“我沒有感覺到來自性別的壓力?!比~玉如說,從事科研二十幾年來,自己從未覺得因為是女性而跟別的男性科學家有什么區別?!拔胰⒓涌蒲袝h,跟別的科學家一起討論問題,大家的興趣都在科研項目上。我是以一位科學家的心態去參與的,并不總想著自己是一位女性。”
葉玉如說,女性在競爭的時候的確有很多力不從心的地方,比如自己,就擔當著妻子、母親、科學家三個角色,要在這之間取得平衡,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這需要將時間分配好,“因為每天只有那么多時間”。
曾經有一個女學生問葉玉如,要做什么樣的準備才能成為像她那樣優秀的女科學家。葉玉如認真想了想說:“我沒有做過任何準備,但我牢記上中學時老師對我說過的一句話:科學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摸索的過程,需要熱情,需要好奇心?!睆睦蠋熌抢?,葉玉如了解到,全球有15億人受到腦神經疾病的困擾,而治療的藥物并不多。這大大激起了她的好奇心,并以此為研究方向。
如果有對科研熱忱的心態,一切困難都可以克服。
是師長也是朋友
劉豫鑫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是葉玉如5個在讀博士之一。她從來不記得葉教授曾經武斷地打斷過自己的陳述。如果她的觀點與葉玉如不同,葉玉如一般都會給她一段時間,叫她按自己的思路去做,等結果出來了再和大家一起討論。
每個研究生的課題,都是葉玉如和他們商榷選定的。有的學生可能要經過多次討論才能定下方向,中途修改也很正常。
“我從不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學生,我從來不會說‘這是我給你的項目,然后每天去要求他做什么。他必須訓練自己的獨立思想?!?/p>
大家覺得和葉玉如在一起是一件“很親切、很輕松的事”,都希望常常見到她,并主動和她探討問題?!耙驗槎嘈┖腿~教授的交流機會,可以讓自己的課題有更好的進展。而且,她是我們的學術靈魂。”劉豫鑫說。
在過去的10年里,葉玉如一共培養了約30名左右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在她的心目中,做一位老師是令人幸福的。
她說,讓自己最高興、最滿足的,還是“看著我的學生們從稚嫩漸漸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