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鵬 房秋枝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的形成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務必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企業管理工作也需要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和創新發展。筆者通過所在單位的改制經驗,深感只有職工創新意識的提高,才能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增強,才能使企業面對新機遇、迎接新挑戰、促進新發展。企業要圍繞生產和經營工作,實現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
首先,企業只有實現管理創新,才能建立起“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創新是企業駕馭市場變化并保持長期發展的根本動力,企業要緊緊把握住創新這一時代發展的主題,把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與生產要素、組織管理、產品開發的有效整合,實現企業的管理創新。國有棉紡織企業在體現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相結合的原則,兼顧公平和效益的基礎上,堅持以人為本,積極穩妥的推進人事、勞動和分配制度改革。在把握國內國際市場的前提下,從產品和市場的高度強化企業生產組織、營銷能力、財務管理水平和企業發展戰略的合理性、科學性。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使適應市場和抗風險的管理制度、專業技術、組織協調和競爭決策有效結合,實現企業在創新能力上的一貫性、配比性和可持續發展。我國山東、江蘇、上海等東部沿海地區的棉紡織企業快速發展的事實也說明,從保證企業內部運行機制、監督機制和創新機制有效運行方面入手,實現生產管理、市場競爭、勞動人事分配和財務運行體系上的優化、發展和創新,不僅是企業改革和發展的內在需要,而且是建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的機制保證。
其次,企業只有實現制度創新,才能使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相互獨立、權責明確、高效運轉和有效制衡。國有棉紡織企業要在突破紡織工業“設備、工藝、品種”三大傳統管理的基礎上,根據行業生產特點和市場變化的要求,制定企業完整和規范的原料采購計劃、工藝流程設計、技術操作標準、產品銷售策略和財務管理體系,以制度創新來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系統的整體功能,按照權責明確、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在生產過程中,推行原料的投入與產出制度,以科學合理的成本控制體系,實現企業經營成果的最大化。在立足于國內市場的基礎上,以高質量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加強和開展國際國內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堅持以人為本,深化企業勞動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職工擇優錄用、能進能出的用工制度,建立管理人員競聘上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建立職工收入能增能減的分配制度,使干部政績檔案和效能監察制度相結合,使職工權力義務與企業的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相結合,使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和制約機制相結合。從財務管理入手,建立一套嚴密的資金籌措、成本管理、投資收益、債務重組、核算監督、分析檢查制度,把統一的資產管理制度、財務報告制度、現金流量分析與財務的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結合起來,加強和發揮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作用。同時,以豐富多彩的形式促進先進文化建設,特別是注重開發企業精神、價值理念、行為準則和企業目標的深刻內涵,激發企業職工創造優秀企業文化成果和智慧、活力和創造力,以此來保證企業管理工作的制度創新。
最后,企業只有實現技術創新,才能為公司的高定位、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獨特的技術成果是企業的技術資源,通過對新技術的掌握和運用,技術成果已經轉化為新的生產能力,已經構成企業信息、科技知識、創造能力等智力資源的載體部分。在企業技術創新的過程中,又能利用科技進步成果培養職工的思維方式、判斷能力和洞察能力,形成職工進一步的技術創新才能,創造性地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同時,加大技改投入的力度,以企業技術中心為核心,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按照“生產一代、開發一代、儲備一代”思路,提高產品的升級換代能力。在技術轉化為成果的同時,企業既要注重知識資源的積累,還要注重技術知識的價值和技術成果的保護,以此實現企業管理工作的技術創新。
總之,實現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是企業管理工作與時俱進的重要任務,只有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才能適應現代企業制度客觀要求,才能不斷促進企業管理工作的創新發展。同時,要求企業的整個管理工作要服從和服務于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改變傳統的粗放式工作方法,建立合理的適應市場變化的集約型服務理念,內練真功,外應大勢,不斷迎接成本、效益、市場和競爭的雙重考驗。
(作者單位:西北二棉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