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發展強調天和、地和、人和、己和,和諧創業,和諧安邦,和諧興國。它既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又是其發展的必然結果。只有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才能實現全社會的和諧發展。
3月5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隆重開幕。溫家寶總理所作的充滿民生關愛的《政府工作報告》引起了與會代表、委員的強烈共鳴。據統計,會場上雷鳴般的掌聲有20多次。這掌聲是贊許,是鼓勵,更是美好的期盼,充分表達了中國老百姓的心聲。
“兩個‘自古未有只有共產黨做得到”
《政府工作報告》摘錄:明年將在全國全部免征農業稅。原定5年取消農業稅的目標,3年就可以實現。 從今年起,免除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的書本費、雜費,并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到2007年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這一政策,使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學讀書,完成義務教育。
“讀書、種地不用農民自己花錢,這兩樣在中國的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這是個歷史性的變化,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做得到。”新疆喀什地委書記史大剛代表盛贊總理報告親民、愛民,含金量高。
不少代表、委員提到,一定要使中央扶持“三農”的好政策落到實處。貴州省原政協副主席袁榮貴委員說,農業是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這一點沒有改變,糧食生產效益低的狀況沒有改變,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還在擴大,解決“三農”問題不能有絲毫的松懈,必須要把減免農業稅的政策不轉彎、不打折扣地送給農民。河南省衛輝市唐莊鎮黨委書記吳金印委員說,現在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太快,正在抵消給農民的實惠。《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控制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過快上漲”,令人感到振奮,希望下一步有更具體的措施出臺。
聽到貧困孩子不用再為讀書愁的消息后,拉薩市實驗小學校長卓瑪委員高興地說:“對我們西部的孩子來說,這真是一個喜訊。”她說,這次到北京來,看到從國家領導到社會各方面,都在關心西部孩子的讀書和成長,很受感動,看來西部的孩子還是很有福氣的。
對農村義務教育免費政策,代表、委員們給予了高度評價。云南省元陽縣副縣長盧艷芬代表深有感觸地說,我們縣有近7萬名剩余勞動力,相當一部分是輟學的學生。我們曾嘗試向沿海輸送,但因為學歷太低,根本沒有競爭力。這也讓我們深思,農村教育是農村發展的根本所在,只有大力發展農村教育,培養各種類型的人才,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村落后的面貌。湖南金僑置業集團董事長任玉奇代表也認為,在農村實施義務教育是一項充滿陽光和雨露的政策,將有利于大大提高農村人口的素質,并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你惦記群眾,群眾就擁護你”
《政府工作報告》摘錄:我們的奮斗目標是,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氣,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只有執政為民,我們的各項事業才能獲得最廣泛最可靠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河北省衡水市市長冀純堂代表說:“從大家熱烈的掌聲中可以看出:只要你惦記著群眾,為群眾辦實事、好事,群眾就會擁護你。中央這次把就業難、就學難和看病難當作一個事關全局的大事來抓,充滿了對廣大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的深切關懷,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 不少代表、委員認為,由《政府工作報告》可見,我國已進入“共享發展”的新階段。河南省金絲猴集團董事長趙啟三代表說,《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句話特別讓人感動,就是“要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與發展的成果”,充分體現出了本屆政府親民、愛民、為民的執政理念,必然會贏得廣大群眾的支持。
推動“執政為民”,必須要有體制和機制上的保障。民盟重慶市委主委陳萬志委員認為,在政府決策過程中,應擴大民主,公眾不但要有表達權,而且要逐步參與決策、監督實施。他認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是“執政為民”的體制保障。
“和諧的核心是民生”
《政府工作報告》摘錄: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努力解決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促進社會公平。
在談到和諧社會時,著名作家王蒙委員說:“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去為之奮斗的目標。在我看來,一個和諧的社會應是經濟、政治、精神文明高度發展的產物。”中國人民大學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功成代表認為,建設和諧社會目標的提出,是黨的執政能力不斷增強的體現,顯示我國的發展正進入一個新時代。他特別指出,社會穩定不等于社會和諧。穩定可以是控制的結果,而和諧是經過努力后形成的一種自然的、良性的狀態。
對于和諧社會的內涵,著名學者金開誠委員從傳統文化的高度作了解讀。他說,“和”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它一是主張多樣,二是主張平衡,意指聚集不同的事物而取得整體的平衡。要達到“和”,就要協調各種利益,綜合不同意見,化解復雜矛盾。陳萬志委員認為,一個和諧的社會不是不產生矛盾的社會,而是能夠把矛盾有效解決、糾錯機制很強的社會。
“和諧的核心應是民生。”鄭功成代表認為,就業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安全網。鄭功成提出,要通過“三次分配”來解決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即:要改善一次分配,提高勞動者報酬;加強二次分配,加大對困難群眾和落后地區轉移支付的力度;重視三次分配,鼓勵企業及社會各界興辦慈善事業。浙江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代表認為,解決公平問題,一方面要增加對高收入人群的稅收征管力度,同時要加大政府救助性、保障性轉移支付的力度。
“公平和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石,不能忽視法律保障的作用。”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胡旭晟委員認為,和諧社會必須有一個科學、公正的法律和司法體系作為支撐,同時,它還要求社會對法律權威的尊重和認同,也就是說大家都要依法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