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蕾

1996年,哈佛教授亞當·布蘭頓等著書《合競時代》(“Coopetition”)。“合競”一詞形象地概括了這個新競爭時代的本質特征。“合競”,合作中競爭,競爭中合作,合作起來與其他商業生態圈競爭,合起來才能競爭。“合競”,是21世紀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信息技術的普及是形成競合關系的兩個原動力。在現在的世界,任何一個商業實體已經不可能在哪怕在很小的領域壟斷全球市場;而有了以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任何一個商業實體都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和其全球的合作伙伴展開深入的合作。以合作為基礎,放眼全球去充分競爭,這就是“合競時代”的本質。
有敵無仇的競爭時代
用競爭的眼光環視市場,滿眼都是仇敵;從完善的視角尋找合作對象,滿腦只有怎樣實現優選客戶價值。有敵無仇的合作法則,要求合作中競爭,競爭中合作,一切以怎樣為自己的客戶創造價值為轉移。競爭首先是在產業中各價值區域之間進行。個體企業紛紛加入,各個商業生態圈內合作大于競爭,圈外是競爭大于合作。
幾年前,杰克·韋爾奇(Jack·Welch)就預言:合作并競爭,成為商業市場中的斯芬尼斯之謎。金字塔前的斯芬尼斯問每個過路人:早晨四腳,中午二腳,晚上三腳的動物是什么?市場中的企業家則早上想誰是客戶,中午想誰是競爭者,晚上想誰是供應商。以電腦產業為代表的產品系統性、消費整體性、生產互助性標志著有敵無仇的商業競爭時代的來臨。
以單個企業的競爭力為重心的市場競爭時代,他人即是地獄。一切競爭者都是革命的對象。革命的首要問題是怎樣制造最低成本、最高質量的產品。
以整體產業的系統價值為重點的合作并競爭時代,沒有合作者就沒有商業生態圈。一切合作者都是統戰的對象。革命的首要問題是怎樣創造最具有利潤優勢的商業生態環境,怎樣聚集合作者的核心競爭力為我所用。具體而言,為本企業的優選客戶服務。優選客戶的長期、反復、多樣消費需求是本企業優勢利潤的來源。而實現這一利潤,必須依賴合作者的核心競爭力。合作者既是競爭者,更是完善者。這就是有敵無仇的新競爭模式的具體表現。
合競時代的主要特征
經濟自由化: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以及各國在經濟方面的松綁,資金自然流到了贏利最高的地區。
企業全球化:全球化時代來臨的結果之一,就是把各企業過去一直潛伏著的管理缺點暴露出來。外來的競爭迫使其自我檢討及尋求變革。
競爭劇烈化:由于全球單一市場的逐漸成形,加上如今制造業與服務業的分界日益模糊,各國企業各憑本事爭取市場,競爭劇烈化是非常明顯的態勢。
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化:現代消費者不但要求產品的樣式選擇多樣化,同時其需求的變化速度之快更是令人吃驚。為了適應現實需要,不但流通末端需要盡量減少庫存產品,生產現場也要實現多品種的少量生產。
創新加速化:面對競爭劇烈的態勢及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的現實,促使研發部門不得不加速創新和開發,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推出新產品。
服務快速化:目前, “時間”是讓顧客滿足的最大參數。所謂“時間”是指買方或消費者的等待時間。如何能顧及人性,適度由人員(而非機器)向顧客提供必要的協助,可能是服務經營者必須考慮的爭取顧客的手段。
時間管理化:專家研究發現,在決策、商品開發、生產協定和事務處理等所有業務領域中耗費的時間里,只有不到10%的時間對消費者有附加服務價值。如果能合理地減少時間浪費,不僅能使成本降低,而且還能提高質量。
顧客滿意化:在互聯網時代,可以即時搜集無限量的與顧客需求相關的信息。當商業網絡邁進“網絡企業點對點”后,上網的顧客與上網的企業可在這種互動環境里更和諧的往來,企業將更容易滿足顧客的需求。
產品商業化:網絡環境的出現,使新的互動過程大幅地改變了“產品”價值的定義方式。更重要的是,由于價值的定義是隨時調整的,表示價格的制定也將變得更加即時而具彈性。
科技尖端化:為了爭取顧客,企業必須開發出更復雜的軟件和產品,以滿足顧客多功能和使用簡便的需求,這些都有賴更尖端的科技開發。
資訊透明化:在E時代,封鎖消息、掌握控制媒體的想法愈來愈不切實際,任何質量問題都可能在彈指間傳越千里。Inter在1994年發生的Pentium浮點運算事件,讓全世界首次見識到了E時代資訊透明化的威力。
高品低價化: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如今的產品質量愈來愈。由于激烈競爭的壓力,價格無法隨之提高,因此高品低價的趨勢相當明顯。
員工知識化:由于產品的自動化生產促使員工必須具備若干與產品相關的必要基本知識,加上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堅持,如今的員工知識化已成為一種趨勢。
上司伙伴化:由于互聯網的出現,完全改變了企業的溝通方式與員工間的互動模式。內部的網絡鏈接將把更多的信息交到員工手上,建立起虛擬的工作社群,永遠地改變了個人和公司工作的“生態環境”。
合競時代的成功戰略
面對合作與競爭的新形勢,如何生存并取得成功呢?
一是掌握核心技術。要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主動,真正成為世界一流,核心技術的突破是企業趕超所必須經過的攻堅戰。要做一個產品,就一定要掌握它的核心技術;進入一個新產業,就一定要同時能制造其核心部件。這是成功的關鍵。
二是積極參與產業標準層面的競爭。掌握核心技術僅僅是企業良好的產業能力的基礎。更為重要的是能否影響產業的格局和演變。產業標準的持有者控制著產業鏈,并以此攫取超額利潤。“Wintel”標準的確立是微軟和英特爾成為IT業常青樹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適時修補短板,提高全面管理能力。產業能力的提升最終還得依靠管理能力的提高。隨著競爭的進一步激化,只在某一方面一枝獨秀已經遠遠不夠了。企業只有在最適當的時機里適時地補上了下一塊短板,確保自己在不斷升級的下一階段的競爭中可以游刃有余,才能最終成為行業的不倒翁。
四是充分利用其它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自己補氣添神。全球化競爭中,企業追求新技術和快速市場突破。以與競爭者合作的方式最能有效地學習新技術和搶占本地市場的灘頭陣地。合競新時代,你弱并不能使我更強。你強卻有可能使我更強。怎樣充分利用其它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自己補氣添神成為全球企業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