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國棟 王宗祿
一、火電施工企業現狀
我國火電施工企業,大都是全國解放初期組建的,有著50多年的電力建設史,曾為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同時也伴隨著電力工業發展逐漸成長壯大起來。特別是1984年魯布革水電工程中,在引水隧道施工時,率先引入競爭機制的成功,有力地推動了電力建設領域的改革大潮,并借此東風在電力建設上,逐步推行了“五制”、“三公”、“兩并軌”(“五制”:即項目法人責任制、資本金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三公”:即公正、公平、公開;“兩并軌”:即與國際慣例并軌、國際標準并軌),促進電建企業在管理和技術方面均有大提高,對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等都有較好效果。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火電施工企業,至今仍未完全走出計劃經濟體制的陰影,依舊存在著很多弊端:一是企業辦社會、離退休人員多、老弱病殘多、企業負擔重;二是企業規模小(全國各火電企業規模差不多)、產品單一(以承擔火電工程為主)、經營方式雷同、經濟結構不合理、無自己的特色;三是工程款拖欠多,債務負擔重;四是大型機具使用率不高(有的工地如有兩家企業施工,為了施工方便,各家都把大型機具擺在那里),浪費很大;五是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缺乏從事企業戰略研究的前瞻部門和人才等。上述弊端,嚴重地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也使企業難于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成為贏家。
二、面對21世紀
21世紀,中國已是“世貿”成員之一。意味著國際市場將對中國進一步開放,中國國內市場也將進一步對外開放。再想靠上級出臺保護政策,搞地區封鎖或壟斷,已是行不通了。企業的生存發展,只有靠自己的實力去與國內外的同行競爭。企業的實力從哪里來呢?根據國外企業的經驗,企業的實力與規模成正比。也就是說,企業的規模越大,實力越大,經濟效益越好。鑒于此,我國火電施工企業應加快整合或兼并的步伐,擴大企業規模,增強企業實力。
其理由之一:目前,我國從事火電安裝的企業共計56家。年裝機能力可達3000萬kw至4500萬kw,“僧多粥少”的矛盾將長期存在,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倘若再把單機容量逐漸增大的情況考慮進去,就可能出現將有一些火電施工企業無工程干的尷尬,一些火電施工企業為了保住職工吃飯,只好采取犧牲企業利益壓低投標報價等。如此下去,這些企業將難以維系,面臨倒閉。為了避免企業破產給社會造成巨大負面影響,抓緊火電施工企業整合或兼并,應該說是上上之策。
其理由之二:我國推行“改革、開放、搞活”政策已經20多年了,各火電施工企業也在改革大潮的洗禮中,進行了一系列的內部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產品單一、企業雷同、所有制單一、資金奇缺等弊端上,并沒有實質性的突破。盡管各火電施工企業都建立了第三產業(多經),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企業領導,只是把第三產業作為解決富余人員的權宜之計,或者用于為單位職工創點小收入,沒有把它提高到作為企業支柱產業之一加以重視。請看看陜西幾家火電施工企業從事第三產業的人員比例,便知一般。據統計,截止2004年底,西北電建一公司為11?郾3%、西北電建三公司為19?郾1%、西北電建四公司為5?郾6%、陜西送變電公司為20%、西北電建集團公司為14?郾2%。按照第三產業的特點與優勢,應屬勞動密集型產業,容納勞動力的比例應較高,可在火電施工企業這里,恰恰相反,效益也不好。有的僅能維持從業人員的生計,有的還年年虧損,需要從工程利潤中抽出一點給予貼補,這就違背了建立第三產業的原則和初衷。
第三產業的作用究竟如何?從國際經驗看,第三產業的作用是很大的。國外一些大型企業,無不經營第三產業,且對企業起到了真正的支柱作用。其原因就在于要搞好第三企業,企業必需具備規模大、實力強、人員多的優勢。這就向我們當前的火電施工企業,提出了一個新問題:只能走整合或兼并的路,才有可能把第三產業發展成為企業的支柱產業。
其理由之三:根據有關經驗,企業的規模大、實力強、人員多,不單單是有利于發展第三產業,更重要的是為了適應21世紀經濟發展全球化趨勢的要求。也許有人說:“船小好掉頭”。企業規模小有小的好處。這要看什么年代。倘若你的“船”只在“內河”航行,不進入全球經濟發展的“大海”,那么,“船”小要比“船”大靈活得多,便于駕馭。然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作為企業(無論什么企業),進入經濟全球化的大海,也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到那時,你的“船”仍然很小,在大海的風浪面前,就不是好不好掉頭的問題,而是有可能被海上的大風大浪掀翻,連生存下去的機會都沒有。因此說,抓緊火電施工企業的整合或兼并,乃是明智的選擇。
三、幾點建議
1、從世界范圍看,企業整合或兼并,并不是新事物,在人家那里早有成熟的經驗,我們何不學一學“拿來主義”者的高招,取精去粗加以利用。如何整合或兼并,就當前火電施工企業的情況,第一步,由省電力公司出面,積極推動本省內多家火電施工企業整合或兼并。對條件暫不成熟的,要積極為之創造條件,力爭早日整合或兼并。縱觀經濟國際化發展的迅猛勢頭,可以斷言,誰整合得早,誰將早獲利。第二步,也就是說,從長遠考慮,應在各省內整合或兼并的基礎上,根據企業優勢互補的原則,由國家電網公司出面推動,進行跨省區的大整合或大兼并,形成更強大的火電施工集團,便于面對強手,走向世界。
2、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火電施工企業屬微利企業,所創造剩余價值,全部沉淀在廠、網上。因此,在火電施工企業實施整合或兼并的改革中,全國五大發電公司和網、省公司,除積極協助核銷火電施工企業的不良資產外,還應分別注入部分資金作為火電施工企業的改革成本,使之整合或兼并后的火電施工企業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3、整合或兼并后的火電施工企業,要積極創造條件,盡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是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深化企業改革的關鍵。火電施工企業改革的主要任務,就是逐步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制度,實現“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火電施工企業的整合或兼并,有利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一是在整合或兼并前,各企業均做了較為詳細的資產清算、產權界定、資產評估等工作,有利于新企業的各項責、權、利落到實處;二是在組建新企業的過程中,對企業領導的人選和機構的設置,都會進行一番精心地論證、研討和篩選,有利于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完善新企業的領導體制和組織制度;三是整合或兼并后的企業規模大、實力強、人員多,有利于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方針實施:有利于吸引和容納各方面的人才,推進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實力;有利于實行市場多元化戰略,求得企業發展的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