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向梅
隨著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基層開放型經濟的發展要求外匯管理職能由“監管型”向“服務監管型”轉變,然而基層外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嚴重制約了外匯服務工作的開展和外匯監管職能的發揮。
一、基層外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信息不暢,方式單一,服務質量有待提升。隨著涉匯主體的迅猛增加和貿易形式的日趨多元化、業務的日趨復雜化和效率的日趨高效化,對外匯服務工作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然而在日常工作中,外匯業務知識相對于人民幣業務知識,政策變化快,新知識的傳播、推廣渠道少,社會各階層對外匯知識了解甚少。即便是涉匯企業的外匯業務人員,素質也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影響了服務工作的開展;有些銀行的外匯業務經辦人員,由于對業務不熟悉或對文件理解不透徹,有些可辦的業務不敢辦理,讓企業在銀行和外匯局之間來回奔跑,引起企業埋怨,影響了服務質量;外匯管理部門的日常業務“管”字觀念仍較強,仍停留在“坐門等客”上,在理念上未能與地域外貿業務發展形勢保持較好的同步。
2、機構缺少,人員匱乏,服務環節還需減少。隨著縣域經濟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配套、完善的投資環境成為吸引客商的重要條件;同時加入世貿過渡期的結束,縣域經濟與國際經濟接軌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企業面臨的市場是一個國際化的大市場。在這種情況下,金融外匯管理服務成為外資投資方決定投資意向的重要條件。目前,縣級支局基本是1994年前批準設立的,這與突飛猛進的經濟發展形勢不相適應。企業辦理開戶、核銷、備案等業務,都要到市中心支局辦理,增加了經營成本,降低了企業的工作效率。在設立外匯管理部門的地區,也因存在人手少,或復合型人才缺少的情況,有些外匯審批業務仍要到上級局辦理,增加了企業辦事的環節。
3、設備老化,系統較慢,服務效率亟待提高。“出口收匯核報系統”中海關貨物信息與外匯指定銀行資金信息準確、快捷的接受與交換,是保證系統高效運行的關鍵所在。但從目前核銷情況看,數據傳送交換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系統的數據交換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是數據傳送有遺漏現象。二是數據傳送時效性差。三是異地收匯電子數據丟失情況時有發生,致使外匯局對異地收匯真實性難以核對。由于異地收匯電子信息涉及到收匯銀行、異地和本地外匯局及總局信息中心等多個環節,各部門又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當信息出現丟失情況后,企業不知從何查起,往往是頻繁往返于本地與異地各部門之間進行查詢,卻收效甚微。
4、配合不夠,合力不強,服務環境尚需改善。外匯管理工作涉及到外經、工商、商檢、海關、稅務等多個部門,但是各個部門各行其是,尚未形成有效的合力,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服務工作的開展。
二、基層外匯管理應轉變方式
為了適應開放型經濟迅猛發展的形勢,基層外匯管理部門應加大力度轉變管理方式,盡快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當前,必須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部署,重點圍繞現階段所遇到的外匯管理問題,以改革創新為導向,由點到面,先易后難,積極嘗試基層外匯管理新理念和新手段,為基層外匯管理探索出一條新路。
1、成立機構,配備人員,全力提高外匯業務水平。為了切實解決縣域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與外匯服務相對滯后的矛盾,在涉外經濟發展強勁的縣市設立外匯管理機構,或者將部分外匯業務下放到人行縣(市)支行,不僅有利于企業提高辦事效率,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還有利于人行轉換職能,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手抓本幣業務,一手抓外幣業務,使貨幣政策的貫徹執行和傳導機制做到上下全面貫通,提供更為完善的金融服務,更好地發揮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同時,提高基層外匯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知識結構,選拔一批懂外語、精通國際金融業務及熟悉外貿經營規則的復合型人才充實到基層部門,提高外匯業務水平。
2、簡化手續,用活政策,努力為企業排憂解難。外匯管理部門可以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用足用活外匯政策,為企業發展提供便利。繼續簡化企業辦理進出口核銷業務的手續,充分運用出口收匯核報系統,對出口企業依其信用狀況實行分類管理,創造條件爭取更多的企業自動核銷,提高外匯管理效率,促進貿易便利化。改進進口單位名錄的管理方式,擴大“名錄”范圍,定期更新名錄,方便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及時辦理對外付匯業務,加速企業資金周轉,以減少中間的辦事環節。放寬真實性售付匯限制,為企業境外廣告、參加貿易博覽會的宣傳以及知識產權的引進等提供方便。
3、培訓人員,暢通信息,大力提高政策透明度。對新辦進出口業務的企業著重加強進出口核銷業務的現場操作指導,從頭抓起,規范企業進出口核銷行為。對大戶進出口企業側重深入宣傳外匯管理新政策,引導和鼓勵企業積極用好用足政策,做大做強進出口業務。同時針對大戶出口企業在開立外匯結算賬戶、執行結算賬戶限額方面的情況進行深入了解,聽取有關意見和建議,實實在在為企業提供業務服務和工作支持。建立外匯局與企業信息“政策信息直達制”,通過媒體、座談會、郵寄等多種方式,將新出臺的外匯管理政策信息第一時間傳達到企業。
4、更新設備,改善系統,盡力提供高效金融服務。改善出口收匯核報系統運行環境,增強系統電子數據交換能力,提高系統數據交換速度,企業出口收匯信息最好在申報當天即可傳遞至系統或進行實時傳遞;在出口核銷部門安裝收匯信息查詢系統,對出現的遺漏數據可以方便、及時地進行查詢;做好與國際收支部門的協調,提高基礎數據的質量。同時建立核銷部門和海關的溝通渠道,解決海關電子數據與報關單紙質數據不一致的問題,降低企業跨部門辦理業務的復雜性。簡化企業核銷手續,切實解決企業異地辦理業務的困難。
5、加強配合,拓寬思路,著力加強溝通協調工作。外匯管理部門處在涉外經濟管理部門的下游,幾乎完善每一項外匯管理政策和措施都需要相關上游部門的配合和相關政策的有效銜接,因此,外匯管理部門要主動出擊,加強與各個涉外經濟主管部門的溝通與協調。通過向政府職能部門了解經濟結構調整規劃及規劃完成情況,明確服務的重點;通過向外經部門了解外資引進審批情況,做好外匯管理工作的有效銜接,保證招商引資工作渠道的暢通。建立橫向信息共享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與工商、海關、稅務等部門互通政策、共享信息,營造良好的協作氛圍,全方位支持地方開放型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