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今烏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是中亞一座聞名中外的文化古城,其在20世紀初特別是在俄國十月革命后經濟、科技、文教事業有了進一步發展。
當時,這里原有的學校進行了擴建,并重建了不少大學,不僅滿足了烏別克斯坦青少年的求學需求,也為周邊國家和地區創造了留學機會及條件。為此,中亞國家和地區的青少年紛紛去塔什干求學,在這出國潮中,中國新疆也有一批求學若渴的學生前往塔什干的高等院校進修、深造,新疆學生去塔什干留學在盛世才統治時期,達到了高潮。盛世才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贏得新疆各族人民的擁護,促進新疆科學文化的發展,培養為其統治賣力的各類人才,并以此作為自己與蘇聯睦鄰友好的具體行動,也選派了幾批學生去蘇聯學習。
今天,我們且不論當年盛世才的用意如何,但就這件事本身來說,可謂轟動一時,也可以說是新疆現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從此,一大批有志青年相繼歸來為新疆各項工作的開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盛世才政府根據與蘇聯政府達成的協議,從1934年11月至1936年11月間,向蘇聯烏別克斯坦共選送了三批留學人員,留學生源基本上來自于新疆省立師范學校、省立中學的學生、工作人員及部分社會青年,采用自由報名、文化課考試(考試題目以初中教材試題為主)及體檢等選拔方式。
盛世才與蘇聯政府的協定規定,每年選派100名學生去蘇留學,并對出國學生民族成分的比例也做了具體規定,如:使用漢語的學生(漢、滿、錫伯族)占40%,維族學生占40%,哈薩克、柯爾克孜學生、蒙古族學生占10%。實際上去塔留學的漢族學生是84名,維族學生46名,然后是回族16名,哈、柯族30名,烏別克、塔吉克族4名,蒙古族12名,塔塔爾族5名,總共299名。有的材料統計為307名,這有待于進一步考證。每一批學生都有政府指定專人,負責送到塔什干。第一批學生由代理領事張英相(音譯)負責,第二、三批學生是由當時的教育廳秘書左南鑄(音譯)負責。
他們行進的路線是:學生們從迪化(今烏魯木齊)坐專車出發經塔城口岸出境,到達蘇聯境內的邊防站。然后由校方派來的專車送到西伯利亞火車站,而后在塔什干火車站下車。其中穆罕穆德·莫依提等學生是從喀什選派的,他們先是騎馬經“阿日凱西塔木”路去“安間”(均是地方),再坐火車至塔什干。
生活方面,蘇聯政府為每個學生發放購買服飾的費用是2000盧布,每位學生每月還發放生活費100盧布,每年暑假學校還組織學生去莫斯科、列寧格勒等地觀光旅游,還去農牧草場考察學習,所花費用都由蘇方提供,以后從借貸給新疆政府的費用中結算。
中亞大學的學歷為二年制,每周上課36學時,所授課程是教育學、政治經濟學、國際法、國際制度、數學、幾何、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雖然學制短,但一般大學所學的課程,基本上都開設了。
這些學生學成歸國的時間是:第一批學生1936年,第二批1937年,第三批學生中有30余人被盛世才冠以莫須有的“叛徒子女”的帽子提前于1937年送回國內,其他學生于1938年集體回歸。
學成歸來后,他們還要參加短期培訓班,經過政治教育以后,方由政府統一安排工作。大部分學生分配到高等院校、中學、報社、銀行、教育、文化促進會、司法、外事、公安等部門工作。已故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賽福鼎·艾則孜同志,就是他們中的一員。他先是分到塔城報社,后因受到盛世才政府迫害,被迫出走伊犁參加革命。開始他們都享受部門副職待遇,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了很好作用,其中較大多數都信奉馬克思主義,熱愛祖國和各族人民。他們是一批充滿希望、精力充沛、勇于探索的有志青年?;氐絿鴥群?,他們竭盡全力投身工作,受到各族人民的好評和尊重。他們被親切地稱為“塔什干人”,意為曾在塔什干讀過書的人。在盛世才統治時期,他們與其做了不屈不撓的抗爭,他們也因此成為盛的眼中釘。

蘇德戰爭爆發后,盛剝下了偽裝與蘇聯和中共斷絕關系,徹底投入蔣介石政權懷抱?!八哺扇恕敝械拇蠖鄶当皇⑹啦糯度氇z,有些在獄中受到慘無人道的迫害,有的被折磨致死。1944年秋季,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一部分的三區革命”爆發后,他們當中的大多數積極響應,爭先投入這場偉大的革命運動。他們不僅在喚起民族覺醒方面成為先鋒隊,還成為英勇善戰的戰士和優秀的指揮員。他們出生入死,英勇戰斗,建立了卓著戰功。賽福鼎就曾擔任過三區民族軍團長、教育廳廳長、新疆省聯合政府委員兼省教育廳廳長等職。1946年6月6日,張治中將軍為首的國民黨新疆政府和平代表團與三區革命政府代表團經過兩個階段的談判,最終簽訂了和平條款十一條。此后,“塔什干人”中的一部分參與了迪化(今烏魯木齊)及新疆各地的工作,并發揮了各自的作用。1947年十一條和平協定被國民黨方面撕毀后,新疆省聯合政府宣告破裂。這期間,塔什干留學生中的一大批人員隨阿合買提江為首的三區領導人一起赴伊寧,他們在解放戰爭年代,組織秘密進步團體和參加武裝游擊隊,與敵軍浴血奮戰,為革命勝利灑下了一腔熱血,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他們積極響應新疆的和平解放,衷心擁護中國人民解放軍進疆。
解放后,他們當中的一些人成為區內外各個部門的領導和專業骨干力量,為自治區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在歷次政治運動中,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打擊迫害,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有的被致殘致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這些人中的大多數重見光明,強加于他們身上的不實之詞被推翻,并給他們恢復了名譽、工作、黨籍。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這些留學生中也有幾個人在盛世才的淫威、拉攏和欺騙下為反動政府賣過力,但最終他們也沒能逃脫盛世才殘忍的毒手。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他們中的幸存者,懷著對黨和人民政府的無限忠誠,熱誠地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改革開放的政策。(責任編輯李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