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28歲。父親程子華安詳的躺在靈柩里,像睡熟了一樣。握著父親那雙冰冷殘廢的手,千呼萬喚,多么希望能夠喚醒他。我不愿相信,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隔開了我們。父親說過,他對這一生是滿意的。但是,我是遺憾的,命運為何讓我和父親這么早分開?淚眼望著禮兵們抬著父親的靈柩緩緩走出總后禮堂,我的思緒卻好像隨著父親最后的人生歷程漂移,追憶著父親的一生。父親出生在山西省解縣一戶蘇姓人家。由于父親的姨家沒有孩子,把父親過繼給了姨家,從此父親改姓程,名世杰。父親七歲開始讀私塾,十二歲進入模范國民小學,十七歲考入國民師范,在那里,父親接觸了共產主義思想,二十二歲考入黃埔軍校,從此開始了他戎馬奮斗的一生,改名程子華。
父親58歲時有了我。那時父親任職國家計委常務副主任,當時正是三年自然災害經濟困難和調整時期,想必配合李富春伯伯主持國家計委工作的父親是極其的繁忙。然而,我是幸運的,也許是家里多年來又有了孩子的哭聲?也許是父親結束了幾十年南北征戰?媽媽說,每次夜里哭鬧,父親總是一起起來,細心的呵護我。在父親的戰友里,我可以說是歲數最小的孩子,因而我得到了很多的疼愛。媽媽告訴我,呂正操伯伯總是一下班就先來看我。1965年,父親調任西南局書記并且主持三線建設,那時我還不到3歲,父親經常把我抱在胸前。有一次鄧小平、賀龍等伯伯來視察西南三線的建設情況,是父親抱著我去看望鄧伯伯、賀伯伯的。
幼年的記憶大多來自于家人的回憶,我自己印象最深的是1967年,那時我四歲。隨著文化大革命的開始,我們一家也經歷了抄家、父母被關、一夜之間被趕出家門的動蕩歲月,我和阿姨相依為命。那時成都武斗非常厲害,在我們先后住過的醫院心電圖室,圖書館里,房屋的窗上都有彈孔,晚上的天空能清楚的看見一條條紅色的彈道。白天阿姨帶著年幼的我在外面閑逛,幾次路過西南局的大禮堂,那里人山人海,年幼的我總是想去看熱鬧,每次阿姨都會將我強行帶走,因為那里在批斗父親。我是家里第一個看見獄中父親的。那時阿姨帶著五歲的我去給父親送衣服,大概看守所的團長看我年幼可憐,動了惻隱之心,帶著我去看了父親。記得當時父親微笑著看著我,我雖然不能理解但是我很欣慰,這一年多來,我終于見到了親人。臨走時,父親掏出手絹,用他那殘廢的雙手小心的為我包了一個桃子,幾顆糖。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這些無疑于奢侈品。后來才知道,那也是父親過節時發的,他每天也只是用來當營養品限量吃。在以后的探視中,印象中父親總是和藹可親,沒有沮喪,沒有抱怨,沒有怨恨,父親告訴母親他會再為國家和人民作貢獻。直到多少年后,我才知道父親在關押期間受到的非人待遇。
1973年,父親被“解放”回家。蒼天助我,我終于可以像其他的小孩們一樣,有了一個有父親也有母親的家。雖然我對父親為什么被關起來,又為什么被放出來并不理解,我需要的其實就是一個可以在身邊的父親。我并不理解父親那代人的經歷,也沒有想去知道父親那代人干出的非凡的事業。因為在我的眼里,我的父親是一個和其他人家的父親一樣的父親。在以后的兩年里,我慢慢地了解了父親。我看到的父親就是在我患傷寒時,用麥乳精筒作道具,給我講述他們那代人奮斗的片段經歷;我看到的父親就是每天用殘廢的雙手捧著在街頭買來的烤紅薯給我吃;我看到的父親就是每當我感冒發燒時,笑瞇瞇地說,“來,讓我試試”,然后輕輕用他的額頭碰我的額頭……慢慢地,隨著我年齡的增長,我才領悟到,我有一個特別的父親,在年輕人的心目中成功并且可以成為大英雄的父親,每每想起這些,我就會感到我是一個幸運的人。
父親的一生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的一個縮影。父親在少年時期也有他的偶像,就是戚繼光,一個抗日歷史英雄。父親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2歲進入黃埔軍校,在那里他的大隊長就是徐向前元帥,他們兩個人可以說是一輩子的知己。父親所在的部隊沒有趕上八一南昌起義,而參加了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后,父親幾經磨難,在國民黨的部隊里發動了著名而成功的“大冶兵暴”,為此父親被授予二等紅旗獎章,隨后父親與何長工的紅五縱隊會合。由于在上海療傷,父親沒有參加第一次反圍剿,但是作為紅軍師長的父親參加了第二到第四次反圍剿。在長征之前,周恩來副主席親自派父親去鄂豫皖帶領紅二十五軍長征,父親被任命為紅二十五軍的軍長,和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一起帶領紅二十五軍長征。在長征途中的一次艱苦的戰役中,政委吳煥先犧牲,副軍長徐海東受重傷,父親的雙手被子彈打中,昏迷不醒??粗鴳鹗總冚喠魈е赣H幾次要求截肢,是錢信忠保住了父親的手,但是雙手終身殘廢了,像雞爪子一樣。每當父親提起他的手,他總會很誠懇地告訴我,他在受傷之前脾氣很不好,但是看到那么多的人為了他出生入死,他看待事物和人的觀念起了很大的變化,脾氣也小了很多。父親總是告誡我們,想想他的親密戰友吳煥先以及犧牲的烈士們,他是很知足的。
在我看來,父親的一生是平和和平衡的。長大了以后,我才真正地體會到人的一生要做到平和和平衡是多么的不容易。我常常可以看到、聽到人們對于父親的評價,最常聽到的就是父親功高不居,資深不傲,不計名利和任勞任怨。這些高尚的為人品質,說說容易,做起來,尤其是在一生中做到,實在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但是父親做到了。我總是在想,每天父親看到他那雙嚴重殘廢的手,他會不會想到他自己一生所作的非凡的貢獻呢!我從來沒有找到過答案,因為父親幾乎沒有和我提起過他的那些經歷。后來我瀏覽了很多黨史出版物,父親經歷了幾乎所有的歷史事件,但是父親很少提起過,父親也很少去注意這些事情。我想這來自于父親的性格,來自于他務實的本性。父親一生做到了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真實的人,這也是父親留給我最大的遺產。
父親從來不讓我們說他參加了長征,在這里我也尊重父親的意愿。父親在“小長征”中受傷,那年他才三十歲。當時有十個傷口,因為沒有藥物,只好用鹽水煮了布條往傷口里來回擦。那時父親躺在擔架上,失血、劇烈的疼痛讓他時?;杳???粗捅Wo他的紅軍戰士,父親要求截肢,這樣可以好得快一些,可是沒有得到醫生的同意。到達陜北時,父親已瘦得皮包骨,身上的褥瘡讓他的腳脫下了整整一個殼,雙手也落下終身殘廢。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父親一路上向紅二十五軍指戰員講解了中央紅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些條例被程坦、劉華清譜上了曲,就是后來眾所周知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軍歌。到達陜北后,紅二十五軍與劉志丹的紅二十六軍組成紅十五軍團,父親就任紅十五軍團的政委,和軍團長徐海東、副軍團長兼參謀長劉志丹、政治部主任高崗等人一起鞏固、加強了陜甘寧根據地,為中央紅軍最終立足于陜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35年秋,紅十五軍團與東北軍相遇。激戰一天后將敵全殲,同時俘虜了敵團長高福源。高福源是東北講武堂畢業生,是東北軍的一個優秀團長,與王以哲軍長的關系很好,父親親自和他談話,高福源留了下來。不久,周恩來總理派高福源回東北軍,通過王以哲介紹給張學良,對張學良的思想轉變起了很大的作用,為后來的西安事變打下了基礎。
中央紅軍到達陜北,父親和軍團長徐海東代表紅十五軍團贈予了中央紅軍急需的經費,并且父親和徐海東帶領紅十五軍團聯合林彪和聶榮臻的紅一軍團成功地打贏了直羅鎮戰役,為中共中央立足陜北奠基。之后,父親和徐海東帶領紅十五軍團參加了東征和西征。洛川會議以后,由于父親受傷嚴重,需要手術,父親沒有加入八路軍。手術后,因為父親是山西人,和鄧小平等被派往山西和閻錫山開展統戰工作,建立了和薄一波犧盟會齊名的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會(簡稱動委會),父親出任人民武裝部長兼高級黨團書記,犧盟會和動委會為抗日戰爭武裝力量和中共軍隊的發展壯大起到了決定的作用。1939年1月,父親又受命前往冀中抗日根據地,出任冀中軍區政委,加強敵后抗日的力量。在冀中,父親和黃敬、呂正操等帶領冀中軍民開展游擊戰和敵后作戰,大力推進了著名的“地道戰”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群眾戰爭形式。著名的馬本齋的回民支隊就是父親領導下的一支優秀的抗日隊伍。在冀中的幾年里,父親領導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民兵斗爭,他還專門總結斗爭經驗,寫成了《冀中平原上的民兵斗爭》的文章,中央和總政治部將其發表,廣泛推廣冀中的工作經驗,對當時的抗戰起了積極推動作用。成功地粉碎日寇的“五一大掃蕩”就是父親主持冀中抗日戰爭的一個典型的例子。
1943年8月,父親被任命為晉察冀中央分局副書記兼晉察冀軍區的副政委,和劉瀾濤一起配合聶榮臻工作。在聶榮臻赴延安參加中共七大期間,父親出任晉察冀代理書記和代理政委,和軍區司令員蕭克一起主持晉察冀的工作,以后蕭克也去了延安,父親又代理軍區司令員的職務。這兩年期間父親不僅主持了晉察冀的政治和軍事工作,還全面主持了晉察冀的經濟工作,兼任第一任工商局長和經委主任,為晉察冀的經濟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聶榮臻驚嘆道:“沒想到你程子華不光會打仗呀!”這可能也是為什么解放以后父親一直在經濟領域工作的原因。1945年抗戰勝利前,父親預見到了冀察熱遼邊區對于東北和華北全局的重要性,派胡錫奎、王國權、段蘇權等趕赴承德,籌建熱河省委和軍區,并且命令李運昌率隊挺進東北,全面開展冀察熱遼的籌建工作。1945年9月,父親被任命為東北局委員、東北野戰軍副政委。1945年10月,父親被任命為冀察熱遼中央分局書記兼任冀察熱遼軍區政委,司令員為蕭克。從此開創了解放戰爭初期最大的根據地,父親主持了冀察熱遼的土改運動,此運動以后成為了土改運動的典范。1946年父親協助烏蘭夫解決了內蒙古“內人黨”事件。在兩年時間里,冀察熱遼的部隊從3萬人發展到30萬人,黨員發展到10萬人。1946年到1947年,父親領導冀察熱遼軍民粉碎了國民黨的多次圍剿,擴大了根據地。1948年父親親自指揮賀晉年的十一縱隊開展了著名的隆化戰役。我們這一代人,大概都知道董存瑞的故事,電影《董存瑞》里董存瑞高舉炸藥包炸碉堡的情景一直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里。父親1978年調任民政部長后,到地方調查,回來后將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調到了民政部,那時我才知道原來英雄董存瑞是父親樹立的。父親說,他希望為英雄的家里做點事。父親發現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跡,并且親自寫了《董存瑞同志永垂不朽》一文,表彰他的英雄事跡,董存瑞被樹立為全軍學習的榜樣。
1948年8月,東北野戰軍領導機關正式成立,冀察熱遼前敵指揮部改稱為東野第二兵團,父親出任第二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率領八、九、十一縱隊和三個獨立師進行大兵團作戰。遼沈戰役是解放戰爭的關鍵戰役,而錦州戰役是遼沈戰役的關鍵。就在錦州戰役中,父親親自指揮了著名的塔山阻擊戰。當時蔣介石調來了十一個師的兵力,同時叫來海軍、空軍司令與自己一起在葫蘆島親自督戰。阻擊戰打了六天六夜,戰斗異常慘烈,但敵軍卻始終未能前進一步,從而保證了錦州戰役的成功。也許是對塔山戰役的獎勵,平津戰役后,父親率領塔山英雄團所在的東野四縱率先進關,在進入北平時,東野四縱代表解放軍舉行了隆重的入城儀式。上世紀80年代,當父親負責黃埔同學會工作時,與昔日的對頭、當年塔山阻擊戰國民黨東進兵團首領、國民黨著名將領侯鏡如坐在了同一張桌子旁。侯鏡如大概也去過塔山陣地,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一個小小的塔山何以能阻擋得住蔣介石陸軍空軍這么多精銳部隊的聯合進攻,這大概也是他一生中最恥辱的一戰。他問父親,你是怎么守塔山的?父親笑了笑,沒有回答。他很少提起這次戰役,也很少提起在戰爭時期的貢獻,他把一切都歸功于他的戰友,他的部隊。
和平解放北平,父親的東野第二兵團和蕭勁光東野第一兵團完成了對北平的包圍,1949年1月22日北平和平解放,父親被任命為北平第一任警備司令,協助市長葉劍英和市委書記彭真維護首都的治安。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和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令,身為第四野戰軍第十三兵團司令員的父親率部南下,這支部隊后來成為第一批入朝作戰的部隊,在他的部隊里就有著名的“萬歲軍”三十八軍。父親率部解放了襄陽、樊城,發起了著名的宜沙戰役,打敗了宋希濂所部,隨后解放了湖南常德地區。父親的最后一戰就是徹底打敗白崇禧的著名的衡寶戰役。衡寶戰役以后,父親奉命出任山西省政府第一任主席,省軍區第一任司令員兼政委。一年以后,父親又奉命調往北京,開始了他后半生的經濟工作生涯。看看父親一生的經歷,尤其是在建國以前的經歷,我總是感到眼花繚亂,一個人的時間、精力到底有多少呢。歷史將父親那一代人放在了一個特殊的位置上,這是不是父親一輩子滿足的根源呢。但是直到父親的晚年,他還在為國家發展的事情而操勞奔波,他好像并沒有滿足他的一生。
父親的一生又是那樣平凡的一生。父親對于物質生活本身是沒有什么追求的,他一輩子樸實、勤儉。從我記事起,我就沒有在家中見過高檔的家具,我也很少見到父親為自己添置什么新的衣裳。印象中只有一次父親和呂正操相伴逛北京百貨大樓,兩個人各自為自己買了一件很不適用的的確良背心,成了我們的話柄。除了工作,父親唯一的業余愛好就是打臺球,他和鄧小平、段君毅、張廷發等打了十幾年的臺球,父親打臺球講究精益求精,聽說他很少輸球,所以很少鉆桌子。父親年輕時是很好的足球運動員,他一生都對中國的足球發展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他畢生的希望就是能夠看到中國足球隊沖出亞洲。1982年,在父親擔任中國足球協會名譽主席期間,那年中國隊和香港隊的那場比賽,是決定中國隊能否沖出亞洲的關鍵。賽前,父親特地把全足球隊的隊員請到家里來,在客廳里鋪開戰局商量對策,賽后總是認真總結經驗,鼓勵教練員和運動員們。那時宋任窮是中國排球協會的名譽主席,宋伯伯經常調侃父親說:怎么我的排球隊總贏,你的足球隊老輸,而父親總是報以笑容。
父親一生嚴于律己,從不愿意給別人和組織增添麻煩,就是他雙手殘疾,他也是能自己干的就決不麻煩其他人。父親對我們要求很嚴格,他常常笑瞇瞇地對我說,《紅燈記》里說得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要求我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父親自己是一個殘疾人,他對殘疾人基金會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在我的記憶里,我們從來沒有用過父親的車子,就是哥哥結婚也是一家人騎車將嫂子接進家門。我在家里年紀小,父親對我給予了很多的關懷和照顧,并且有機會總是將我帶在身邊,我是家中唯一可以經常和父親開玩笑的人,但是父親對于這個他快60歲才有的小女兒也是要求很嚴格的。記得在考高中時,由于我家從組織部招待所搬到了北長街的四合院,我也要從育英學校轉到離家近的學校,別人給聯系了北京四中,四中要求必須考試合格才能入學,我很不以為然,因為我的學習成績很好,父親注意到了我的態度,對我說:“你以為你是誰呀。”雖然經過統一考試,我被四中錄取了,但是父親的那句話給了我極深的印象,使我永遠記住父親一生都認為包括他自己在內我們全是普通的人,他希望他的子女們自食其力。
父親是一個嚴厲的父親,但是在我們的人生經歷里,我們都認為父親是一個和藹可親的慈父。從小我就很幸運地一直在父親的呵護下長大,在父親剛剛被放出來以后,我正好患傷寒,是父親每天陪著我,給我講很多的故事,鼓勵我戰勝疾病。從四川回到北京以后,也是我經常陪著父親。我那時上學,只要是放假,總會陪同父親到各地視察,親身體會了父親對于中國的了解,父親不用看地圖就知道是哪個縣在哪里。走到各個地方,父親仿佛都有很多的老朋友。我從沒有看到父親對于地方的干部提出過任何要求,總是要求地方按中央規定的四菜一湯規格接待。父親也和其他的父親一樣,有我這么個女兒在旁邊照顧他,扶著他走路,感到很驕傲。在我上中學的時候,父親時常問起我的功課,有了疑難的問題,父親也會親自上陣幫助我解決問題,無論是數學,還是語文,父親讓我很是吃驚,他的學習功底很過硬,并且很嚴謹,使我總是在想,要是父親生在和平年代,他肯定是一個很好的教授。在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北京醫學院時,父親的激動心情溢于言表。父親是一個很平等和民主的人,這體現在他愿意聽也容忍一切不同的觀點,并且他從不強加于人,就是對我這個最小的女兒也是一樣。我年輕時憤世嫉俗,有時會和父親激烈的爭吵,但是每一次,父親總是笑瞇瞇地聽我講完,再發表他的見解,他不是要說服我,他是想讓我從不同角度來看問題,給我一個成熟的分析問題和思考問題的方式。
父親總是注意我的身體健康,就怕我瘦了。我出國以后,每一次打電話,他都會問長問短。在我第一次回國探親時,我看到哥哥的女兒可以隨意指使父親,而父親樂在其中??吹轿蚁莸臉幼?,父親每天晚上都會詳細地詢問我在國外的生活情況,有時就會不停地說:“看看瘦的,還不如回國來呢。”那一次回國是我最后一次見到父親,我回國的當天,父親和母親正在承德療養,計劃要過幾天才回北京,但是父親等不及了,當天就回到了北京。在我在北京期間,父親不顧重病在身,執意要陪我去北??礋魰?,父親坐在輪椅上,拉著我的手,我感到幸福無比。每一次父親看不到我,他就會讓身邊的人們去找我,直到我回到他的身邊,然后笑瞇瞇地、深沉地看著我。那目光中沒有功績,沒有資格,沒有驕傲,就是一個父親看著自己心愛女兒的恩愛的目光,那個目光我至今難忘。我沒有想到這個深邃的目光會在我28歲時就永遠地離開我。再見到父親,他老人家躺在那里,就像一個熟睡的孩子。撫摸著父親的臉頰,淚水無聲地流了下來。父親累了,他的一生干出了很多人幾輩子才能做的事情,他需要休息了,這就是我安慰自己的話。
在父親去世以后的這些年里,人們總會問我對于有這樣一個父親的感受,也曾經有人問我如果我可以和父親說一句話我說什么,慢慢地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有個爸爸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