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斯擔任美國國務卿后的首次亞洲六國行,宣示了布什第二任期亞洲政策的輪廓:著重倡導美式“民主”、“自由”價值觀,發揮新老盟國作用,以實現兩大戰略目標:近期解決朝核問題,遠期應對和遏制中國崛起。
3月14日至21日,新任美國國務卿賴斯對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日本、韓國和中國進行了訪問。布什將第二任期的外交重點確定為既要解決以伊拉克為核心的中東問題,又要在全世界推行美式“民主”、“自由”的價值觀。因此,賴斯亞洲之行所宣示的布什第二任期亞洲政策如何調整,格外引人注目。
主線:推行美式價值觀
今年1月20日布什發表就職演說時,27次提到了“民主”這個詞,并且宣稱美國的關鍵利益以及它的最深刻的信仰現在就有一個:“我國國土上的自由越來越依賴于自由在其他國土上取得的成功,世界和平的最大希望在于把自由擴展到全世界。”布什還揚言要打擊全球的獨裁政權,最終目標是“終結在我們世界里的暴政統治”。
因此,賴斯這次亞洲之行,無論是在記者招待會、專訪和演講等公開場合,還是與總統、外長等的私人會晤,都極力為布什政府“在全球推廣民主和自由”鋪路。賴斯訪問阿富汗,重點是要繼續推動阿富汗戰后重建和“民主建設”。阿富汗是美國在亞洲做成的第一個“民主”樣板,美國一定要想方設法“將這個成果保持下去”。在巴基斯坦,賴斯公開表示“我們期待著巴基斯坦走民主化道路,并在2007年舉行選舉”。在韓國,賴斯向記者宣傳在亞洲實行民主的好處,當有人對她把朝鮮稱為“暴政據點”提出質疑時,她回答說:“為那些生活不自由的人們大聲疾呼,是我們的責任。”
賴斯在日本東京上智大學進行政策演講時,明確表示要與能共享價值觀的盟國日本一道,在亞洲推行“民主化”,因此提議建立日美“戰略開發同盟”。這是美國為了在亞洲“推廣民主和自由”而充分利用日本經濟力量的一種構想。美國方面希望對外援助額居世界第一、第二的美日兩國,協調地、帶有戰略性地使用政府開發援助,“兩國要把提供的占世界總額40%的政府開發援助”在進行調整的基礎上分類,各自要求受益國朝著民主化、自由化努力并實行對外開放,并且以此作為“反恐戰爭”的有力武器。
賴斯在“推廣民主和自由”的時候,沒有忘記表達美國與受訪國之間長期保持友好合作關系的愿望。她稱贊美日關系正處于有史以來的“最佳”狀態;在駐韓美軍指揮部,她盛贊站在“自由世界最前線”對抗朝鮮的美韓官兵;她還積極評價美國與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友好關系,承諾為阿富汗戰后重建提供幫助。
支點:發揮新老盟國作用
印度一向對美國在南亞向巴基斯坦“一邊倒”的外交政策頗有微詞,因而布什在上一任期內沒有實現訪印的愿望。近來,美國表現出希望盡早將印度納入“美國軌道”的意圖,爭取使其成為美在亞洲的新型伙伴和保持地區軍事平衡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主動開始為美印關系“加溫”。賴斯此次訪問亞洲,將第一站選在印度,顯示了美國對這個地區大國前所未有的重視。賴斯在印期間,與印度領導人討論了軍售、核能開發合作等敏感問題,并商討了布什總統訪印的有關事宜。
巴基斯坦是美國傳統盟友,賴斯訪問巴基斯坦,重點就是加強兩國在反恐領域的合作;賴斯承諾向巴基斯坦出售F-16戰機,以鞏固美國與這一反恐戰爭中的堅定盟友及“非北約盟國”的戰略關系。
阿富汗現政權是美國在9.11后扶持起來的,賴斯在與卡爾扎伊總統會談后舉行的聯合記者招待會上說,美國愿在將于9月舉行的阿富汗首次議會選舉、打擊恐怖主義和掃除毒品等問題上向阿富汗提供幫助。美國正考慮在該國建立永久性軍事基地,進而將這種影響力向中亞、中東和南亞地區拓展,這正是美國將阿富汗作為新盟國的真正意圖。
強化美日同盟,是美國維護其亞洲利益、防范東亞地區可能出現挑戰的首選措施。賴斯這次訪問日本,再次強調美日繼續在亞太地區維持威懾力量的必要性,同時還就駐日美軍的整編問題達成一致。為了促使日本發揮更大的作用,賴斯表達了將幫助日本達成諸多戰略利益的意愿,明確表示“支持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美國也沒有忽視韓國這位老朋友,賴斯在重開六方會談方面,系統地闡述了美國的基本政策,同韓國協調立場;并且表示,在駐韓美軍進行的戰略調整中,將逐步把部分駐韓美軍基地移交給韓國,并協助韓國實現國防現代化。
不過美國在想充分發揮新老盟國的作用方面,也面臨不少障礙。賴斯明確表示支持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卻沒有對印度的同樣訴求做出承諾,使印度十分不滿;當賴斯就擬議中的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氣管道表示“關切”時,印方也明顯表現出不以為然。另外盟國之間的糾紛,也使賴斯大傷腦筋。韓國與日本在歷史問題和領土問題上一直存在著分歧。賴斯訪問亞洲期間,適逢日本即將推出歪曲歷史的扶桑版《新日本歷史》教科書,并且將有爭議的“竹島”(韓國稱“獨島”)當作日本的領土并配以地圖,引起韓國強烈反對。作為美國在亞洲的兩大軍事盟友,韓日關系惡化將影響美國在亞洲的戰略,包括在朝核問題上的三方合作,因此及時協調日韓關系當是賴斯份內之事,但是當韓國總統盧武鉉提出這一糾紛時,賴斯卻沒有表態。
重心:凸顯兩大戰略目標
在亞太地區,美國將解決朝核問題作為近期重大戰略目標。因此,賴斯此行重新確認美國希望通過外交解決朝核問題的原則立場,強調美國沒有攻打朝鮮的意圖,首次把朝鮮稱為“主權國家”,表示愿意在六方會談框架內開展美朝雙邊對話,甚至提出可以用書面文字來保證朝鮮的“安全”。賴斯釋放出兩個信號:一是通過承認金正日體制來使朝鮮減輕恐懼心理,答應恢復六方會談;二是向中國作出回應,以便中國更好地向朝鮮施加影響,因為最近中國要求美朝雙方都拿出“靈活態度”。賴斯訪問韓國,也是要安撫其對美國拒絕與朝鮮直接對話的不滿,表明美國尊重韓國的立場。賴斯向韓國媒體說:“我們沒有告訴韓國人對朝鮮人該做什么或不該做什么,而是要求每一方盡其所能幫助朝鮮人回到談判桌前。”
同時,賴斯沒有忘記對朝鮮發出警告。在離開北京前的記者會上,賴斯說,如果朝鮮繼續拒絕參加六方會談,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目標就無法實現,“到時候我們不得不考慮其他選擇”。盡管她沒有說明什么是“其他選擇”,但外電分析說,美國有可能尋求通過聯合國安理會對朝鮮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
當然,美國在亞太地區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戰略上應對中國的崛起。賴斯在亞洲之行前回答美國記者這一問題時表達了三點看法:第一是清楚說明美國對華的一貫立場;第二是強化與美國盟友的關系;第三是認識到中國影響力增強,因此美國將試圖促使其影響力往正面的方向發展,而不是往負面的方向發展。就在賴斯來華前兩天,正在瑞士日內瓦參加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第61屆會議的美國代表團突然宣布,不在本次會議上搞反華提案。顯然,美國是在為賴斯訪華營造一種中美之間用對話代替對抗的氛圍。
賴斯采用了布什2002年訪問中國時的做法,在日本和韓國的發言中適當表達對中國的不滿,如臺灣問題、“民主”問題等;到中國后,她也用去教堂做禮拜等行動來間接表示對宗教等問題的關注,但更多的卻是表達對美中關系的期待。在短短的兩天行程中,賴斯會晤了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等多位中國領導人,多次強調中美關系的重要性,并相信兩國關系能夠在雙方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賴斯代表布什歡迎胡錦濤主席在年內訪美,表明中美建設性合作關系的基調并未改變。
至于朝核問題,胡錦濤主席會見賴斯時表示,中方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愿與包括美方在內的有關各方,一起推動新一輪六方會談早日舉行。賴斯則重申,美方也認為六方會談是解決朝核問題的最好途徑,并高度評價中國在六方會談進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但是,賴斯在訪問中國之前表示:“我將把使用什么杠桿或者機制的權力交給中國,(問題)取決于中國對朝鮮采取什么樣的外交對策。”
不過,賴斯這次訪華雖然多次重申“一個中國”原則,但卻沒有如鮑威爾離任前那樣明確表明不支持“臺獨”,而且再三表示反對歐盟取消對華武器禁售,顯示美國仍堅持打“臺灣牌”。可以預見,臺灣問題仍是兩國關系的重大障礙。
賴斯印象
3月21日中午,在華訪問的賴斯在她下榻的中國大飯店大都宴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我有了機會和這張“美國的臉”(小布什語)面對面。
比原定時間推遲了約一小時,在“千呼萬喚”中,賴斯終于微笑著出場了。清脆的快門聲,記錄了賴斯走進我們視野的瞬間。賴斯一身素裝,比我想像的要瘦弱。她看上去年輕,也似乎很有女人味。短暫的開場白后,許多記者舉手、提問。賴斯反應極快,半個小時回答了有關中美關系、臺灣問題、朝鮮半島六方會談等記者提問。“如果朝鮮繼續拒絕參加六方會談,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目標就無法實現,那時候我們不得不考慮其他選擇。中國在推動六方會談、解決朝核問題方面具有獨特影響,美中雙方都希望六方會談早日恢復。美中關系已經以幾年前還無法想像的方式向前發展,雙方正就廣泛的問題進行著各種合作。美方期待與中方擴大并加深雙邊關系……”賴斯回答問題沉著泰然、十分自信,似乎沒有問題能出奇不意難倒她,或讓她支離破碎地回答。她在回答每個問題前,先是不經意地微微點點頭,接著說聲“謝謝”,再回答。
其間,賴斯的一舉一動也成了攝影記者捕捉的新聞點。賴斯的笑無拘無束,也的確很迷人。
有人說,賴斯擁有最多跟總統“面對面的時間”。在美國人的觀念里,能與總統面對面的每一分鐘都是無價的。許多美國政治觀察家預測,賴斯是小布什時代結束后共和黨爭奪總統寶座的超級明星。
與我們面對面的賴斯,2008年會成為美國第一位女總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