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自己四處兜售武器,大撈好處,卻要對其他國家的軍售說三道四,特別是為對華軍售制造障礙。
近來,圍繞著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問題,相關國家展開了激烈的外交角逐。美、日極力阻撓歐盟解除軍售禁令。其實,美國恰恰是世界上最大的軍火出口國,尤其是在中國周邊大肆推銷先進的武器裝備。據統計,美國每年軍售超過100億美元,幾乎占據了世界軍火市場的半壁江山。
厚此薄彼
美國軍售層次分明
國際軍售歷來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技術等多種因素。各國在對外軍售時往往都要“留一手”,如限制武器品種、降低技術檔次或減少配套裝備等。美國在對外軍售方面更是厚此薄彼、層次分明。
英國和以色列這兩個“小兄弟”排在美國對外軍售的第一層次——只要這兩個國家需要,美國就會盡最大可能提供最先進的武器。例如,英國在美國的幫助下研制成功了核武器,現仍在共享美國激光模擬核試驗的相關數據,以保證核武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戰略核潛艇裝備的是美國的“三叉戟”潛射洲際彈道導彈,攻擊核潛艇裝備美國的“戰斧-3”巡航導彈。“英美特殊關系”由此可見一斑。
以色列是美國最大的受援國,每年獲得約30億美元的經濟和軍事援助(73%要在美國購買)。美以兩國在軍事技術合作上也是密不可分。以色列長期處于戰爭狀態,在武器改進、裝備運用和戰法創新上常有一些驚人之舉,這些成功的實戰經驗對美國發展和改進武器裝備頗有助益。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軍出動六架F-15和八架F-16戰斗機,遠程奔襲、低空突防,一舉摧毀了伊拉克在巴格達東南郊建造的核反應堆,創造了“外科手術式”空中精確打擊的先例。以軍對美制武器裝備的使用水平甚至超過了美軍,“老師”也不得不經常屈尊向“學生”求教,這才有了1986年美軍對利比亞的兩次“外科手術式”空襲作戰。還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1973年初,美國軍隊灰溜溜地撤出了越南;而在同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軍拿著幾乎同樣的美制裝備,在岌岌可危的兇險境地下反敗為勝。美國幾位將軍率隊親臨戰場實地考察后,提出了美國軍事改革的設想,這正是今天已波及全球的世界新軍事革命浪潮的第一波浪花。
日本在美國對外軍售中排在第二層次,其引進武器的數量和質量都十分靠前。日本航空自衛隊裝備180架F-15J戰斗機,數量僅次于美國空軍,F-15是一種先進的兼顧制空作戰與對地攻擊的重型戰斗機,作戰半徑大,綜合作戰能力強;海上自衛隊裝備100架P-3C反潛巡邏機,構筑了世界上最嚴密的立體反潛作戰網絡;金剛級導彈驅逐艦是美國以外第一個裝備“宙斯盾”系統的先進戰艦,其海上區域防空作戰能力甚至強于美軍同類戰艦。近年來,美日加強了反導系統的技術合作,美國引進日本的四項關鍵技術,并向日本出售最先進的PAC-3“愛國者”等反導系統,使日本成為第二個自己掏錢建設反導作戰系統的國家。
朝鮮半島是美國主要的戰略熱點之一,美國一直致力于維持和加強美韓軍事同盟,并為韓國提供了絕大部分的作戰裝備。如韓國斥資42億美元訂購了40架F-15K戰斗機,預計2008年8月全部交付。F-15K是F-15E的改進型,能全天候執行對地、對空、對海攻擊任務,采用了最先進的機載電子設備。據透露,F-15K的先進技術和配套武器超過了以往的同類戰機。韓國空軍參謀長認為,F-15K將極大提高韓國空軍的作戰能力,并將增強韓美空軍的互聯互通互操作性,進一步強化兩國的軍事合作。美國近年來也在大力扶植韓國海軍建設,提供了“宙斯盾”防空系統、“標準”-2艦空導彈、“魚叉”反艦導彈等一大批先進的海上作戰裝備。

看人下菜碟
利用軍售撈取好處
對外軍售絕不只是單純的經濟行為,更是大國對外推行自身戰略意圖的有效手段。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利用對外軍售,插手地區事務和影響世界局勢,從而達成政治上的目的。冷戰時期,為對抗蘇聯的戰略擴張,蘇聯的軍火賣到哪兒,該地區另一些國家很快就會獲得美國同類型甚至更先進的武器裝備。如在南亞地區,印度是蘇聯軍火的主要引進國,而巴基斯坦則以美制武器裝備為主。
多年來,為鞏固以美國為首的多邊或雙邊軍事同盟和政治關系,美國為北約盟國、以色列、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提供了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確立了美國在歐洲、東亞、中東等地區安全領域的主導權。與軍火出口相伴,美國的政治影響往往也會隨之而至。1991年海灣戰爭結束以來,美國在中東地區開拓了一個龐大的武器銷售市場,在撈取1000多億美元的同時,還把“美國式民主”輸出到中東。
國際軍火交易可能是全球最賺錢的買賣之一,不僅可拉動和刺激武器出口國的內需,增加就業,而且通過出售可賺取經濟政治上的好處,可謂一本萬利。美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軍火工業,它們除依靠美國的巨額軍費生存外,還得找米下鍋。美國軍火工業與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軍火商和石油商是布什競選總統的最主要贊助商,因此,美國政府不遺余力開拓國際軍火市場就不足為怪了。
美國在對外軍售中經常“獅子大張口”,并且“看人下菜碟”,同樣一種武器裝備,不同國家購買的價格往往差別巨大。如E-3A預警機,沙特阿拉伯購買每架10多億美元;而英國等北約盟國每架只需付二億多美元,兩者價格懸殊達五倍之多。美國今年5月開始向阿聯酋交付80架F-16E/F戰斗機,這項軍售總額高達86億美元,買飛機花了64億美元,每架平均8000萬美元,另加人員培訓、基地建設、零配件和保養費用22億美元;而F-16的最大優勢恰恰是性價比高,正常價格通常為每架2000萬美元左右,挨宰沒商量,阿聯酋當了“冤大頭”。因為即使考慮到技術升級,也貴得有點兒離譜了——美國最新研制的第四代F-35隱身戰斗攻擊機每架也不過才3500萬。
左右逢源
借助軍售平衡利益
最近,美國在南亞地區玩了一通“平衡木”。3月25日,美國白宮發言人宣布向巴基斯坦出售F-16戰斗機;空軍部官員則表示,美國政府已同意向其他國家出售陸基型和艦載型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斗攻擊機。這是美國首次同意對外出售可執行對空、對地多重攻擊任務的F/A-18系列高性能戰機。
乍一看,這兩條消息似乎沒有多大關聯。其實,這是美國搞南亞平衡外交的一個重要伎倆。印度空軍正在準備引進126架多用途戰斗機,參與競標的機型主要有法國的“幻影”2000、瑞典的JAS-39“鷹獅”、俄羅斯的蘇-30和米格-29等,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16也有意分一杯羹。美國此時突然宣布為F/A-18出口解禁,無疑是在向印度示好:F-16具有很大的價格優勢;F/A-18則是當前最先進的第三代戰斗機改進型,其作戰性能遠遠超過所有競爭對手,更重要的是,F/A-18是陸基和艦載通用的重型戰斗機,而印度正在自己造航母。
美國是否向巴基斯坦出售F-16戰斗機,既是影響美巴關系的“陳年官司”,更是牽動印巴關系的“敏感神經”。對于巴基斯坦而言,美國同意提供F-16的消息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自己十幾年前掏錢訂的貨總算能拿到手了。巴基斯坦1989年就訂購了60架F-16,并預付了28架的6.58億美元訂金。由于美國懷疑巴基斯坦研制核武器,老布什政府于1990年對巴實行武器禁運,此時尚有11架沒有交付,美國既不履約又拒不退款。1998年印巴相繼進行核試驗后,美國徹底切斷了巴基斯坦購買F-16戰斗機的念頭。9.11后,巴基斯坦成為美國反恐戰爭的主要盟友和前哨陣地,美巴關系迅速升溫,巴基斯坦趁機要求采購最新型的F-16,為安撫這個反恐戰壕里的盟友,美國又拖了幾年后才網開一面。憂的是,美國可能向巴基斯坦出售24架F-16,卻有可能再賣給印度100多架F/A-18,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巴基斯坦又要落在印度的后頭了!
據報道,美國國務卿賴斯與印度外長納·辛格3月16日在會談中討論了包括出售F-16等各種防務合作計劃。為消除印度對巴購買F-16的疑慮,美國正在考慮同時向兩國出售這種戰機,印度獲得新型戰機的數量還將大大超過巴基斯坦,甚至有可能獲得更先進的F/A-18戰斗機。賴斯3月26日接受采訪時指出,向印巴同時出售先進武器的做法將有助于加強美國同這兩個國家業已形成的友好合作關系,并且改變過去那種“親一方、疏一方”的傳統思維。美國一方面反對南亞次大陸上的這兩個敵對國家進行軍備競賽,另一方面又向這兩個國家出售先進的戰機——尤其是F-16和F/A-18都具備投擲機載戰術核武器的作戰能力。或許,美國已經忘記了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兩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或許,美國在鼓勵南亞核武裝升級換代的同時,又在暗中相助印度從南亞地區大國進軍“世界主要國家”,以牽制和對抗另一個近鄰亞洲大國的崛起!
不過,美國人也有“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時候。上世紀80年代中期,為對付蘇軍入侵阿富汗,美國中央情報局組織、訓練了本·拉登等一大批“圣戰”分子,并加大了對阿富汗游擊隊的武器援助,甚至提供了剛剛研制出來的單兵便攜式“毒刺”防空導彈。阿富汗游擊隊用“毒刺”導彈屢屢擊落蘇軍的直升機和攻擊機等,美國則借助實戰經驗完成了“毒刺”導彈的定型和改進。時過境遷,當2001年10月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輪到美國大兵不得不提防自己的導彈了。
心口不一
說一套做一套
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時,重要借口之一就是“薩達姆擁有核、生、化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盡管事后美國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有找到證據,但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卻一直“死不改口”,因為這位五角大樓掌門人正是當年兩伊戰爭中向伊拉克提供生化武器研制設施的主角。其實,無論常規武器還是導彈、核生化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美國都是主要“始作俑者”之一。韓國、臺灣地區研制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技術基礎來源于美國,日本的導彈和航天運載火箭技術也同樣有美國的影子。
美國自己四處兜售武器,大撈好處,卻要對其他國家的軍售說三道四,特別是為對華軍售制造障礙。在美國的直接干預下,以色列單方面中止了向中國出售預警機的合同,捷克也不得不放棄向中國出售無源雷達系統,俄羅斯對華軍售也受到很大的牽制,歐盟更是“左顧右盼、欲行還止”。去年底,美國又向以色列政府施壓,要求以色列扣壓中國送回廠家進行技術改裝的“哈比”反輻射無人攻擊機,該機是以色列獨立研制開發的先進裝備,而美國也準備購買類似的無人機。
與此同時,美國把繼續向臺灣出售武器作為牽制中國的重要砝碼。據不完全統計,1950~1988年,美國對臺武器出口為67.24億美元;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對臺軍售的數量和質量明顯提升,1990~1999年軍售總額幾乎比過去幾十年翻了一番多,僅1993年就高達63億美元。近年來,美國在對臺軍售上層層加碼,雙方每年都要舉行若干次高層次的軍售會談。美國還專門替臺灣“量體裁衣”,幫助臺軍分析和查找薄弱環節,設計了制空、制海、地面防衛作戰裝備的優先發展順序,加緊完善武器裝備體系。美國通過向臺灣出售先進的武器裝備,旨在實現其政治、經濟、軍事等多重目的,最終達到利用臺灣牽制中國崛起的戰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