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4年經貿流通工作的回顧
(一)組織國內短缺糧食、棉花和能源、原材料的進口,加強進出口形勢的監測,促進國內經濟與對外開放協調發展
根據國內市場的需要,先后組織了糧食、棉花的進口,追加成品油的進口。配合有關部門,完善出口退稅政策,應對各種貿易摩擦,促進外貿出口的穩定增長。加強對外貿形勢的監測,及時研究和解決外貿進出口中的矛盾和問題。配合有關部門加強區域經濟的合作,為國民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加強重要農產品市場的調控,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
針對2003年底以來國內糧食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會同有關部門研究采取減免糧食主產區農業稅、增加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補貼、規定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加強糧食調運、充實地方儲備、促進糧食產銷區合作等一系列措施,對2004年糧食生產的恢復和農民收入的增加發揮了一定作用。綜合運用進出口和儲備等手段,加強對棉花和食糖市場的調控。
(三)加強中西部地區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水平,促進中西部與東部地區的協調發展
利用國債資金,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電子信息系統和檢測檢驗系統建設,支持流通領域技術改造,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在工作中注意向中西部地區傾斜,改善中西部地區農產品流通設施落后的狀況。2003年支持了83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兩大系統建設。2004年的119個項目已經落實,建設工作進展順利。
(四)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促進流通業與其他產業協調發展
積極研究現代物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編制糧食現代物流發展規劃,促進中美現代物流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配合有關司局制定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理順世界銀行糧食流通項目的體制,協調華糧公司的組建工作。
(五)控制資源性、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加強環境的治理和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適當減少煤炭和焦炭的出口,采取措施控制電解鋁、化肥的出口。配合兄弟司局開展對部分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的整頓,加強環境的治理和保護。
此外,還加強了重大問題研究,注重體制和機制創新,加強立法、信息等基礎建設。進行了糧食安全課題、統籌國內經濟和對外開放課題和新形勢下對外開放戰略和規劃課題的研究。配合法規司和國家糧食局起草《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積極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棉花質量檢驗體制的改革。建立化肥淡季儲備制度。建立了糧食批發市場的日報制度,糧食、棉花和食糖價格的月報、周報或旬報分析制度,外貿進出口形勢和重要商品的進出口月度監測制度。
二、2005年經貿流通工作的基本思路
2005年經貿工作的總體考慮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發展改革會議的部署,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強和改善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和重要工業品的總量平衡和宏觀調控,深化糧、棉、化肥等重要商品流通體制改革,推進現代流通業發展和市場體系建設,做好重大問題研究,進一步完善外貿政策體系,促進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做好重要商品的進出口調節,加強國際經貿交流與合作。
(一)圍繞大局、突出重點,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重要商品的總量平衡和宏觀調控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確定的加強農業、鼓勵糧食生產的政策。在完善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基礎上,研究把最低收購價政策與對農民直接補貼制度結合的具體辦法。運用儲備和進出口調節等手段,做好糧食和棉花總量平衡工作。加強產區和銷區的糧食購銷合作。優化中央儲備的結構和地區布局,完善糧食儲備體系。繼續組織好大豆進口,抑制食用油的進口。
(二)健全機制、完善制度,繼續深化流通體制改革
繼續穩步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抓緊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糧食統計制度。全面推進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規范棉花流通秩序,推進棉花產業化發展。拓寬化肥經營渠道,完善化肥淡季儲備制度。研究制定《農產品批發市場管理辦法》,促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健康發展。
(三)統籌內外、加強調節,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加快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促進進出口商品結構優化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支持和擴大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農產品和服務的出口,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檔次和附加值。控制資源性、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組織好國內急需的能源、原材料、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的進口。加強重要商品進口的組織協調,降低進口成本。
(四)做好規劃、抓好項目,繼續推進現代流通業發展
進一步修改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和糧食現代物流規劃。繼續做好農產品批發市場國債項目和流通業結構調整國債貼息項目建設工作。組織好棉花加工設備更新改造項目建設。研究制定外商投資商業企業核準細則。促進現代物流、統一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的發展。
(五)立足當前、謀劃長遠,加強對重大問題的研究
著眼于中長期糧食供求趨勢變化,做好我國糧食安全的長期戰略以及“十一五”期間糧食安全戰略的研究。加強新形勢下對外貿易戰略、現代物流業發展戰略、現代流通方式和重要商品總量平衡規律性的研究。加強對大型流通設施重復建設問題的研究。
(六)趨利避害、為我所用,進一步推進國際經貿合作和交流
繼續做好WTO新一輪談判、自貿區談判等相關工作。做好對港澳擴大貨物和服務貿易開放的具體工作。繼續推進與美國、歐盟等有關國家的雙邊經貿合作與交流。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問題的探討和應對措施的研究。繼續做好上海世博會項目建設綜合協調工作。做好中小企業赴俄展覽會組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