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抓緊做好“十一五”規劃和2020年遠景目標的制定工作。這是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和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之后的第一個中長期規劃,做好這項工作,對于統一各方面認識,團結廣大干部群眾,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意義。2005年是“十一五”規劃編制最關鍵的一年,是規劃工作的攻堅年,編制出一個落實科學發展觀、耳目一新、各具特色的規劃,需要處理好六個方面的關系。
一、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十一五”規劃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編制的規劃,這對規劃編制提出了許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用改革的精神、創新的思維才能順應這個要求。各地區在編制“十一五”規劃時,要先對本地的“十五”計劃進行認真總結評估,看一看存在什么問題,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屬于規劃編制的問題。這樣,既可以把好的做法繼承下來,又可以避免再出現以前的問題。創新的重點是規劃內容,一定要避免到“十一五”規劃工作總結時再出現規劃雷同、上下一般粗、內容太虛、口號過多、目標過高等過去存在的問題。同時,還要對規劃體系、編制過程、編制方法和實施機制等方面進行探索創新,努力使“十一五”規劃比“十五”計劃有較大的進步。
二、處理好發展的“好”與“快”的關系
緊緊抓住并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本世紀頭二十年的奮斗目標。實現這個目標,發展的過程要好,發展的結果要好,要惠及全體人民。必須把“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僅要注重加快發展,而且要注重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從長期看,經濟周期難以避免,經濟波動難以避免,但我們要想辦法熨平波幅。在考慮增長速度時,要認真研究當地的土地資源、水資源和能源等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看一看土地、水、電力、運力等能承受多高的速度,本地資源有多少,能從外省調入多少等等。經濟發展不是“拍腦袋”,重要的是要把支撐條件分析透。要做到有觀點、有依據、有說服力,這樣才能編制好規劃。做規劃要研究大問題,要多從發展的“好”的角度出發研究和編制規劃。
三、處理好發展什么和怎樣發展的關系
從各地提交的初步思路看,不少地區還是把重點放在重點產業、重點項目上,仍然是大力發展什么產業,積極發展什么產業。但在“怎樣發展”方面研究得還不夠、不透,看不出來要怎么做。這里面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條件下政府職能的定位沒有搞清楚,特別是在產業發展中的定位沒有搞清楚。新的體制背景下,一定要區分政府與市場的作用。不區分政府與市場的作用,沒有明確政府要做什么,規劃的可操作性就不強。在“十一五”規劃中,要適應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突出政府應當做的事。在發展方面,不僅要明確發展的重點,還要明確怎么做,明確政府要履行的職責和工作重點。這樣,才能為下一步的規劃實施和指導政府工作提供依據。
四、處理好行政區與統一市場的關系
在考慮本地區的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重大措施時,既要充分考慮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也要從全國統一市場出發。如,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解決“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要從全國統一市場的角度去考慮,既要“擴大分子”,也要“縮小分母”。就是說,對農村地區和落后地區而言,不僅要考慮增加經濟總量,還要充分考慮人口流動的因素。單純從本行政區出發,這些問題是難以解決的。再如,各地區在設置規劃指標時,不應簡單地把一些全國性的指標作為一個地區的指標來用,如國際收支、進出口,就不能在每個區域內都搞平衡。還有產業結構,對一些地區而言,不是工業產值的比重越高越好,也不是每個地區的三次產業產值比重都要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不同地區的條件和優勢不同,不能將這些全國性的指標層層分解。制定規劃要打破行政區的界線,各地區之間的經濟都有自然聯系,不是人為能割裂開的。長三角地區的滬、蘇、浙在編制規劃時,就要銜接其他兩個地區的發展戰略、發展方向和產業布局。各省(區、市)都要積極主動地與周邊省(區、市)進行銜接。在全球化趨勢增強和區域經濟大發展的趨勢下,不能再封閉式地搞規劃了,否則,結果必然雷同。
五、處理好規劃的戰略性與可操作性的關系
強調規劃的戰略性,是指在編制規劃時要有戰略思維和長遠眼光,而不是簡單地在規劃中提出多少個戰略、喊多少個口號。一方面,我們要科學地提煉發展戰略;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提高這種發展戰略的可操作性。如果規劃的內容都是從戰略到戰略、從目標到目標,在實際工作中就難以發揮作用。增強規劃的可操作性,其實質是要提高規劃編制的科學性。其中,關鍵一條就是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比如,我們提出今后一段時期既是黃金發展期,也是矛盾凸顯期,既耽誤不得,也失誤不起,面臨資源、人才、科技和體制四大瓶頸,但各地情況不同,四個瓶頸制約的程度也會有所不同,北京、上海、深圳可能人口壓力是一個大問題,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土地約束可能會更強一些,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需要突破的體制問題可能更多一些,等等。要認真地分析本地發展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因地制宜地提出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有針對性地提出政策措施,這樣的規劃才能科學有效。
六、處理好編制總體規劃和統籌協調其他規劃的關系
規劃如果沒有協調、互相不碰面,最后可能就是各自為政。研究起草本地區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綱要,是各地發展改革委及其規劃處的職責,這個任務一定要完成好。同時,還要做好各類規劃的統籌協調。這就要求我們站在全局的角度,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做好這個工作。在“十一五”規劃的實踐中,要努力探索規劃工作的長效機制,在完善規劃體系,規范編制程序,加強和改進規劃銜接、論證、評估等方面進行探索,特別是要研究探索如何把專項規劃、區域規劃與總體規劃協調起來。最近,我們研究起草了《關于加強和改進專項規劃編制審批工作的若干意見》,《規劃編制條例》也已列入了2005年的一類立法計劃。黨中央、國務院對“十一五”規劃非常重視,各地領導也越來越認識到規劃的重要性。可以說,當前做好規劃工作的大環境非常好。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期”,把“十一五”規劃編制好、銜接好,把我們的各項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