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餐飲、信息產品、文化教育、商品房、汽車等五大消費熱點在很大程度上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新的一年,五大消費熱點能否持續?
五大消費熱點將會有所變化
1.餐飲消費——熱點持續
一是社會經濟交往活動的增加,直接刺激了餐飲業的發展。二是消費觀念的更新,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和消費觀念的更新,外出就餐已成時尚。三是餐飲業結構調整加快,服務質量提高將進一步活躍市場。四是服務消費的比重將大幅提升,預計2005年服務消費將進一步提高為35%左右。
2005年餐飲業將成為服務消費增長的重中之重,將極大地帶動相關服務型消費的快速增長。
2.信息通訊消費——旺銷依舊
根據多因素分析,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的飛速發展,已經發揮而且必將繼續發揮越來越重要的支柱作用。今后5年中國信息產業將繼續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到2010年市場規模將翻兩番,以信息產業翻兩番來保證國民經濟翻一番目標的實現。中國的電腦、手機數量及上網人數正在急劇增長,盡管發展速度相當可觀,但由于人口多,普及率仍然很低等因素影響,發展潛力巨大。
3.文化教育消費——方興未艾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4年1—3季度,城鎮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類支出增長11.6%,其中,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增長52%,教育支出增長9%。另據社科院《2005年社會藍皮書》調查顯示,根據連續數年多項關于我國城鄉居民儲蓄目的的調查,教育費用的持續攀升影響了我國城鄉居民家庭消費傾向,子女教育費用均被排在第一位,超過養老和住房。與之相對應的是,世界多數國家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轉型關鍵時期,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的消費比重反而是有所下降的,特別是教育的費用有所下降。因此,無論是絕對水平還是提高速度都大大高于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相同發展階段的水平,也大大高于現在絕大多數國家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占居民總消費的比重。
4.住房消費——熱度不減
1998年以來,我國城市住宅投資每年以近30%的速度增長,住宅產業已經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支柱性產業。預計2005年我國房地產業投資和銷售快速增長的局面將不會改變,商品房仍將成為帶動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主導產品。綜合判斷,預計2005年房地產投資仍將保持25—28%的較快增長,在投資和消費雙重買房需求的推動下,商品房銷售仍將保持30%左右的增長。
5.汽車消費——低谷徘徊
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后,汽車消費開始快速增長。當前我國汽車消費的快速增長已經具備一定的現實基礎。預計2005年汽車銷售不會明顯回緩,家用轎車仍將處于低迷增長階段,這一趨勢將貫穿全年。
汽車消費熱度減弱主要受到四大因素的制約:一是入世5年的保護期臨近結束,2006年我國進口車關稅將由70%降為25%,許多人的購車需求將被有意推遲。二是全球能源價格暴漲,2005年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三是連續兩年汽車銷售高速增長之后,受基數和新增需求影響,會有一個回落期。目前大城市轎車的購買力已經釋放。四是頻繁價格戰打破了消費者對中國車市的價格信心,汽車價格一再下降,加劇了潛在購車者的觀望心態。
支撐五大消費熱點持續的有利因素
1.政策面的支持有利于市場持續活躍
近年來消費率持續偏低問題,已引起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去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不斷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系,提高城鄉居民消費能力,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2.農民增收使農村消費有望邁上新臺階
2005年,農村消費將繼續快速增長,并有望在增速和總量上邁上新的臺階。農村消費快速增長基于以下原因:一是2004年前三季度農民人均現金增長11.4%,對2005年消費增長有較強的后續推動作用。二是國家支持“三農”經濟發展的政策不會改變。三是以家用電器為主的第二次消費結構升級在農村已初顯端倪,在收入水平持續增長的推動下,第二次消費結構升級將在農村逐步掀起,成為推動消費增長的核心內容。
影響消費熱點持續強弱的制約因素
眾所周知,近幾年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巨額的固定資產投資來支撐,消費仍未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造成我國投資與消費的關系扭曲,消費率偏低,消費熱點不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較突出的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經濟建設的指導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對消費重視不夠的問題;第二,居民收入增長長時期低于經濟增長以及收入差距擴大;第三,社會保障不到位,居民不敢放心大膽消費;第四,收入分配政策不完善,擴大消費的基礎不夠穩固;第五,缺少相應的消費信貸政策的配合與支持。
消費熱點強度減弱將帶來以下負效應,即第一,不利于實現國民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第二,影響了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第三,制約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如何驅動消費快速運轉
1.處理好投資與消費的關系
靜態地看,投資與消費是此消彼漲的關系。事實上,就較長周期而言,通過調整投資結構,改善供給,不僅有利于投資效益的提高,也會促進消費。加大對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的投資,無疑會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消費環境;加大對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教育的投資,將有效改善人們的消費預期,提高消費傾向;調整住房供給結構,增加中、低檔住房和經濟適用房的建設規模,有助于擴大住房消費;發展服務業,會帶來擴大就業、提高收入、增加消費等連鎖反應。
2.提高居民收入是驅動消費的直接手段
首先就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其次,進一步擴大就業。只有實現就業,居民收入才有穩定來源,才能使消費主體增加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第三,鼓勵消費增長,推動消費升級。
3.通過間接手段刺激消費
在人均GDP邁上1000美元的臺階后,對于政府如何提供更為完善的消費環境,減少阻礙消費的各種制度性障礙,可以從稅收體系、信用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方面入手,間接刺激消費。
4.建議取消利息稅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發生了變化,適時取消利息稅是可行的,對整個經濟的震動影響較小,有益于增強居民消費信心,有效促進和擴大消費。
5.發展信貸消費,將潛在需求變為現實消費
一是要破除陳舊的消費觀念,促使人們樹立信貸消費觀,并逐漸完善消費信貸服務,培育信貸消費市場,推動商業銀行改進消費信貸服務,規范房地產公司和汽車經銷企業在代辦消費信貸時向消費者的收費。二是要建立完善的社會征信體系,積極穩妥地擴大信貸消費。引導和推動居民消費觀念從儲蓄型消費向信貸型消費的轉變,提倡適度負債和超前消費。三是政府、銀行擴大消費信貸范圍和資金,提供良好的信貸消費服務和環境。
6.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升級消費結構,擴大居民即期消費
一是制定相關政策,鼓勵私人住房消費。二是引導汽車消費。三是鼓勵信息、文化、旅游等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