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動態
我國規劃建設三大港口群。2004年12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灣區域沿海港口建設規劃》。會議指出,沿海港口建設規劃與實施要堅持五個原則:一要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二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實現規模化、集約化和現代化建設為目標,建立政企分開、市場化運作的建設和管理機制;三要完善港口功能,處理好港口建設與其他運輸方式的關系,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四要注意運用先進科學技術,加強港口建設和改造,擴大港口吞吐能力,提高技術裝備水平,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五要保護海岸資源,提高岸線使用效益。這三大港口群的建設側重于集裝箱、鐵礦石、原油和煤的裝卸運輸;到2010年,合計吞吐能力將至少增加一倍,達到35億噸,從而構筑三條順暢的綜合運輸海上通道。
《化肥淡季商業儲備管理辦法》公布。為解決化肥常年生產、季節使用的矛盾,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于1月中旬公布《化肥淡季商業儲備管理辦法》,建立化肥淡季商業儲備制度。按照此辦法,每年10月份進入化肥使用淡季后,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通過招標方式選擇部分流通、生產企業承擔化肥淡季商業儲備任務,將企業淡季生產的化肥收儲一部分,由國家貼補淡季儲備的利息,存到第二年3月份春耕用肥旺季到來時投放市場。
運行動態
2004年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取得新進展。2004年,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進入良性、快速增長的軌道。主要特點:一是境外投資業務發展平穩,境外加工貿易增長加快,拉丁美洲成為境外投資的最主要地區。前11個月,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8億美元。從地區分布看,拉丁美洲8.9億美元,占49.3%;亞洲5.2億美元,占28.6%;歐洲3億美元,占16.4%。二是對外承包工程業務高速發展。前11個月,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45億美元,同比增長28.8%;新簽合同額208億美元,增長43.5%。三是對外勞務合作業務經營秩序進一步好轉,保持快速增長。前11個月,對外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31.5億美元,同比增長9.8%;新簽合同額29.5億美元,增長12%;派出各類勞務人員21萬人,增長17.3%;10月末在外各類勞務人員總數達53.2萬人,同比增加2.4萬人。
2004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額首次超過3000億美元。主要特點:一是進出口凈增近千億美元,出口增量占全國出口增量的1/3以上。全年進出口凈增973億美元。其中,出口凈增552億美元,占全國出口增量的35.5%,拉動出口增長13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的27.9%,比重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二是出口產品競爭力逐步增強,進出口首次實現順差。出口退稅新機制加速了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出口超百億美元的高新技術產品隊伍不斷壯大。全年出口增幅高于進口15個百分點,并首次實現貿易順差41.1億美元。三是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和歐盟,對其順差大幅增加。美國仍然是我高新技術產品第一大貿易伙伴,我國對美國、歐盟和香港地區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已近70%。四是“長三角”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超過“珠三角”,科技興貿重點城市成為主力軍。
2004年電力生產、建設與消費快速增長。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統計快報,2004年我國電力消費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全社會用電量2.1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9%。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612億千瓦時,增長2.7%;第二產業用電量16258億千瓦時,增長16.4%;第三產業用電量2435億千瓦時,增長15.2%;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2430億千瓦時,增長8.2%。工業用電依然是推動全社會用電量高速增長的主要力量,全年增速達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