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人類的知識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人們已不滿足于對具體的知識內容的探索,而是上升到了對知識本身的性質及其管理和使用方面的研究。“什么是知識,如何管理和高效使用知識”成了擺在人們面前的新課題。作為知識傳播最前沿的陣地――教育界理所當然對此不能回避,必須積極思考應對。
按照OECD(國際經合組織)在1996年發表的《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年度報告,知識分成know-what(知道是什么)、know-why(知道為什么)、know-how(知道怎么做)和know-who(知道誰擁有知識)四類。其中第一類和第二類知識歸結為“可編碼的知識”,被研究人員稱為顯性知識,第三類和第四類被歸結為“可意會的知識”,相對被稱為隱性知識。隨即對隱性知識在整個知識體系中地位的強調成為現今新的知識觀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變化。
現在我們將隱性知識的概念引入語文教學領域,對它的性質、作用和使用做一些初步的研究分析。
一、對教師隱性知識的認識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發現教師的知識構成明顯地存在顯性和隱性的區
別。顯性知識是那些存在于書本和音像資料等有形載體中的知識,主要是有關what(是什么)和why(為什么)的事實和原理方面的知識,它能夠以一種系統的方法傳達,是正式和規范的知識;而隱性知識則存在于教師的頭腦之中,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體驗和認知,是一種獲取、運用和創造知識的知識,是一種面臨問題做出判斷和提出解決方法的知識,更多地關系到know-how(知道怎么做),它不僅包括學習與教學的方法,還有教師個人獨特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文化等。我們平常所說的某個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就是對其具有的隱性知識的一種描述。教師的隱性知識是其個人長期日積月累所獲得的,它高度個體化,難以形式化或溝通,也難以與人共享。
二、隱性知識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教師的隱性知識是一個學校最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和財富。大家都知道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對學校對教學意味著什么。顯性知識雖然也重要,但容易表達、傳遞和獲取,任何人只要愿意并且付出努力,是能夠在較短時間掌握大量顯性知識的。相信目前大多數教師所掌握的顯性知識都足以支持課堂教學需要,但只有顯性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如何上好課,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提高學習效率,需要教師發揮運用他的隱性知識,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遇到問題能夠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例如好的教師上課引人入勝,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知道怎么教才能使學生理解領悟,這些都是教師的隱性知識,在書本中是學不到的,它來源于教師多年的教學實踐,是對教學質量起決定作用的因素。
語文學科相對于其它學科來說,教師的隱性知識更顯重要。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數學、物理等學科的工具性很強,它們的課程內容是高度形式化了的知識,教師的耐心講解加上學生的自覺學習比較容易見成效。而語文課所教的內容很大一部分就是具有隱性特點的知識,如文化的熏陶以及語文素養的形成可以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取的隱性知識,對其評價難于形式化和規范化,要求教師相應具有更強的把握力。另外同樣的課文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感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是新課標的要求,如何引領學生去學習領會,需要教師不僅具備必要的語文修養,還要有如何因人因情施教的知識。總之,教學的人文性特點要求語文教師要比其它學科的教師更多地積累和運用隱性知識。
三、隱性知識的使用
隱性知識的的特點決定了其難以共享的特點,它存在于每個教師的頭腦之中,極具個體性,但它的價值又促使我們必須想辦法對其進行交流,最大程度地利用它,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水平。對此我們可以從學生、教師和學校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學生感受
教學活動是教師隱性知識的直接使用形式。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特別是對語文教師,知識背景和文化素養的差異在教學中更能明顯地感覺出來。語文教學著重培養的是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不應該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所以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有更多空間和條件發揮運用隱性知識,使自己的教學更具特色。在教學中要盡量讓學生多接觸一些語文教師,而不要從入學到畢業一個老師始終固定教一兩個班。雖然這在掌握學生情況建立師生感情方面有諸多好處,但從語文學科特點看有些不妥。要知道一個語文教師就是學生觀察社會的一扇窗戶,通過這扇窗戶,學生可以窺見人文之斑斕,領略文化之廣博,不同的教師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的視角和感受。擴大師生之間的接觸面不僅能讓教師的隱性知識有更大的作用范圍,影響更多的學生,而且也是教師豐富和發展自己隱性知識的重要途徑。
(2)教師間交流
共享隱性知識最主要的方法是教師之間的交流,只有通過交流,知識才能流動,才有被發現被傳遞的可能。交流有很多方式,較為正式的有對新教師的幫帶、相互聽課觀摩和參加座談會等,這些都是很好的辦法,而且在學校里已經使用,現在我們要認識到的是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推廣經驗技巧,而且也是為了一種知識的共享。既然是知識,那就需要繼承和發展,努力將它變成大家的財富。所以對于教師隱性知識必須要有足夠的重視,有必要建立一些制度來發掘、交流和維護它,將學校建成一個學習型的組織。
(3)學校的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是近年來興起的以人為中心、以信息為基礎、以知識創新為目標、將知識看作是一種可開發資源的管理思想,一經提出立刻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并在企業界得到了實際應用。我們可以借鑒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建立學校的知識庫和知識地圖,使隱性知識得到有效的管理,使之在正確的地方針對正確的對象得到正確使用。
隱性知識的提出是人們對知識性質更深層次的認識,引入這個概念細化和明確了教學資源,對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大家可以在實踐中做進一步的研究,不斷完善和豐富我們的教學活動。
(黃紅培,浙江省寧波財政稅務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