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能力,這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點點滴滴地積累。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闭Z文之塔是一磚一磚地構建的,沒有這些日積月累,就沒有學生的語文功底。所以,我認為積累是構建語文之塔的金磚,名之曰金,言其作用非凡也。語文教學中的積累是方方面面的,諸如生字的積累、語言的積累、篇章的積累、學法的積累等等。如果我們在教學中時時注意積累,今日砌上一尺,明日搭上一丈,這語文之塔就有希望了。所謂“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狈e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使學生養成積累的習慣呢?我的做法是以習作促積累。
一、仿課本寫習作,促課內積累
語文教材中的選文大都是名家名篇,每篇文章無論是布局謀篇、過渡銜接、表達情感,還是用詞造句、修辭方法等等,都是我們學習的典范。因此要讓學生多讀、熟讀,甚至達到成誦,從中借鑒一些恰當的用詞、優美的語句、精彩的片段及寫作上的技巧等等。為促使學生積累所學語言,學習《鳥的天堂》一課時,我布置學生以《柳樹》、《松樹》為題,仿照榕樹的寫法寫一個片段,刻畫出它們的靜態美;再以《鴿子》為題,仿照作者點面結合寫鳥兒歡樂場面的方法,寫鴿子吃食的片段,要寫出鴿子吃食的動態美。學習《草原》、《鏡泊湖奇觀》后,我布置學生寫出自己喜歡的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點,自由命題,寫出他們的靜態美。要求學生可以大膽地使用學過的詞語,甚至是句子。這樣,學生有章可依,寫作情緒高漲,十幾分鐘,二三百字的片段便交上來了,細細翻閱,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寫得很好,不論是遣詞造句,還是對所寫事物特點的把握都很到位。學習《偉大的友誼》一課,讓學生仿照作者布局謀篇、過渡銜接的方法,以《深厚的友誼》為題寫寫同學之間的友誼,以鞏固、積累所學方法;學習《一夜的工作》一課,讓學生學習作者在敘事、寫物、聯想中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方法,以《×××的工作》為題,寫一篇習作。從學生的習作效果看,大部分學生從范文中悟出了方法,能內化成自己的語言風格用于自己的語言實踐。在學生學習一些范文后,以寫習作的方法,激勵學生嘗試一些語言積累、布局謀篇的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在習作中嘗到積累的甜頭,積累的興趣濃了,相應地寫作水平也就提高了。
二、多讀書寫習作,促課外積累
語文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語言材料積累和反復的語言實踐活動為前提的。但語文課內的閱讀和寫作,是難以滿足積累語言材料和進行語言實踐需要的。正因如此,早在五十多年前,葉圣陶先生就曾指出:“國文教本為了要供學生試去理解,嘗試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長;太多太長了,不適宜于做細琢細摩的工夫。但是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單憑一部國文教本,是夠不上反復的歷練的。所以必須在國文教本以外再看其它的書,越多越好?!边@就給我們指出了明確的方向,要組織學生大量閱讀有益的課外書,如天文的、地理的、歷史的、科技的……只要是有益的都可以拿來讀。但不能光停留在讀上,要勾勾畫畫,要記閱讀筆記,記從書中獲取的知識點,記優美的語句,記布局謀篇的方法,記獨到的表達方法,記后要經常翻閱、背誦,以完成內化的目的。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大量閱讀,可以布置學生每周交一篇習作,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看書的情況自由命題,可以編故事,可以續寫,可以寫童話,當然還可以寫讀書體會。從收上來的習作看,學生的想像力、編故事的能力是不可低估的。這種自由命題、自由寫作的方法學生是喜歡的。學生為了寫好文章,必須進行大量閱讀,以求自己的習作上檔次,能得到老師的賞識,能上班內的《優秀習作選》,習作促進了積累。
三、悟生活寫日記,促生活積累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鄙钣卸啻?,學習語文的范圍就有多大。語文學習既不限于語文課堂,也不限于一般意義上的課外閱讀和寫作,要鼓勵學生進行生活積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并把語文學習的成果運用于生活實踐。為了引導學生搞好生活積累,我布置學生寫觀察日記,不拘題材:可以是調查報告,可以是建議書,可以是書信等等。不限內容,可以寫身邊熟悉的人:如老師、同學、親戚、朋友,或寫出他們的特點或歌頌他們的品質;也可以寫身邊發生的事:家庭的、學校的、社會的。由于給學生留出寫作的空間,拓寬了寫作范圍,學生寫日記的興致很高。學生為了自己的觀察日記能入選班內的《優秀日記選》,必須留心周圍的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記錄自己對生活的感悟,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生活積累。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以習作促積累,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又激活了學生的積累興趣,是培養學生養成積累習慣的上策。
(段培艷 劉金秀,山東省臨沂第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