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扣門。
這首紀游抒情詩,是南宋愛國主義詩人陸游的名作之一。它寫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陸游曾任興隆府通判,后來因為極力贊助張浚北伐,被投降派以“交結(jié)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罷黜還鄉(xiāng)。詩人心中憤憤不平,對照詐偽的官場,于家鄉(xiāng)純樸的生活自然會產(chǎn)生無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詩人雖貌似閑適卻未能忘情國事。秉國者目光短淺,無深謀長策,然而詩人并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會否極泰來,這種心境和所游之境相吻合,于是產(chǎn)生了傳頌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聯(lián)。
詩的前兩句:“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臘酒”,頭年臘月釀制的米酒。“渾”,渾濁粗糙。“豚”,小豬,泛指豬肉。“足雞豚”是菜肴很多的意思。這兩句是說,請不要笑話農(nóng)家自釀臘酒的粗糙吧,在豐收之年,他們留客進餐,飯菜準備得實在豐盛得很!弦外之音就是:這里酒味雖薄,但人情厚道;酒質(zhì)雖劣,但人品高潔。詩人沒寫農(nóng)民的舉止笑貌,但用農(nóng)家款客盡其所有表現(xiàn)其盛情,也道出了詩人對農(nóng)村純樸民風的贊賞。
詩人接著告訴我們,這里不僅人情好,而且風光也極優(yōu)美:“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重”和“復(fù)”都是一層層的意思。這兩句寫得集中精練,傾注了詩人對田園美景真摯飽滿的喜愛之情。“疑”是迷惑、猜想,給山水重疊回轉(zhuǎn)的境界增加了真實感。“又”表示出一種出乎意料的驚喜。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碧清的山泉在石縫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豐茂,蜿蜒的山路也更加依稀難辨。正在迷惘之際,突見前方柳暗花明,幾家茅舍隱現(xiàn)于花木扶疏之間。正在“疑無路”時發(fā)現(xiàn)如此美麗的村莊,怎不叫人驚喜萬分呢?為了描繪這個美麗村莊的獨特風光,詩人在描寫“柳”和“花”時不用“綠”和“紅”,而用“暗”和“明”,這是非常貼切而傳神的。試想,這里青草繁茂、綠樹蔭蔭,在“暗”綠的陪襯下,盛開的鮮花當然顯得格外明媚嬌艷。
接下去,詩人寫這里的民俗:“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春社將近,農(nóng)民開始祭社祈年。他們吹簫打鼓,忙著迎神賽會,往來不絕者全是衣冠簡樸、古風猶存的村民。“古風存”與當時統(tǒng)治者的窮奢極欲、紙醉金迷形成鮮明對照,表現(xiàn)了詩人對傳統(tǒng)文化和淳樸民風的贊譽,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詩人在山西村玩游了一天,此時已是明月高懸,春社過后的村莊一片靜謐。面對此情此景,詩人不禁發(fā)出感慨:“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扣門。”“無時”即隨時。詩人真希望今后能隨時有機會,拄著杖,趁著皎潔的月色輕扣柴扉,與田間歸來的農(nóng)民親切絮語。
這首詩畫面清新,每兩句為一個獨立畫面,洋溢著作者對農(nóng)村生活的喜愛之情。尤其是“山重”、“柳暗”聯(lián),由于蘊含了景物之外的哲理,所以自古以來,一直被人們在某種迷茫、絕望的境況下忽然有了轉(zhuǎn)機時所津津樂道。
(邵代全,山東省寧陽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