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急劇增加,使相對穩定的大學生就業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供需矛盾。一時在社會上,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假象。有關數據顯示,我國總人口中大學生所占比例遠遠低于世界發達國家,甚至低于許多發展中國家。我國勞動者中大專以上學歷者為數并不多,我們的大學畢業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大學生“就業難”的假象呢?根據調查分析,我們認為大學生中存在的比較嚴重的不良就業心理,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假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代大學生多在較優越的環境中長大,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的成長經歷往往使一些人自我中心意識較強,自我期望值過高,應對挫折能力低下,這些特殊環境中養成的不良心理習慣,在大學生就業求職過程中常常表現為盲目攀高心理。根據調查資料分析,目前在高校畢業生中造成盲目攀高心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1.對就業形勢認識不透徹造成的盲目攀高心理
1977年恢復高考時,社會上能夠考取大學的人寥寥無幾,當時的升學率僅為考生的3%。當時,國家正處于經濟恢復的初期,經濟建設人才極缺,因而,國家及社會各界對高校大學生寄予了極大的期望。當時的大學生被稱為“天之驕子”,畢業分配供不應求。然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尤其是近幾年來高校大規模擴招,高考升學率急劇攀升,現已高達70%以上。我國高等教育已由過去的“精英式教育”發展為今天的“大眾化教育”,畢業自主擇業、雙向選擇應運而生。
面對今天發生巨大變化的形勢,大學生還仍然以“天之驕子”自居,看不清就業形勢,盲目地認為,大學畢業后,就應該到大公司、大企業、大城市;得到高職位、高薪水、高待遇;這種心理已不適應當今社會需求,在這種“三大”、“三高”的標準下,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是不言而喻的了。
今天的高校畢業生一定要面對現實,我們不再是少數的“天之驕子”,我們只是成千上萬人才資源庫中的一份子,畢業后迎接我們的不再是“三大”、“三高”工作環境,而是急需人才的中等、甚至中下等的企事業工作環境。因此,高校一定要對大學生進行就業前的形勢教育,樹立正確的形勢認知,降低大學生的擇業心理標準,這樣才能在畢業后順利就業。
2.對自身認識不足造成的盲目攀高心理
當今在校大學生,多數生活在物資生活條件優越的環境中長大成人。這些大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最終考入大學,經歷了無數次的考試,也在這無數次考試中取得過一次次的勝利,他們每一位都曾經是個個成長環節的成功者。在他們的成長史上,很難找到失敗這個詞匯。在這條成功道路上一直走到今天的大學生們,個個充滿自信,對自己的未來期望很高。在這種認知下,大學畢業生們的眼睛都是向上看的,在他們眼里,只有那些夠層次、夠水準的職位,才能體現出他們的自身價值,正是這種對自己認識嚴重不足造成了他們的盲目攀高心理。
隨著高等本科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高等本科教育正在發生著質的變化,高等本科教育正在重新定義為人才的大眾化基礎性教育,今天的高等本科教育越來越接近普及教育。在這種新的高等本科教育思想指導下,大學生本科在校所學的知識,僅是人才所需的基礎性知識,與碩士、博士研究生這些高層次人才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
與此同時,我們國家現有高校一千多所,各所高校的教育質量都不一樣,所培養的人才質量也會不盡相同,因此,不同高校畢業的大學生也會有所差異。
面對高等本科教育的現實,高校畢業大學生要重新審視自己,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正確地評價自身能力素質,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量體裁衣,才能準確地確定自己的位置,把握好擇業方向,正確選擇職業。
3.擇業終身制觀念造成的盲目攀高心理
在目前高校畢業生中,大部分同學仍然持有傳統的終身制的就業理念,即畢業時選擇的職業或單位,就將是自己工作一輩子的地方。在這種傳統理念的支配下,無形地主觀地加重了擇業的分量,因此,畢業大學生們很難放低就業標準,一生中這最關鍵的一次選擇,說什么也不能草率行事,一定找一個理想的就業單位。這種傳統落后的擇業觀念也是造成畢業生盲目攀高心理的原因。
由于這種終身制理念的影響,高校畢業生一心想找一個理想的單位就業,畢業時仍然選不到條件較好的單位,也不降低自己的擇業標準,而是等待觀望。在這種等待觀望的幻想中,錯過了一次次的就業機會。
在知識經濟時代,在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中,大學生畢業時的擇業,只是人生無數次擇業的第一次,每個大學生都將伴隨著不斷的擇業下度過一生。今天的大學畢業生一定要更新就業理念,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新理念。要清楚地認識到,早就業才能早成才,早成才才能早選擇好職業,才能早日實現理想。晚就業,就相當于延長就業時間,就業時間越長錯過機會就越多,失去一次就業機會,就相當于失去了一個早日成才的機會,也就失去一次重新擇業的可能。大學生要抓住每一次就業機會,積極爭取早日就業,在工作中不斷培養自己,才有能力不斷調整自己的工作環境,在這種調整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環境,最終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與生活環境。
4.擇業目標不確定造成的盲目攀高心理
高校畢業生由于對自身能力的估計不足,對就業形勢認識不清,因而,很難有一個確定的就業目標。多數大學畢業生在擇業,對自己將能勝任的職業,想要從事的工作,滿足的生活環境等等,不能做到心中有數,只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因此,造成了有人說好,大家就一齊說好,一個人選高,一群人也跟著選高。因而,擇業目標不確定也是造成畢業大學生盲目攀高心理的一個因素。
目標的選擇是一項工作或活動的第一步,有了目標才能有沿著目標前進的正確行為,沒目標的行為往往是盲目的、無用的,這種盲目的無用的行為結果常常是失敗的。因而,一個人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標,才能正確地掌握努力方向,才能較好地選擇工作方法,最終通過努力工作而實現既定目標。
另外,每個大學畢業生都有與別人不同的特點和長處,在擇業時一定要以這個特點和長處為突破口,以自己的優勢戰勝他人的劣勢,這樣就更容易取得成功。在擇業時,理想的工作環境,多數是人才擁擠的地方,在這樣的地方很難脫穎而出,成功比較困難,而往往在那些工作環境較差缺少人才的地方,較容易出成績,取得成功。
今天的大學生在擇業時,多數學生只考慮自身的要求與希望,很少人能將自身的需求與國家的需求聯系在一起,這也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最主要原因。在大學生中一定要樹立起這樣一個信念,職業的選擇不僅是謀生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也是體現其社會價值的手段。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社會需要的關系是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中重要的課題,只有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積極開拓自己的事業,為國家做出貢獻,最終真正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