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進步所發生的變化
我國的網絡進步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在全世界范圍內,這是有目共睹的。
1993年,我國還沒有一個網站,即便世界頭號發達國家美國已經出現了網站,但那時的世界依舊屬于“網絡的舊石器時代”。4年后的1997年,中國已經擁有65萬網絡用戶,其進步發展的速度令世界側目而視;3年前的2001年,中國的網絡用戶飆升至3370萬。2004年6月,溫家寶總理給院士作報告時宣布:我們擁有1億以上的網絡用戶,其增長速度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其中有12%的人士為進行網絡學習。且不說這些學習的質量如何,但網絡進步發展階段,這種數量方面的突飛猛進,不能不令我們非常高興和欣慰。
綜上所述,在過去十年里(1994-2004),中國的信息技術產業增長很快,增長了32%。而在下一個五年中,據有關專家預測,中國的信息技術產業增長速度將是國家GDP增長速度的三倍。信息技術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增加值愈來愈大。就中國教育事業而言,目前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已經拓展至全國各地。
網絡技術的巨大進步,對教育事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對質量教育(這是一個新式教育理念)的推動作用也是巨大的。有關資料統計表明:從1998年教育部批準4所高校首批試辦網絡遠程教育以來,至今已有68所大學參加了試點,學生總數超過250萬人,為保障網絡教育的質量,“普通高校網絡教育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即將出臺。
網絡進步不僅提升城市的教育質量,同時也使我國廣大農村受益。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的農村遠程教育機構。目前我國擁有3000多所網絡分校,23000個教學班,46000名辦學人員,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班1.2億人次,培養農村實用人才800多萬人。在中國農村已經形成了遠程教育的天網、地網和人網。
二、質量教育的新理念
數量教育和質量教育是兩個相輔相成的對教育的思考。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和地區,當它的教育處于不發達狀態時,為了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育人士首先思考的是數量教育;而當數量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那么對質量教育的思考將引起更大的關注。
質量教育的理念首先在發達國家提出,其背景是“知識經濟”對教育事業提出的要求。總括質量教育理念的研究成果,目前大約有九個方面共識值得我們關注:
1.為了適應知識經濟的要求,在教育上我們必須有一個國家標準。這個國家標準非常重要,它是國家各種考試的導向,我國的高考就是國家標準的規范體現。但是,每年的高考都有高考犯罪案件的發生。這些高考犯罪分子試圖用犯罪手段向這個國家標準發起沖擊,其目的就是破壞或者弱化這個標準,以達到某些不夠這個標準的人混入高校,從而獲取某種個人利益。
2.我們必須有好的教師。教師是教育資源中最為重要和活躍的因素。傳統學校中的教師走上講壇時,影響的可能是一個教學班或若干個教學班;而網絡教育中的教師影響的層面則可喻為汪洋大海。
3.閱讀計劃是基礎教育的最重要的內容。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策劃”10萬大學生來幫助孩子們盡快學會閱讀。可以說,對于基礎教育,閱讀質量不高就是基礎教育的失敗。
4.學習始于生命的最初階段。所謂生命的最初階段就是胎教,這也是一個很明智的觀點。因為我們現在已經從科學研究中了解到了人類生命最初階段的認識規律,盡管其還不那么成熟。
5.給予父母選擇恰當的公立學校的權利。如果公立學校的數量不夠,或者說學校的質量教育不高,那么父母給孩子選擇公立學校的理想只能是一句空談。這無疑是說,國家必須加大對公立學校的投資,為父母選擇學校創造自由的空間。
6.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好公民。好公民同素質教育有必然的聯系。只有在學校受到良好的教育,走向社會才有可能成為好公民。
7.幫助學校進行建設。學校雖屬上層建筑范疇,但國家或者說社會對學校的物質支持確實重要。一切發達國家對教育的投入,明顯高于非發達國家。
8.學院教育資源盡可能向社會開放,使本國公民盡可能享受到教育資源被循環利用的成果。
9.終身教育理念。學習型社會的到來,必然使人們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近幾年高考大齡考生的出現,老年大學受到社會的肯定,就是終身教育理念指導下社會進步的成果。
三、網絡發展在質量教育中的角色
網絡發展對于培訓是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培訓將成為網絡教育的重點。例如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的遠程教育中心就是一個成功的例證。1997年他們開始進行遠程網絡教育,到2003年為止,該校四分之三的學生參與了遠程學習。我國也有許多成功的例子,例如北京大學醫學網絡教育學院是相當獨立的,他們提供的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相當受社會的歡迎,給予高度評價。社會對學校多方面的需求,人才的多樣性原則,為網絡教學或者說網絡培訓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不要拘泥于一種需求和一種模式。比如,1997年美國舉行了世界大學校長會議。在大會發言中,有人提到,如果所有的大學都像哈佛,那么這個社會將會崩潰,如果我們所訓練的人都獲得諾貝爾獎,那么這個社會也會崩潰。我們需要世界不同大學的不同學生,這樣我們才能奏出生動的交響曲。
四、成功的關鍵在質量
網絡教育對每個大學,以及每個學校都是有益的,但是首先必須注重質量。
在2002年,康奈爾大學的一位著名專家在上海交通大學作學術報告,同時分別向紐約州、圣路易斯、巴黎、北京和上海的五個大學的課堂開放。參加聽課的包括上海交通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的各20名MBA學生,摩托羅拉的一些職員,康奈爾大學的25名研究生,波音公司的5位經理,巴黎IBM的3位經理等,它們共同參與了一場交互式討論,3位教授包括主講者還對交互教育作了評論。這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但做起來很不容易。所以,我們不但需要網絡在國內的普及,更需要的是高質量的應用。另據一位科學家披露,他曾去到海南的博鰲。那里有美麗的大海,房子也多是沿海而建的,但這位科學家測試了一下網絡,發現那里的網速實在太慢。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已經使這位科學家決定不能在那里呆的太久,盡管那里有美麗的海灘和舒適的別墅。同樣因工作的原因,這位科學家又在美國緬因州呆了一段很長的時間,他的朋友每周只工作3天,他完全是通過計算機會議系統管理自己的公司。現在中國的網絡已經分布很廣,可以讓偏遠地區的學生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必須考慮質量,以及最好的老師和最好的服務。
總之,網絡進步對于質量教育的作用是沒有疑義的。為了更好地做好這項富有成效的工作,我們必須有非常優秀的教師,良好的技術支持,好的學習服務,與學生進行專業的交互。只有具備這些條件,網絡教育的未來才是光明的。
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網絡教育成功的關鍵在于擁有質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