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迷戀上網大學生的調查分析
日前,筆者在我校范圍內對各專業、各年級進行了調查,共發放了1000份《大學生上網情況問卷調查》,回收888份,回收率88.8%。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迷戀網絡無法自拔的學生占總人數的8.33%,全校約有1100余人迷戀網絡無法自拔,而嚴重影響學業的學生占總人數的6.09%,約有800余人。本文運用個案調查方法,對部分迷戀網絡、嚴重影響學業的大學生進行深入訪談,訪談以面談、電話訪談、網上訪談、輔導員走訪等方式進行。以下是對8名很具代表性的迷戀上網大學生個案的訪談記錄,并分類整理如下(8名訪談對象以英文字母A、B、C、D、E、F、G和H代替表示)。
(一)上網的具體狀況
1.頻率與時間
大學生沉迷網絡而嚴重影響學習和生活,大多是由于時間與精力上不能兼顧所致,當問及上網的時間與頻率時,他們說:
A:我每天都想上去看看,總覺得一天不上網就好像有什么事情沒有做,可是一旦上去就不想下來,哪還管它上不上課。
B:我現在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每周周末或者第二天沒課就一定會去包宿。當然白天一有時間也去,有時課都不上,因為我的隊友還等著我升級呢。
C:我寢室里有電腦,而且寢室只有兩個人,上網很方便,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玩一會兒,有時玩的興起索性就不去上課了。
E:我每天都要上網,特別是聊天或是“灌水”,就像得了信息憂郁癥,哪怕有一分鐘的時間我都要上去瞧瞧。
G:網上有網友在等我,一下課就往機房或者網吧跑,有時課都不上了。
H:我在大一、大二時每周都是在網吧里度過的,吃住都在網吧,每周回學校一兩次吧。現在我自己有電腦,寢室里還能上網。
2.上網的花費
大學生“網迷”上網所付出的代價不僅僅指時間和精力上的,還包括經濟上的。一方面是由于上網頻率高、時間長,花費必然多。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供給,因而這筆支出相對于他們的支付能力來說往往是不容小視的。
B:我把家里給我的學費都用來上網了,本來是想暫時用一點,等有了錢再補上,可是越用越多,也沒辦法補了,就不交了,畢業時再說吧。
C:我宿舍里有電腦,每月的寬帶費用70元,隨便上,不計時的。
D:我也不太清楚,大概100多元吧,都是從生活費里省的,沒有別的辦法,“自食其力”唄。
E:也用不了多少錢,有時我到同學寢室去上網,同學有電腦的很多,只有周末出去上網,每周15元左右吧。
F:因為上網我把家里給我的兩年的學費和家里給我買電腦的錢都花了,就是管不住自己。
3.上網為何
網絡的功能多種多樣,大學生“網迷”們上網不是只進行一項活動,有的是以一項活動為主,有的是以幾項活動為主。
A:看電影、聊天、瀏覽各種網站、玩邊鋒聯眾等等,網絡這么大有好多好玩的東西啊。
B:玩網絡游戲,好多網絡游戲我都玩過,比如《傳奇》和《軒轅劍》,而現在我在玩《大話西游》。
C:每天玩玩軒轅劍,玩累了再看看大慶信息港上的電影和連續劇。有同學在網上時再聊聊天,每天就這樣過的。
D:我最主要的目的是聊天,有好多網友在網上,我們什么都談,我也試過網戀,不過沒有勇氣見面。
E:到論壇上“灌水”,然后聊聊天什么的。
H:我主要是玩網絡游戲,一開始玩《紅月》,后來玩《傳奇》,還有其他一些游戲。
(二)對實際生活的影響
1.學習狀況
迷戀網絡導致很多大學生“網迷”的學習成績直線下滑,一個學期下來,有多科不及格,而且還有個別迷戀網絡無法自拔的學生被勒令退學。
B:我非常想學習,上一次大學也不容易,可是就是自制力太差了,總是管不住自己。每當有考試不及格時我都非常懊悔,可是一上網就什么都忘了。
C:我的心思就是不在學習上,反正可以8年之內畢業,晚畢業兩年正好可以好好玩玩,家里也沒有什么負擔,畢業后家里還會給我找到工作,怕什么。
D:學習?我是應該學習,可是我不喜歡我的專業。畢業后就業形勢也不好,過一天算一天吧。
F:由于把所有時間都用在了上網,所以,至今還有22科不及格。
H:我現在還有幾科不及格,因為馬上大四就要結束了,所以,我可能要延期畢業。
2.交際狀況
網絡交往本質上是一種間接交往,并不能代替現實生活中的人際溝通。人際溝通中普遍運用的手勢、表情、眼神等體態語言的交往方式,滿足了溝通者心理交流的需要,保證個人心理健康,同時也促進了社會心理的形成和發展。社會心理決定個人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采取什么態度、什么行為,它必須在現實人際溝通中向別人學習,這也是很多“網迷”長期不與人交流后出現的“怪癖”,顯得乖張的內在原因。
D:網上我們聊天的人構成一個圈子,但生活中很少有朋友,而且容易對他們感到厭煩,我覺得自己越來越喜歡網上那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方式了。
E:我感覺與同學相處的時間少了,彼此的溝通和交流也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大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樣親密了。
3.健康狀況
網絡占用了大學生“網迷”的時間和金錢,少了休息,少了營養,“網迷”們的健康也必定會受到影響,不管這種影響是否為他們自身所發覺。
B:只要我一玩上游戲就不會覺得餓,每次周末上網回來一照鏡子就被自己憔悴的樣子嚇一跳。說實話,這樣上網對身體摧殘挺大的,尤其是連續熬幾個通宵后,人都恍惚了。
C:我每天都很晚睡覺,什么時候感覺餓了就泡一碗方便面,早上10點鐘起床。有時一天只有到晚上才吃一頓飯,為了節省時間干脆就訂餐。
G:以前身體很好,可是自從迷戀網絡以來身體就不如從前了,而且學會了吸煙,每次上網我都會吸很多的煙,上網和吸煙對于我來說就像吸毒一樣,已經成癮了。
二、大學生“網迷”迷戀網絡的主要原因
此次調查顯示,大學生“網迷”大致可以分成兩個群體。第一群體是少數同學高中時就已經迷戀網絡,但是在家長及班主任的督促和高考的壓力下,他們壓抑著上網的欲望,到了大學后他們便無所顧忌的上網。第二群體就是絕大多數“網迷”高中時并不迷戀網絡,上大學以后才迷戀網絡,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的同學對學習沒有明確的目的和目標,或者是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缺乏興趣;有的同學感覺生活空虛無聊,只能在網絡里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而有的同學則是受到網絡游戲等虛擬世界的誘惑。在他們當中普遍缺少自制力,缺少對人生的長期規劃以及缺少對局部困惑的認識和走出網絡迷戀情緒的決心。
三、加強對大學生
“網迷”教育和管理的對策
(一)利用網絡采用多種形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利用網絡帶來的機遇,大力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學生工作要利用網絡,交換和傳輸文字、數據、聲音和圖形動畫等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對大學生進行教育、激勵、引導和調控。針對導致大學生過度上網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思想教育形式,比如,對于高中時就已經成為“網迷”的第一群體,在新生入學后將網絡教育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等等。
(二)有的放矢,提高教育對象的信息識別能力,加大對大學生上網的引導教育和管理
組織有關專家,開設一些上網引導課程,或者經常性地在校園內組織一些網絡專家作學術報告,創造一個學術氛圍非常濃的校園。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學生懂得在互聯網這個知識寶庫中到底能做什么,應該做什么,如何挖掘寶藏,如何與自己的專業相結合等問題,引導學生就網絡對人類經濟社會生活產生的影響進行科學想像與設計,加深學生對網絡的理解。引導新一代大學生,真切感受充滿挑戰和機遇的網絡世界,體會數字時代以知識論英雄,充分激發同學們的上進心和創造精神,走積極、健康的網絡之路。
(三)加強對網絡的監控和管理,開展一些提高大學生網絡素質的活動
與相關部門聯合組織一定的人力物力加大對周邊網吧的監控和管理,另外,校園內應該加強對學生課余時間娛樂設施的建設,采取多種形式,適時組織大學生進行信息交流活動。如開展網絡知識競賽、組織網絡信息咨詢、網上科技知識問答、網上新聞調查、網頁設計大賽、動畫制作大賽、電腦編程大賽和網絡游戲大賽等活動,激發大學生學習電腦網絡知識的熱情和興趣。在這些活動中嶄露頭角的往往是以前沉迷網絡的“網迷”,看著同學們艷羨的目光,“網迷”們的心理得到了極大的滿足,這樣會把在網上聊天、打游戲和進行不利于身心健康活動的學生,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