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學生干部隊伍是一個由學生中的先進、骨干分子組成的群體,是學校開展學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他們既是教育管理的對象,又是教育管理最基層的組織實施者。學生干部隊伍在學校和有關部門的直接領導下有目的、有秩序地開展工作,從而配合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學校教育目標的最終落實。在學生工作的整個環節中,學生干部隊伍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加強高校
學生干部隊伍的重要意義
第一,在學校的教育和管理中,學生干部起著橋梁和紐帶作用。在高校里,學生干部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他們是接受管理和教育的對象;另一方面他們又是充當著管理與教育的角色。組織廣大學生開展一系列有意義的課內課外活動,隨時傳送著學生各方面的信息,又協作學校各級領導、班主任或輔導員老師搞好系、班級的教學和管理工作,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傳遞紐帶,起著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作用。因此,學生干部隊伍成為高校各級領導、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思想、傳遞信息以及順利開展各項工作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干部起著榜樣的導向作用。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開始形成,自己的觀點及價值標準很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認可,表現出很強的自我意識。另一方面,在學校里接受領導和老師的教育、指導的同時,又常常表現出逆反心理、自以為是。“代溝”使他們不再一味聽從師長而樂意認同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同齡人。學生班干部是通過同學、教師推薦或自薦競選產生的,相對來說,各方面都比較優秀。他們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建立威信,通過自己的模范帶頭作用和良好形象,成了廣大學生群體的學習榜樣。同齡人間相互感染的那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是高校其他教育工作者無法替代的。
第三,在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中起著核心作用。從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情況來看,在實行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作用。學生干部擔任一定的職務,思想上積極上進,在其他同學面前率先垂范,起著模范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學生干部帶領、領導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實踐,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學術科技活動。同時,團結廣大同學,形成團結、健康、奮發向上的群體,形成良好班風、學風、校風的新局面。
第四,對學生干部的培養,是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學生干部在高校工作中獨特的位置和作用,他們不僅吸收教師在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并且學生干部參與一定的社會工作,扮演了一定的社會角色,在實際工作中獲得了更多的鍛煉機會。他們具體的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流能力、合作意識比一般同學強,且有較高的政治素質、思想品德素質和心理素質。從這個意義上講,對高校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實際上也是為社會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人才隊伍。
二、目前高校
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作為學生工作者,筆者了解高校學生干部的一些情況,包括對這一群體的評價。
有些大學生認為:1.學生干部的選拔中,有很多不良風氣。2.大學生干部享受了過多的特權,包括在校期間和畢業分配時,但他們的實際能力不一定在非學生干部之上。這樣的特權讓眾多學生爭當干部,助長了權利的欲望和不正當風氣的流行。
大部分教師認為:1.學生干部是學生的代表,他的成績可能不是最好的,但絕對不應是較差的。2.學生干部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在大學生中較突出,到社會后同樣應是杰出的。3.目前高校在選拔學生干部方面確實存在一些問題。4.做學生干部很值得,因為不少用人單位把是不是學生干部作為優先錄取的標準之一,這是作“長線投資”。
筆者認為高校學生干部整體素質良好,他們是學生中的優秀分子,當然高校學生干部隊伍還存在很多問題。
1.學生干部自身認識不足,期望值過高。不少學生干部對自己缺乏全面的認識,角色認識錯位,工作中缺乏群眾基礎。
2.自尊心強,抗挫折力差。現在的大學生大多經歷單純、成長順利,缺乏困難與挫折的鍛煉,意志不夠堅強,心理承受力差,抗挫折力不強。個人表現欲強,但缺乏團結、協作的精神。大局觀念不夠,缺乏應有的責任心。
3.功利思想嚴重,缺乏奉獻精神。有不少同學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表現欲和優越感;有的在工作中講條件、講索取而缺乏奉獻精神。
4.學習與工作的關系處理不當。一些學生干部過分熱衷于社會活動,學習不重視,出現工作能力強,工作成績突出,但學習成績差等現象。
5.執行紀律不公正,干部威信在打折扣。高校學生干部擔負著執行校紀校規的任務,如上課考勤、寢室衛生抽查、晚自修檢查等。有些學生干部在執行過程中,對與自己關系親近同學的違紀行為采取寬容,甚至視而不見的態度,長期下去,必然影響了學生干部自身的威信。
6.合作意志淡薄,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不強。有的學生干部看不得周圍的干部工作能力比自己強,在背后搞名堂,甚至拉幫結派。由于缺乏整體的團隊精神,各個部門間各自為政,不能形成整體的合力直接影響了學生干部隊伍工作的成效。
三、加強當代
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措施
(一) 做好高校學生干部隊伍的選拔任用
1.堅持原則,把握標準。學生干部是學生中的骨干和帶領人,其品質、能力、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工作開展的效果。因此在學生干部選拔中,應堅持“德才兼備,任人為賢”的原則,真正把思想政治高,工作作風優秀、工作能力強、遵紀守法、學習刻苦認真、工作積極性主動、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質的學生選拔進干部隊伍中來。
2.廣開渠道。在選拔過程中,要堅持群眾觀點,深入到廣大師生中了解情況,廣泛聽取師生意見,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如設立意見箱、召開學生座談會,通過與同學談心、交友等方式,直接、及時多渠道掌握信息,盡可能把那些自己想干,別人認為能干,實際上也會干的學生選拔到學生干部隊伍中來。
3.嚴格程序。在選拔學生干部的形式上,可采用推薦和選舉相結合的方式。推薦,這是學生干部選拔任用的基礎,有利于改變“封閉式”的學生干部選拔方式。推薦的方法有學生自薦,同學集體推薦,老師的推薦等形式。考察,這是選拔任用學生干部的重點,對于選拔對象,應進行全面的、必要的考察和考核,了解學生檔案、家庭情況、社會關系等,征求廣大師生意見,醞釀人選。選舉,這是充分體現廣大同學民主權利的方法,也是激發同學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的有效途徑,選舉學生干部可采用無記名投票方式,差額選舉的辦法,當場投票,當場公布。
(二)做好高校學生干部隊伍的培養工作
1.加強理論修養,提高學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當代大學生,思想普遍比較活躍、獨立思考能力強。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各種社會思想潮流和思想文化蜂擁而入,傳統的意識和思想觀念面臨著挑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傾向在我國的各個領域的蔓延,使傳統價值觀念受到沖擊。這對青年大學生有很大的影響。不斷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與革命道德傳統,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學生,是抵御不良思潮和消除負面影響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高校學生干部的有效途徑。
2.重視人文素質教育,提高高校學生干部的科學文化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包括:專業知識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人文科學知識揭示了人類文明產生、發展的規律,它告訴我們對自然、社會應持的態度,以正義和高尚鞭撻邪惡和卑劣;它能引導人們該捍衛什么,該摒棄什么。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是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提高學生干部素質,應該高度重視人文素質教育。
3.加強學生干部業務理論培訓,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首先,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干部通過多種途徑,進行鍛煉、培養。其次,應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學生干部進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訓,指導他們如何開展工作、處理好工作和學習的關系,做好同學的思想工作等。
4. 營造競爭氛圍,提高高校學生干部的競爭意識。競爭就是勇于爭先,敢于挑戰,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能自勉自勵。競爭意識的培養,重要的營造一個競爭的環境,讓學生干部在此環境中,切身體驗,學會競爭。學生干部的正當競爭,有利于優化隊伍,提高學生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
5.實踐活動也是培養學生干部的有效途徑。要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加強對學生干部的實踐鍛煉。如組織學生干部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干部參加社會實踐,讓他們走向社會,到基層進行社會調查,開展科技文化下鄉服務活動等,使他們了解國情、了解社會,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向基層干部學習,在實踐中接受教育,增長才干。
(三)做好高校學生干部隊伍的管理和使用工作
1.充分信任原則。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學生干部開展工作時,要放手使用,充分信任,大力支持,切不可重重束縛,橫加干涉,滿腹狐疑。
2.人盡其才原則。學生干部由于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社會體驗等差異,形成了不同的工作能力和方法,同時也展示出不盡相同的特長和優勢。
3.激勵創新原則。老師在開展學生干部工作中,要不斷鼓勵學生干部提出創新的意見、建議,使他們盡情實施心中的抱負,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滿足學生干部強烈的自我意識,從而激發學生干部極大的主觀能動性。
4.幫助指導原則。學生干部在工作中難免有失誤,甚至出問題。在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中,需要我們平時經常給他們指點迷津,積極引導,多鼓勵,少批評,幫助他們學會善于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定期地通過學生干部例會,總結階段性工作,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5.平等原則。在老師在平時的交住過程中應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采取正確的行為方式,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干部。只有在這種平等氛圍里,學生干部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6.建立學生干部考核制度。學生干部管理上,由于缺乏相應的監督和獎懲機制,致使相當一部分學生干部認為干好干壞一個樣,工作熱情不高,工作積極性不強。建立“學生干部檔案”、“學生干部考核細則”等制度,半個學期或一個學期考核一次,作為評優及任免的依據。獎懲分明,獎優罰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