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速度的不斷加快,我國乃至世界的教育觀念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由原來的注重知識型人才的培養,逐漸轉變為能力型人才的培養。素質教育已勢在必行。這就為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中等職業教育如何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
更新教育觀念
觀念決定人的行為。中國長期舊文化傳統和科舉制度的影響以及多年行成的應試教育模式,很容易在人們的觀念中行成慣性回歸效應。所以,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思想觀念上的一場革命。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第一線的教師和教學管理工作者,他們是教學改革的直接決策者、參與者和實踐者,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因此他們應首先轉變觀念,為了培養高素質人才,必須旗幟鮮明、堅定不移地貫徹實施素質教育,正確掌握教育規律。每個教師都要創造一種適合每個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寬松環境,全面提高每個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等方面的素質。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為年輕一代日后進入社會做好必要的知識、能力和心理準備。
改革考試方法
首先應明確實施素質教育并不意味著取消考試。有人把取消考試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起點和標志,這種認識和做法是錯誤的。歷來的考試,都是教育的一種手段。應試教育主要是把考試片面和極端化了。并且單純為了考試而考試。考試也是素質教育的一種手段。在素質教育中,考試的內容應更加全面和綜合。不但包括智育,還應包括美育、體育、德育、勞動技能、社會實踐等方面的內容,并且要把考核的內容科學的量化,真正客觀地考核學生全方位的能力和素質。在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中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科學的考試和測評制度對推進素質教育起著積極的導向作用。所以中等專業學校在更新教育觀念的同時,應首先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的考試和測評方法。
改革教學方法
首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摒棄“滿堂灌”、“注入式”、“填鴨式”等壓抑學生主動性、創造性的陳舊教學方法,積極采用快樂式教學、興趣式教學、愉悅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引導式教學、超越式教學等新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要允許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表意見,變教師講授為雙向交流和多向交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愛學,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教師要善于用高度濃縮而又能多向輻射的知識,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教師還應掌握和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手段。教師可通過廣播、電視、傳真、錄像、計算機網絡等方式傳播各種信息和知識。這樣可節省板書時間,增大課容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改革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實現教學目的的重要載體。要推行素質教育,教學內容必須作相應調整和改革。當前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內容的弊病:一是內容過于學科化,有些專業課的相關課程重復內容較多,理論性的內容偏深、偏多。二是有些專業課內容比較陳舊、老化,缺乏時代特征,缺乏新觀點、新科技、新知識、新技能的補充。三是理論和實際脫節的問題比較突出,學生在工作中不能學以致用。因此,要推行素質教育必須注意以下幾方面教學內容的改革:一是要增強實用性。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是以培養定向型、應用型人才為目的,教學內容的取舍不僅考慮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而更應從綜合職業能力的需要來確定教學內容的深度和范圍。二是保持動態性和先進性。由于教材的編寫和出版需要有一定的周期,因而,教材尤其是專業課教材,總是滯后于最新科技的發展。所以,教師要不斷地注意新科技的發展和應用,不斷地吸納新的知識和營養,不斷地增減和調整教學內容,使其保持一定的動態性和先進性,才能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全面、先進、實用,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肩負起21世紀建設祖國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