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畢業于哈爾濱一所普通大學,本科學的是計算機專業。2003年,她和所有的畢業大學生一樣踏上了艱難的求職道路。更艱難的是,她選擇了藏龍臥虎的北京作為職業生涯的第一站。而到北京工作是她從小就懷有的夢想。
現在,已經23歲的李雪在一家IT公司做公關工作。每天接觸不同的人,和各色各樣的客戶打交道,李雪說:“或許這是我最好的選擇,雖然不知道自己將來做什么,但咨詢公關這樣的工作還算適合自己。”現在的李雪雖然還是一個普通職員,每天和上班族一起擠公車、搭地鐵,但她說能在北京留下來,并養活自己,已經夠她滿足一陣子了。
談起一年前剛畢業那會兒的求職經歷,李雪感觸很多,艱難是她自己早就有心理準備的,但當真正獨自一個人去面對的時候,那種困難會不自覺地放大無數倍,覺得暗無天日沒有活頭了。來北京找工作那段時間,李雪幾乎是一個人扛下來的。初來北京,沒有認識的朋友,父母遠在武漢,每次打電話過來,李雪是報喜不報憂,怕家人擔心,更多的是自己給自己安慰,用這種自我暗示的辦法來鼓勵自己,因為她堅信夢想總有成真的一天。
招聘會是蹦極游戲
計算機專業幾乎每年都是人才市場需求的熱門,剛開始李雪對找工作的困難預計不足,盡管學校已經對求職的嚴峻形勢提前打了預防針,但當她在第一場招聘會外,看到求職者像土豆一樣一車一車被運往會場的時候,她還是倒吸了一口涼氣,而這時候她明白,戰爭開始了。這是一場與千萬競爭者的戰爭,也是一場與自己的戰爭,后面的仗該怎么打,自己會成為獲勝者嗎?她越想越有一種悲壯感。
李雪把精心準備的一打簡歷帶到了北京,她覺得簡歷是找工作的敲門磚。求職旺季,北京有無數招聘會,李雪總是一場一場耐心地跑,凡是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單位,她都投遞了簡歷。有時候一場招聘會下來,她會發出二十幾份簡歷,但是,往往遭遇石沉大海的命運,回音寥寥。后來有人告訴她,光投簡歷是沒有用的,一定要和招聘方說上話,讓對方對自己有一個印象。招聘軟件開發類人才的單位很多,本來李雪在大學所學專業正好也是偏向開發,但當她遞上自己的簡歷,并努力和招聘人員對話的時候,對方開門見山問她一些問題:“你擅長哪種程序語言?”“你寫過一千行以上的程序嗎?”這時候李雪真的蒙了。在學校寫C語言程序,最多也不過幾百行,現在人家要求的標準卻是1000行以上。而自己除了C語言以外,別的幾乎拿不出手,既沒有做過項目,也沒有搞過開發。簡歷上花花綠綠的僅僅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證書,自己真正會什么,做出過什么成績,李雪感到一片茫然。
每參加一次招聘會,對她的心理都是一次極大的挑戰。李雪做了個形象的比喻,她說從最初的新奇、興奮,到走出會場的滿臉失意,就像命運給自己無情地玩起了蹦極游戲,自信心就如同下落的身體一樣,在墜落的始初,盡管會因為牽引的作用有一個迅速有力的反彈,但隨著力道逐漸減弱,反彈的高度則越來越低,直至跌落底谷。事實便是如此,參加招聘會的次數越多,信心指數降得越低,到了畢業后期,她的身心已備受煎熬,對招聘會已非常漠然,甚至無力再去面對。
“人必須學會平衡自己的心態。”李雪說,“在招聘會上各種層次的人都有,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甚至還有海歸人員。雖然,自己資歷和學歷都不算高,但是想想還有專科生、還有中專生,她們同樣要找工作,比起她們來,自己至少還算有一些優勢。把找工作的過程當作對自己的一種鍛煉和挑戰,經過這樣一場戰役后,自己會變得更堅強。經過人才市場上的一番碰撞,李雪不得不面對現實,當初想做技術的想法是不可能實現了,她重新給自己確立了方向。她準備將自己的專業從開發往計算機應用上轉。如果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她打算先謀求一個穩定之所,最重要的是能留在北京,然后找機會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以占據新的謀職制高點。
目前的工作是李雪第一份正式的工作,雖然薪水不算高,但固定的工作作息讓自己能掌握生活的節奏,也不用加班,周末還可以和朋友一起出去happy。平和與冷靜以及自我滿足的心態,始終伴隨著李雪整個求職歷程。
面試被拒,只因為著裝
曾經聽一個做過整容手術的編輯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殘酷的社會,一切都取決于第一印象。而對于女孩子,漂亮的容貌和良好的氣質似乎是找工作的一張王牌。美女,有一種天然的優勢。在IT行業打拼的女性,做技術的比較少,往往和客戶打交道,做銷售、做公關占多數,而這種職業形象氣質是非常重要的。李雪說她自己不是美女,只有靠衣著打扮來修飾自己。但是,往往造化弄人,第一次面試,也正是因為太注意著裝而被毀了。談起這次面試,李雪已經不那么沉重,帶有輕松后的釋然。
李雪的第一次面試是朋友介紹的,是一家有名的IT公司,朋友特意囑咐她要注意外形,尤其是著裝要得體。李雪犯難了,家里經濟條件不允許自己買名貴的衣服,自己也不忍心加重父母的負擔,在北京的花銷已經非常昂貴了,自己也沒有多余的錢打扮,每天風風火火跑招聘會、人才市場,已經顧不上體面和風光。翻翻衣櫥,也的確拿不出一件正經的職業裝。怎么辦?她還是在一本雜志上找到了妙方,上面介紹很多外貿小店都有賣號稱名牌的A貨,北京也有專門的地方專賣仿冒名牌,絕對可以以假亂真。于是,她立刻去找了家店,從上到下給自己打扮了一番,只花了相當于正品幾分之一的鈔票。后來她還特意讓一個對品牌頗有研究的朋友檢驗了一番,朋友竟然沒有看出來。得到“專家”的肯定后,她徹底放心了。
第二天,李雪就穿著新衣服去參加公司的面試去了。看得出幾位考官對她的形象評分不錯,對她的應答也頗為滿意,一切似乎都非常順利。沒想到最后關頭,卻出來一頭攔路虎。一位一直沉默的女考官突然問李雪:“你的著裝很有品位,不過,你所穿著的品牌似乎不是你這個年齡學生的經濟能力所能承受的。你不覺得你的追求太超前了嗎?”一時間,李雪沒了言語。支支吾吾半天,也沒有解釋清楚什么。考官終于不耐煩地打斷了她,讓她回去等通知。走出面試房間的那一刻,李雪差點哭出來。沒想到最后竟然砸在這套給自己壯膽的衣服上面,真是弄巧成拙!
一次哭笑不得的考驗
后來確實有了一次很好的機會,而且是做技術,這是自己夢寐以求的,李雪回憶起來細節仍然十分清晰。
經過一位老鄉的介紹,李雪去了一家網絡公司面試。對方是國內某家以企業文化著稱的中型券商的子公司,主要業務方向是網上證券交易和電子商務。李雪和技術部的楊經理通了幾次電話,感覺不錯,楊經理人也很熱情。據他介紹說,按照有關人事規定,最后還是要由老總面試,才能定下具體的待遇。他還強調,公司的進人是比較規范的,所以有些必要的程序還是得執行。李雪和楊經理面談了一次,回答過一些技術方面的問題之后,被告知老總現在正在出差,于是她只能等著。兩天之后,老總回來了。楊經理把她領到辦公室的門口,正好里面有客人。楊經理對她說:“你先在這兒等吧,我還有事。”“好好……”當時她一個人站在門口,感覺有些尷尬。不多久客人走了,面談正式開始。李雪感覺這位老總說話單刀直入,或者更直接一點說就是完全不給人留余地。當她說到“這門技術我相信自己在一個星期之內可以掌握”時,他接下去說:“你相信是你相信,我憑什么相信?”這種談話方式在開始時讓李雪感覺有些突然,有些承受不了。讓李雪感到幸運的是,公司老總給了李雪一次機會,讓她做一個統計網站訪問量的程序,以證明一下自己的水平。這還不是小菜一碟,李雪想。之后她主動找楊經理,又跟技術部的另外一位頭兒談了一次,他們很熱情地把整個網站的結構做了說明,并交代了實現統計訪問的思路。當時李雪信心大增,想著自己當場就可以把程序寫出來。但他們為難地告訴她,公司的電腦很緊張,恐怕無法提供工作用機,只能自己想辦法了。接下來的兩三天時間里,李雪只好到處找機子。終于在一個朋友家蹭到了一臺機器,花了一個多小時,寫了一個包括頁面統計、欄目統計、訪問IP統計功能的小程序。
這時候對方卻告訴李雪,根本無法抽出時間來看。一直等到星期六(她是星期一到的),終于找到了一個工程師來看。李雪向他說明了程序實現思想,并且展示了源碼。但是,那位工程師的筆記本上沒有IIS,無法看到實際的運行結果,只好到樓下的一臺臺式機上去試。到了樓下,又發現郵箱里的源碼已經在他下載時被刪除了,又上樓去拿筆記本。他去了很長時間,打了個電話過來:“我被叫去開會了,你先等著吧。”李雪只好在電腦上上網,覺得肚子有點餓,一看時間嚇了一跳,已經中午一點多了。她又打電話過去。“我正在開會,也不知道什么時候結束。”“那我怎么辦呢?”“我也不知道。”……
下午,李雪實在忍不住了,在電話里對楊經理發了一通牢騷。楊經理向李雪解釋了很久,讓她先回家,把程序再修改修改。李雪有些哭笑不得,對楊經理說:“本來就是出來工作的,去不了你們公司,我不會去別的公司嗎?”最后楊經理問李雪:“你能接受的最后期限是多久?”“下星期一吧。”雖然她不喜歡這種“最后通牒”的方式,但也只有如此了。李雪明白,很多事情他也做不了主的。
星期一,李雪迫不及待地來到公司,把程序的運行效果繼續演示完。那位工程師相當認真,用筆在紙上仔細地記下了如何啟動IIS、新增虛擬目錄、瀏覽ASP文件等等種種步驟,然后讓她等消息。當天下午,她便接到電話,告知老總仍然在外地開會,還是必須等他回來才有結果。自己當時也豁出去了,既然已經到了這種地步,干脆就再等等吧。又過了幾天,終于得到了回答,老總的意思是希望李雪不要只是做一個表現能力的程序,而應做出一個完整的產品出來。但是,仍然不能提供上機。他們發了一份文檔給她,那是一家專業軟件公司為他們網站的訪問統計系統做的詳細的需求分析和項目報價。到此,很多事情都已經清楚了。
李雪最后一次找到楊經理,告訴他自己不可能做出這個東西來。而且她也不相信,有誰能夠在沒有任何資料、甚至沒有電腦的情況下,赤手空拳地做出一個完整的產品。“難道讓我把代碼寫在紙上給你們看?要求一個應聘者在進入公司之前,做出一個價值幾萬元的完整產品出來,這不是太夸張了嗎?提出太高的要求,可以歸結為老總的眼光高,可是提出這種Impossible Mission,那就近乎玩笑了。退一步說,如果我進了公司,上頭天天下達這種性質的任務,那該怎么辦呢?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選擇。”李雪笑著。
經歷這么多,李雪對生活和社會有了更深的看法。“現在的這份工作是機緣巧合得來的。”李雪總結說,“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輕易放棄,經歷就是一筆財富,經歷過后會感覺自己蛻變了,或許這就是破蛹成蝶的美麗吧。盡管天空沒有留下我的影子,但我已經飛過了。”李雪淡然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