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大學生來說,就業這一關似乎越來越難以跨越。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怨天尤人只能消磨掉自己的信心,我們應該用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學習。本期訪談我們采訪了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林叢先生,林叢先生曾經在摩托羅拉中國總部工作了八年,擔任人力資源高級經理,有著豐富的人才錄用工作經驗。對于大學生如何提升自己,成功就業,他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記者(以下簡稱記):這兩年由于高校擴招,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隨著IT類人才數量的增加,IT類畢業生也不像原來那樣炙手可熱。您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林叢(以下簡稱林):現在,整個社會處于人才供需失衡的情況,在這種社會環境下,任何類型、層次的人才都不同程度地面臨著就業壓力,對于IT類人才也是如此。我們必須正視這種就業壓力,認識到現在的就業狀況。這幾年,IT類人才數量大幅度攀升,但是,由于很多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仍然存在教學與實踐脫節的狀況,因此,很多IT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方面也面臨著一些困難。
記:有些人認為,就業壓力是對于非名校畢業生而言的,名校畢業生并沒有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您的觀點是什么?
林:我一直認為無論是名牌院校的畢業生還是非名牌院校的畢業生都面臨著很大的就業壓力。有些人認為這種就業壓力只是對于非名校畢業生而言,名校的畢業生并不存在就業壓力的問題,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人才對就業的期望值不同,不同層次的人才對職位高低的要求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有些畢業生對工作的要求高一些,有些要求則低一些,但是壓力是大家共同面臨的。
記:很多大學生非常關心用人單位在錄用人才方面的標準,像華信這樣的公司在招聘畢業生的時候主要注重考察畢業生哪些方面的素質?
林:首先,要具備良好的品格和優秀的職業精神。我們華信很看中畢業生的誠信,在誠信危機越來越嚴重的今天,大學生能否堅持一種誠實信用的處事作風是非常重要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水平。因此,具備良好的道德品格是最基本的素質要求,也是我們考核人才的第一個方面。其次,我們比較看中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因為,學習成績是對一名大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的直接反映。而學習能力,尤其是再學習能力又是一名IT從業人員必備的素質。在校基礎知識的學習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日后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因此,我們會優先考慮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
記:您提到了再學習能力,這種能力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畢業生的工作水平?
林:畢業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再學習能力,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這個再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角色轉變的過程,是熟悉工作、熟悉環境的過程。我們必須看到,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和實際中需要的知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對于那些剛剛入職的大學生來說,有一個再學習的過程,因此,我們在招聘的時候,是非常注重考察學生的學習能力尤其是再學習能力。再學習能力較強的人會很快地進入工作狀態,在短期內熟悉工作流程。因此大學生要注意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再學習能力。
記:說到學習,我們發現很多大學生利用大量時間參加認證培訓,希望能拿到相關認證為就業增加砝碼。您怎樣看待這種“認證熱”?對于用人單位來說,是否非常注重這些認證證書?
林:我始終贊成大學生在學好本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再參加認證培訓。對于有余力的學生,參加一些認證培訓進行一種知識上的補充是比較科學的。畢竟它證明你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學習過相關的專業知識。但是,如果專業基礎知識還沒有學好就跟風參加認證考試,浪費了大量的學習專業課時間,是沒有必要的。而且,通過招聘,我們發現很多大學生拿到了一些和本專業有很大區別的證書,和所應聘職位的技能要求有很大差異,這種情況下,這些證書可能會起反作用。有一次,我們在成都舉行招聘,一名畢業生拿著營銷師證、秘書證、駕駛證等證書前來應聘,我們沒有錄用他,因為我們覺得他在學校花費大量精力參加這些和專業距離較遠的認證,必然會分散對專業知識學習的精力。而我們更注重大學畢業生對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如果畢業生能夠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與專業對口的認證培訓,這樣確實會受到很多用人單位的重視。切忌盲目參加認證培訓,浪費了時間,得不到好的效果。
記:那么,您覺得這種行為上的盲目其根源是什么?
林:這種行為上的盲目主要是因為很多大學生沒有給自己一個很好的定位,也就是說沒有樹立一個清晰的目標,從眾心理比較嚴重,很少問自己“我想要什么”、“我喜歡什么”,只是一味做無用功,到頭來,沒有獲得自己需要的東西。打個比方,你要借助梯子到達高處,但是,你卻搭錯了墻,結果經過一番努力,自己卻到達了另一個地方,你又得重新開始,消耗了很多精氣神,對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因此,要努力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目標是什么,自己適合做什么,這個問題想通了,職業生涯就會好走一些。如果你硬要在汽車道上開火車,那結果可想而知,只有在合適的軌道上開合適的車,才能夠實現正常的行駛,而后實現一種加速度運行,這樣你的職業生涯會越走越順,自身發展也會越來越快。
記:在 IT這個行業,似乎一直以來是男性作為一種主導角色出現,社會對于女性從事IT行業似乎并不看好,您怎樣看待女性在IT行業的職業前景?
林:我認為在IT業,女性和男性在工作能力上沒有什么差別。IT行業中有很多工作成績突出的女性,在我們公司,很多管理層的崗位就是由女性擔任的,她們一點兒也不比男員工遜色。相反,在很多方面,她們表現出了明顯的優勢。但是,由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對女性社會角色的定位仍然是比較落后的,這種落后的定位依然沒有從根本上轉變過來。傳統文化的影響導致了大眾觀念的偏差。而事實上,在IT業,女性有很多優勢,女性與生俱來的細膩使她們在工作中表現出很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因此她們在從事管理方面工作的過程中表現出非常突出的能力。而女性性格中的敏感成分又使她們在技術工作方面表現出了很好的領悟能力,這種領悟能力是IT從業人員必備的重要素質。我想有志于從事IT類工作的女大學生應該保持充分的自信,認識到自己的優勢,這樣才能夠取得成功。
記:現在,一些IT類公司在錄用人才時比較靈活,不以學歷作為衡量人才的標準。很多大公司每年也會錄用相當數量的專科生,這個行業更注重個人的能力和素質。您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林:您剛才提到錄用專科生的問題,我們華信也會錄用一些專業素質較好的專科生。但是,一般來講,不同學歷層次的畢業生在技術素質和知識深度上有一定的差距。關鍵是要把合適的人安排在合適的崗位上,讓他們的潛力得到最大的發揮。比如說,研究生由于具備較寬的專業知識基礎,因此更適合做研發。而本科生和專科生的知識構成比較適合從比較基礎的工作干起。我們倡導讓每個人都能夠發揮自己的所長,有些專科生覺得自己學歷上有劣勢便失去了自信。其實,專科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能夠在工作中做出卓越的成績,到達自己理想的位置。我一直堅持這樣的觀點,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位置,只是一個時間上的早晚問題。作為面臨就業的大學生,應該相信自己,樹立自信。
記:有很多學生不是IT專業的,但是他們也有從事IT行業的志向,他們是否有機會進入IT類公司呢?
林:對于專業的要求不是絕對的。有些并不是IT專業的畢業生也可能被錄用,關鍵是看他是否適合這樣的行業。我們華信每年都會錄用一些非IT專業的學生,現在的很多老員工也并非IT專業出身,但是他們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也會將工作做得很好。有些畢業生過于看重專業對就業選擇的影響,以至于失去很多機會。我覺得應該從興趣出發,不要被所學專業過分地限制自己的思路。興趣會讓一個人對工作充滿熱情,這很重要。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正值精力最旺盛的階段,應該及早地科學規劃自己的人生道路,提高自己的時間利用率。
記:在人生規劃方面,很多大學生做的并不好,不能夠有一個很好的自我認知,這使得很多大學生在就業的開始階段都存在一些失落感。您怎樣看待大學生這種心態上的失衡?
林:是的,大學畢業生畢業后一般都會被安排在比較基礎的工作崗位,這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大學生產生一種心理失衡。但是,我們十分清楚,如果能夠選擇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即使開始是艱辛的,那也是一種非常值得的付出。只要你能夠踏踏實實地工作,把每一件事情做好,那么你就一定會獲得一種工作上的快樂,而不是把工作當成一種負擔、一種任務。當你把這個問題想清楚了之后,其他的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了。
記:您所說的“快樂的工作”,這應該是最理想的工作狀態,但是很多大學生卻不能夠保持很好的心態。
林:這種情況有兩種。一種情況是自己定位過高導致心理失衡,這樣的人認為自己可以做很多工作,可是現實的狀況卻讓自己覺得很不滿意,于是陷入一種懊惱之中。這種浮躁的情緒對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會使他們慢慢失去一種對工作的激情,心態也會漸漸失去一種平和。第二種情況則是另一種極端,將自己定位過低,認為自己什么也做不好,長期以來積累起來的自信慢慢地消磨掉,自慚形穢,不能正確評價自己。這兩種極端都是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情況,阻礙著他們的前進。因此,我覺得剛畢業和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應該正確地分析自己的特點,將優勢發揮出來。
記: 這種心態失衡是不是和環境的改變有很大關系呢?畢竟從學生到社會人,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順利完成這個角色轉換的。
林:當然,很多畢業生在從學生轉變到社會人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水土不服”的感覺。我一直堅持這樣的觀點,一個人走進社會時要先適應環境,等自己積蓄了一定能量再改變環境,最后才有機會、有實力去創造環境,這個順序是不能顛倒的。如果你剛走進一個新的環境就想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環境,那么勢必會讓自己遠離整個團隊的風格。適應環境的過程是進行角色轉變、融入企業文化的關鍵時期。而畢業生進入工作環境的前6個月是非常重要的,這是積蓄力量的關鍵時期,是熟悉工作、熟悉環境的過程。6個月后,新入職的員工會出現明顯的分層。一些人的潛力會很快地發揮出來,個人素質、技術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升。也有一些畢業生,在很長的時間里依然不能進入工作狀態,有些是由于個人興趣和工作內容有很大偏差造成的,也有一些是因為適應能力過差所導致的結果。
記:又是一個就業的年關 ,很多大學生還在為就業而忙碌,能給這些行進在漫漫求職路上的學子們提一些建議嗎?
林:首先,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 ,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對什么有興趣,自己所學的知識能不能充分運用。其次,調整心態,堅定自己的職業目標,不盲從,不浮躁,腳踏實地地走下去。另外,要注意將所學專業知識和職業需求形成一種對接,學以致用,順利地完成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角色轉換。“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位置,要保持良好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