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公司是商場上的領導者,每推出一個芯片都能夠在幾個月內覆蓋整個計算機市場,誰不能跟隨芯片推出新的配套零件,就會被淘汰出局。這是因為芯片是計算機硬件系統的基礎平臺,從芯片到主板,從主板到計算機整機是一條完整的價值鏈。英特爾公司實際上通過標準控制了計算機市場競爭的節奏和游戲規則。英特爾的副總裁有一句名言:智者依標準生存。
在經濟全球化、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都應該清醒認識到:技術標準比技術本身更重要。技術標準是技術成果的規范化、規則化。在當今世界,誰掌握了制定規則的權利,誰就有引領別人的權力。從賣力氣、賣產品,到賣技術、賣服務,再到賣規則、賣標準,應該是成為21世紀世界領先企業的必由之路。
而所謂的技術標準,就是指一種或一系列具有一定強制性要求或指導性功能。內容含有細節性技術要求和有關技術方案的文件,其目的是讓相關的產品或服務達到一定的安全要求和進入市場的要求。但是,就是這個看起來好像不起眼的新東西,一時間,成為企業和國家追逐的重點對象之一。
難以割舍的標準情結
企業對標準的情結說到底還是來自于利益的驅動,沒有一個企業會愿意用樸素的情感去面對對他們沒有利益的事物,所以,這種所謂的情結也就是對標準背后所蘊含的巨大的收益的渴望。
高通公司作為一家出售知識產權的公司,它將自己1400多項技術全部申請專利,然后將這一套解決方案申請為國際通信標準,然后就通過標準許可費用、產品專利費用、芯片等三種形式獲取收入,坐享其成。而思科公司自2003年以來,收入在下降的同時利潤不斷飆升,因為知識產權許可收入增加。IBM的知識產權收益從1990年代的3000萬美元上升到近年來的10億美元以上。Brookings Institution的一份研究報告揭示,從1978年到1990年代,歐美主要企業的“無形資產/市場價值”比值從20%提升到了70% 。跨國企業成功將自己知識產權塞進標準,通過運作標準達到出售技術的目的,是超一流企業的戰略。國內企業也不甘落后,面對這塊肥肉,蠢蠢欲動、躍躍欲試。
TD-SCDMA標準首當其沖被國際電聯確定為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之一,WAPI成為首個將被中國政府強制實施的標準,而EVD的產業化和市場化運作也初見端倪。2004年7月26日,由海爾集團、清華同方、中國網通、上海廣電集團、春蘭集團、長城集團和上海貝嶺等七家公司發起并組建,名稱為“e家佳(ITopHome)”的“家庭網絡標準產業聯盟”宣告成立,此聯盟與之前就已經在業界小有名氣的閃聯形成對峙態勢。幾乎與此同時,生產HDV的中關村凱誠高清電子副總經理原錦輝表示,凱誠高清已組成專家組,近期將針對EVD聲稱的技術先進性向信產部提出質疑,意在推出其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HDV標準以替代EVD從而升級為國家標準。一時間國內市場也是風風火火、轟轟烈烈、欣欣向榮。
“單相思”的標準戀情
國內企業對標準充滿了深深的愛慕與渴望,但是這種缺乏基礎的戀情卻總是難以讓人感到徹底的幸福,總有許多只手想進來干預,使得單相思的慘劇一幕又一幕發生。首先是高通公司在中國申請600項相關專利技術,攔截TD-SCDMA標準;跨國集團對中國運營商進行分化,結果就是本土的運營商表現出對TD-SCDMA冷淡的態度。而后,原計劃強制實施的國家WAPI無線網絡標準,在以英特爾公司為首的美國商業巨頭和“停止對華芯片銷售”的威脅下,無限期推遲實施。而EVD標準則面臨著國內無法生產核心部件和片源不足等難題。
這種單相思的局面的產生原因,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國內企業對自身的認識不足。產業公司或研究機構在對一項自主技術研發的前期就奢望成為標準,是不可能的。標準不是幾個或幾十個專利技術,國外一項成熟的標準,其中包含了幾十萬項專利技術和一整套產業化經驗。但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哪一項標準實實在在為某個產業的振興做出貢獻,或為企業帶來了應有的技術壟斷利潤。國內企業在真正的研發投入遠遠不及國外跨國公司的情況下,為推廣自己的技術標準卻花費了大量的公關宣傳等各種額外的運作費用。
更為尷尬的是,2002年以前,中國企業都是參照國際標準制定我國標準,或者直接采用國際標準。所以一直以來,衡量我國標準化工作指標是 “采標率”和“參標率”。這種觀點,沒有看到標準和知識產權的關系,尤其是忽視了當前這兩者在國際社會中越來越融合的事實。實際上標準是知識產權的最集中的體現,參照國際標準制定我國標準,或者直接采用國際標準,這相當于強制實施國外標準,導致我國產業界掉入國外的專利陷阱。以后我們試圖跳出陷阱,都要付出巨大的轉移成本。我們一直想根據國際慣例,卻使得自己邯鄲學步,想重新來過都比較困難,這會使企業界面臨困境。
“單相思”情結中的冷處理
盡管有過慘痛的經歷,也有著不如意的現在,但是我們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坐以待斃。失敗是最好的老師,從失敗中找尋經驗,能夠使我們更快地走出低谷,更何況,我們的歷史也不都是失敗,也存在著諸多令人鼓舞的成功之處。
一個經典的案例來自于和杜比的談判。當年中國電子音響工業協會與杜比的談判焦點集中在杜比Dolby Ac-3 5.1聲道的實用專利費上。杜比Ac-3 5.1聲道效果也就是常說的數碼環繞立體聲效果。杜比Ac-3 是一種全數字化音頻編碼技術,是一種全新的聲音技術。它同以往的Hi-Fi立體聲和Dobly Surround不同,它提供6個完全獨立的聲道,除了5個全頻帶的聲道外,還有一個效果聲道,俗稱0.1聲道,全稱5.1聲道。由于5.1聲道提供6個完全獨立的聲道,所以杜比公司要求中國企業分6個部分支付專利費。
為此中國電子音響工業協會與美國杜比公司就專利費問題進行了持久的談判。經過協商,終于為中國企業爭取到了最大利益的付款模式:第一,杜比公司以中國電子音像工業協會會員單位銷量綜合確定付費檔次。當時所有會員銷量加在一起總量超過幾百萬臺,由每個企業按照臺數分攤專利費。第二,按照銷量設8個消費段,付費標準按照檔次遞減。銷量1臺~10000臺,每臺收取11.5美元專利費;10000臺~30000臺每臺下降0.5美元,每個檔次遞減付費,最后一個檔次每臺收取6美元。第三,按銷售季節分為旺季和淡季,采取不同的付費標準。以最后一個檔次計算,當年9月到次年3月為旺季,專利費為每臺6美元, 4月到8月為淡季,專利費每臺7美元多。第四,杜比公司在追溯問題上做出讓步。放棄此前對國內企業使用杜比5.1聲道專利使用費的追溯。
談判不但為我們挽回了經濟損失,也使得我們在西方人中的印象分大大增加,在以后的談判中不得不對我們刮目相看,同時在信心方面給國內企業極大鼓舞。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在這個糾紛中取得了勝利,就可以在我們底氣仍然不足的時候繼續觸犯標準禁區。如何理解并利用規則仍然是我們在標準戰略初級階段所必需探究的重要問題。
比如說,方正1993年就已經做出了符合國際標準的光柵圖像處理器產品,但是標準掌握在美國Adobe公司手里,方正沒有主動權。在Adobe公司還沒有認識到標準威力的時候,包括方正在內的其他公司獲得了不少利益。但是當Adobe公司一旦明白過來,這些公司就面臨災難了。據了解,在20世紀80年代,在國內相對封閉的市場環境下,方正研發的排版系統的初期版本就是采用自己的標準體系,并且一舉占據了國內的出版市場。后來,由于看到國際技術發展趨勢越來越走向開放架構,方正反復權衡利弊,放棄了自己的封閉技術體系,而采用Adobe的標準,從而打入了日本、歐美市場。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我們在很多時候聽到一句“他比你先到”,而喪失了很多獲得幸福的機會,但我們還是可以在比較狹小的空間里面尋找自己的容身之處。不過,說到底,誰會愿意忍受這種局面呢?所有的這一切,都只應該成為權宜之計。
利用自身優勢,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
坦白講,從目前的技術情況來看,在制定標準的過程中,我們很難取得居高臨下的地位。但是,這場標準爭奪戰役是一個博弈過程,而不是簡單的硬性對抗,也不是魯莽的實力對比。博弈是一種策略之爭,是斗勇更是斗智。就技術而技術,就標準而標準,就問題而問題,那不可能走出困境。必須以己之長克人之短,系統地進行策略戰爭。我們實力不足,但是市場有余;我們技術研發不足,但是勞動力成本有余。他們有現實的壟斷力量,我們有制約濫用壟斷的武器。我們在很多地方漏洞不少,我們也可以尋找對方的缺點。
目前來看,TD-SCDMA是我們在標準戰略中一個成功的案例。從此案例中似乎能夠尋找到一些有意義的啟示。
準確地說,3G,也就是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是泛稱能夠將語音通信和多媒體通信相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其可能的增值服務將包括圖像、音樂、網頁瀏覽、電話會議以及其他一些信息服務。3G的標準比較復雜。1998年6月底國際電信聯盟一共收到第三代移動通信提案15個。其中最具實力的方案有兩個:一個是美國高通公司和其他CDMA制造商和運營商所提供的CDMA2000,另一個是歐洲電信標準學會和日本標準化組織提出來的WCDMA。
我國有關部門非常重視第三代移動通信的標準化研究,并從始至終積極參與了有關工作。1997年,在原來的郵電部的領導下,成立了第三代移動通信評估協調組。協調組組織了國內著名的高等院校和華為、中興、大唐等企業進行攻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于在1998年6月向國際電信聯盟提交了我國的候選技術TD-SCDMA,并于2000年5月得到批準。隨著TD-SCDMA成為國際電信聯盟標準,3G的游戲可以按照中國人的規則來玩了。
可以看出,在我們國家技術實力還比較薄弱的情況下,靠企業的單打獨斗是難以與國外眾多競爭對手抗衡的。以政府為支持的企業、高校組成的團隊形式應該是目前我國標準戰略中的主力軍。
我們最大的優勢也是使我們在標準戰略的殘酷競爭中保持信心最根本的原因,這種優勢就是我們國內廣闊的市場和產業化前景。事實上,在中國3G標準向國際聯盟提交的過程中,美國公司曾經試圖聯合歐日公司加以封殺,但是中國電信主管部門強硬表示,即使國際電信聯盟槍斃掉TD-SCDMA,中國也有足夠的市場空間支持中國標準,這才使得我們最后加入到標準的最前沿戰場。
目標是地平線,我們留給世界的只會是背影。盡管中國的標準事業步履蹣跚,但我們必將冒著滿天風雪,堅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