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把語文教師引領到新課程的環境中,要求我們轉變教育理念來指導教學實踐,加快教學改革,達到教學上最優化的效果。在教學中占重要地位的語文作業的改革也提上了議事日程。
葉圣陶說過:“語文方面很多項目都要經過不斷練習,才能變成他自己的東西。”這里的練習,即所謂的“作業”。它的實質是一個轉化的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基本技能并逐步形成運用技能的過程;培養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創新能力的過程、促進教學完善的過程。著名語文教育家朱紹禹先生認為:首先,只有練習,聽說讀寫的技能才能成為自覺的本領,才能體現出語文科的工具性要求;其次,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惟有在練習作業時,才可能達到最高點。因此,作業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作業設計得如何,關系到教學目標的實現,影響整個教學過程。
一、“水果式”作業產生的原因
語文作業主要包括閱讀和寫作。葉老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吸收、傾吐猶如人之新陳代謝。學生不喜歡語文作業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讀書急功近利。
由于高考指揮棒的存在,學生學習很功利,而語文作業往往費時費力,收效甚微。學生手頭資料多,找作業答案容易,根本用不著去思考,作業成了機械的抄寫。讀一些大部頭的書,需要花心思、花時間,才能有所收獲。
2.語文作業形式單調,內容陳舊。
傳統的語文作業,單一的書面表達大行其道,學生只要坐在教室里或者什么地方,基本上不需要查閱什么資料(至多查字典詞典等工具書)或從事什么活動,很短的時間,就可“大功告成”。作業的設計重在知識的積累、技巧的訓練。
3.語文作業布置的隨意性、難易程度把握不牢、形式主義嚴重等,都使作業效率低下,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綜上所述,傳統的語文作業存在著弊端,過多的訓練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學生勞而無功。一個人面黃肌瘦營養不良。就要設法給他增加一點營養,最簡捷的方法是給他吃維生素片,長期的過量服用必將導致食欲不振,留下后遺癥。這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緣故。科學的方法是給他補充蔬菜水果,水果色、香、味俱全,既有營養,易吸收,又能調動食欲,人皆愛之,雖然不能立竿見影但能治本。水果的這些特點啟示著我們的作業要設計成“水果式”作業。
二、“水果式”作業的特點與教學原則
“水果式”作業是新課程理念的產物,是傳統的回歸,是歷史的超越。
作業要有利于知識的鞏固、智力的發展和能力的提升。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而一切語文能力形成的基礎是知識的積累。那么,作為語文教學重要環節的作業設計,就要注重知識點的分配與落實。對于新的知識,只有舉一反三,才會觸類旁通,從而學以致用形成自己的能力。“水果式”作業的設計,注重強化課內外知識,重視課內外的轉化。這樣的作業涵蓋了知識、方法、審美情趣等,包含了一個人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知識儲備和精神財富的積累。作業量要少而精,難度適中。“水果式”作業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延伸性。語文作業不僅僅指的是課后的幾道練習題,而是更廣泛地閱讀和涉獵。它擴展了教學空間,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知識延伸到能力。
2.自需性。作業的設計要能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知識是人的一種自身需要。水果,酸甜苦辣澀等各種味道都有,各人有各人喜歡的口味。人需要進行一定知識的積累,素養提升,才不會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高中階段,是積累知識、提高認識,使自己變得聰明的黃金階段。
教師設計作業要有周密計劃,每次練習都要進行精心安排和設計,要注意練習方式的多樣化。練習前,讓學生明確練習的目的要求;練習中要教給正確的練習方法;練習后要讓學生及時知道練習的結果,并對自己的優、缺點有一個全面的評價。
“水果式”作業盡管短期效果不顯著,卻是從根本上下功夫,以活動為基本形式,以科學為依據進行有計劃、有目的地練習。
短期作業,有課內和課外之分,以課內帶動課外的,以讀促寫,承載聽、說、讀、寫內化和外化的作用。
長期作業在平時積累的基礎上,可以三年或每學年做一次。這種作業,需要長期的努力,在具體的實踐中,實現知識的累積,能力的轉化。古人云: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課外作業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從根本上解決了不想做作業的問題。
短期、長期作業的設計都要求有一定的計劃,有一定的目的,要有意識地進行課內外知識的結合和轉化,促使學生自覺地閱讀寫作,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水果式”作業是在弄清人的感情激發點的前提下,按不同人的興趣設計的作業。
家鄉是人最驕傲的地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家鄉行”活動,詳細了解家鄉的特產、名勝古跡、風俗習慣等。回來后讓他們介紹給同學,口頭、書面都可。要求表達清楚,別人能聽懂、讀懂。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學生的心理承載處于超負荷狀態,自身的煩惱、對周圍的不滿從四面八方壓來。就此設計作業可以讓學生發一發牢騷,聽聽別人的心理話,幫別人想想解決問題的方法。人都是有表演欲的,通過活動來泄放自己,表現自己,這是學生感興趣的事。
此外,多媒體已經作為一種輔助工具用于語文教學,網絡信息豐富,教師要樹立一種新的觀念,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讓它更好地服務于語文教學,提高學習效率。要密切聯系社會生活,注意開發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作業的設計,可結合網絡這個強大的“學習場”,學會用現代信息技術處理語言文字,如使用計算機進行編輯、版面設計,收發電子郵件,制作個人網頁和多媒體電子演示文稿。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利用好多媒體,促進教學現代化。
4.練習要有自主性
現代教育,提出了自主學習的概念。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由于個體差異,最了解他們的應該是學生自己。“水果式”作業按問題的特點,設計出多種多樣的模式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需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去選擇,從而收到良好的成效。筆者曾作過這樣的嘗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或需要留作業;讓課代表收集學生的問題當作作業,發揮集體的力量自己來解決問題假如學生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歷練,就可以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總之,“水果式”作業以活動為基礎,形式多種多樣,注重自主選擇,以讀、寫為本,兼顧聽、說能力的培養,從根本上提高語文素養。它與現代的教學原則相符,雖稚嫩卻代表了作業設計的一個方向。推而廣之,有望進入語文學習的新境界:閱讀是一種需要,而不再是負擔;寫作是一種需要,而不再是任務。
(倪小鴻,浙江省臨海市大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