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2000年版的普通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和2003年版的新《語文課程標準》將以往的聽話、說話改成口語交際,并將“口語交際”與“閱讀”、“寫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2000年秋季,高中語文教學使用了新大綱和新教材。新教材按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三條線索編排,將口語交際與閱讀、寫作并列,強調了口語交際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口語交際教學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口語交際現狀令人擔憂。
一、高中口語交際的現狀及原因
1.高中學生的口語交際現狀
高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整體上較差。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化傳聲技術的實際應用,使地球的“半徑縮短”而人的“舌頭延長”了。通訊工具的不斷更新與廣泛應用,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口語交際的頻率越來越高。中外有關口語交際功能調查資料顯示:在人們日常的語言應用中,“聽”占45%,“說”占30%,“讀”占16%,“寫”占9%。也就是說聽說占了所有言語活動的75%,可見口語交際功能的重要性。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的社會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得到了高速發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靈活開放、自由競爭的態勢,由此,口頭語言這一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際工具,經常擔負著每個人社會交際的重任,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也成為每個社會人適應現代社會交際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如果現代人沒有較高的口語水平,沒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就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而高中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平時說話眉飛色舞,可是一到正式場合,如課堂上,卻面紅耳赤,欲說不能,有的干脆一聲不吭,緘默不言。宋代詩人陸游說“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出真知,只有立足于平日持之以恒的訓練,才能真正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2.高中口語交際的教學現狀
新教材將口語交際單獨排出來了,然而語文教師對口語交際教學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深刻的認識,將其視為可有可無的事。更有一些教師則從不進行口語交際教學,顯然這些都是違背教學初衷的。為什么會造成這種現象呢?
(1)考試升學對師生的影響
考試對學生的學習取向起著“指揮棒”的作用,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高中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因此大部分教師設計、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原則,就是盡量與公開考試的內容靠攏,考試考什么,怎樣考,相應地老師就教什么,怎么教,學校開設的課程就很自然地傾向于重讀寫而輕聽說了。
(2)師生對口語表達能力形成的誤解
一些教師以為說話能力的形成,是十分自然的,一個人只要不是聾子、啞巴誰都具有聽說能力,誰都會聽話和說話,誰都能使用日常接觸的語言來表情達意,因而,聽和說不需要特別的訓練;一般的中學生也認為自己天天應用“母語”,運用口頭語言來表情達意,是應該沒問題的,因此他們認為在課堂上花時間來聽聽、說說,沒有必要。其實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口語交際能力是以聽說能力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內的一種綜合能力。口語交際教學要在學生已有的聽說能力的基礎上,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包括傾聽、表達、應對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態度和良好的語言習慣。新大綱對口語交際提出了明確要求:a.自信負責地表達,文明得體地交流,善于傾聽,敏捷應對;b.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表達簡潔明了,力求流暢、生動,體現口語特點。c.能根據不同的交際場合,借助語調、語氣和表情、手勢,提高口頭表達的效果。d.在討論中能尊重、理解他人,有自己的主見,并能條理清楚地加以陳述。e.具有一定的演講和辯論能力,力求觀點鮮明,理由充分,有風度,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3)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
傳統語文教學重在教師的講授,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一堂課,學生沒有多少機會去闡述自己的見解,久而久之養成坐享其成的聽課習慣也就不愿積極發言了。另一方面一些學生怕因說錯話而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不敢踴躍發言。這就需要廣大教師敢于打破傳統教學模式,轉換角色,多充當聆聽者,將課堂這個舞臺真正交到學生手中,為他們創設一個最佳的語言環境以培養學生聽說的能力。
(4)教學資源的缺乏
要進行聆聽和說話教學,教師必須有大量的錄音甚至影視教材,這些教材在過去并不像讀寫教材,在書店隨時可以買到,而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自己設計自己搜集,此外,教室內是否具備播放條件,也是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
以上種種原因使得口語交際教學在高中并未真正受到重視,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對加強口語交際教學幾點思考
口語交際是一種雙向互動式的動態語言實踐,是聽和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是在專門創設的與日常生活相似的交際情境中,在特定的交際目的驅動下,通過聽者與說者面對面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參與交際的目的意識、角色意識、和環境意識以及駕馭規范準確生動的口語能力。它具有及時性、流動性、現場性、綜合性等特點。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僅靠教師的幾堂口語交際知識課,幾次朗誦、演講之類的比賽是遠遠不夠的。在教學中我們應當多角度、多方位地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口語交際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1.創設愉悅環境,激發學生興趣,消除“害怕”心理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針對所學材料本身發生興趣。興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動力。教師要努力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學生語言發展的主要渠道在課堂。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受“師道尊嚴”、“一言堂”等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不但造成學生主體地位的失落,而且還給學生帶來嚴重的語言心理障礙,壓抑了他們的語言表現,限制了他們的言語和思維的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尤其是在語文教學中,創設自由、民主、活潑的語言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心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學習的興趣,使之有積極的語言表現,理應成為優化學生語言發展、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措施。教師可以了解學生關心的、喜歡的事物,并以此引出話題,調動學生參與口語交際的興趣,提高他們參與的積極性。
2.采用多種形式,豐富聽說素材,變換聽說訓練點
要使聽說訓練在語文課堂上能長期、有效地進行,就應當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如朗誦、復述、討論、演講等等。再好的形式重復多次也會變得單調乏味,教學中要努力挖掘課本中、生活中的口語素材,靈活地變換聽說訓練點,以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口語交際訓練僅僅依靠幾節口語交際課遠遠不夠,應該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在閱讀教學、寫作教學中也應當加強口語交際訓練。
需要強調的是,口語交際能力作為一種綜合能力,它的培養訓練應該與社會生活融合在一起。口語交際教學不能只局限于語文課堂,還應滲透于其他學科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培養學生積極、富有成效的與人交往的能力和處理事情的能力。
3、加強思維訓練,提高語文能力,提升審美情趣
許多語言學家都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加強語言訓練能夠促進智力的發展,而口頭語言信息傳遞的特點又使得聽說能力訓練更能培養學生高度的注意力、理解力和表達能力。在高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日趨成熟,他們的各種認知能力不斷完善,認知的核心成分——思維能力迅速發展。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更應該進行思維訓練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具有其他任何學科不能相比的美育功能,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對提升學生審美情趣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加強聽說訓練,加強口語交際教學,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
(何銀華,浙江諸暨綜合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