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潛夫,是從他的詩開始的,其時,又知他是浙江安吉人。
據說安吉是聞名遐邇的中國竹鄉——“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間”,那是一個山水秀美、佳景薈萃的生態世界,一個一塵不染、純凈雅致的綠色之都。潛夫介紹說,安吉是全國生態林業示范縣,擁有百萬畝竹林。那里的竹,依山傍水,竹連竹,山連山,滿目蒼翠,風動竹動,風止竹靜。進入竹鄉,可探萬頃竹波,聽竹聲濤濤,恍若置身于綠色夢幻之境。
我不曾去過安吉,但從潛夫的詩句中,卻感知了安吉的美好,因為從竹鄉詩人那一管詩筆引導下,“順著一枝斜斜的竹枝望去,我看見天堂的盛宴/一顆顆星星/在竹枝上點起了一盞盞青燈”。這是洋溢在詩人潛夫心靈深處的鄉情所傳導的竹鄉之美!
潛夫,本名嚴明卯,六十年代中期依竹而生、食竹而長,畢業于浙江財經學院,現供職于安吉財政局。作為公務員的潛夫,在業務上有著卓著的成就,曾經在各級報刊上發表財政稅收論著25萬字,著有《嚴明卯財政稅收論著集》;雖然并非中文科班出身,但從政之外,潛夫業余時間創作的1100余首詩歌,卻充分展露了他的文學才華。如今,他將自己的詩歌精心遴選,編輯成冊,獻諸讀者,這是他的文學成果,也是走向文壇的第一步,著實可喜可賀!
潛夫說他創作上崇尚自由,這很像他家鄉的竹的品格。他的詩句讀來清澈、明快,而又韻律悠長。這是養育他的那片山林和土地給了他豐富的營養:
為了尋找春天
風也匆匆雨也匆匆
鶯也匆匆燕也匆匆
只有一棵樹
原地不動一言不發
堅定地認為
春天就在自己的腳下
——《土地》
這是家鄉美好生活對詩人的強烈影響所激發的詩情,可謂親切自然,感人至深。
我的雙眼一睜草就綠了
我的雙耳一開鶯就啼了
——《親身體驗一場春天》
現在我處的位置
剛好是春天的起點
——《春天的印象》
這些句子,恰如春天的陽光般溫馨,抒發了詩人對于故土的熱愛和面向世界的精神面貌,詩人的心靈獨白仿佛在向人們訴說,竹鄉人是不能沒有山林也不能離開春天的——這是潛夫創作的根之所在。
除了與生俱來的鄉情外,潛夫生長在竹的氛圍中,那樣一種竹文化對于他的創作影響也是十分重要的。安吉那起伏跌宕的百萬竹林,對于身居其中的人們,是有著文化影響和心理的暗示作用。對于詩人潛夫的創作來說,竹文化的影響對于其品格雕塑更是至關重要的。
竹在中國文化中,代表著“謙謙君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這也是來自竹鄉的詩人潛夫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如果用潛夫自己的詩來形容,就是“作為土生土長的謙謙君子/渾身上下沒有一絲一毫的俗氣”。潛夫不僅為人如竹,他的詩歌幾乎也離不開竹,諸如土地、山水、花草、樹木、燕鶯以及春天、綠色、秋、冬等等這些與竹息息相關的詞匯和色彩,無一不是竹的陪襯、補充與延伸。可以說,這本詩集就是一本山林集萃和關于竹的素描與頌詞。其中,他的《竹之物語》可謂代表之作:
沿著一節節前世的枯枝
放飛來生綠色的腳步
你心中空明
我胸有成竹
……
我喊著你的芳名
你應和著我的呼吸
夢里夢外
你我之間都守著一份默契
……
也不論是風是雨
都是你我之間的傾心呢喃
我相信
這就是彼此相惜的理由
如果說文化的核心,是對于人的命運的關注,那么潛夫詩中所表現的生命意識也是尤為突出的:“一場大雨剪不斷理還亂但我始終相信/只要我找到一顆太陽所有纏繞在心中的/線結都會迎刃而解我因此而心生綠色/綠色的背景下我更堅定了金色的信心”。頑強的生命力量,使一切艱難的生存都充滿了希望,那么,一切的曲折、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這就是竹的堅韌、竹的力量,也是人類強烈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
我欣賞潛夫這樣的詩句:
為了守住春的國土
即便退伍當爆竹
我也是一枚
埋在冬天面前的地雷。
——《綠色衛士》
這是一闋生命的絕唱,繪聲繪色地將竹的品格、竹的氣節表現到極致,可以說繼承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在當前的新詩創作中,尤其是年輕詩人的寫作,有越來越多的詩人開始意識到,增強民族意識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一種歷史責任感,這是一種可喜的現象。我們的詩歌創作需要這樣的文化傳承和努力!
竹鄉有詩人,竹鄉釀詩情:在這樣的季節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對世界進行感恩學會/對春天作出讓步讓自己成為一條/不眠的魚學會在春天的眼睛中暢游/……
謹此祝賀潛夫詩集的出版,并感謝詩人潛夫引領我們神游竹鄉之美,感謝潛夫的吟竹之詩,為我們帶來的竹之美與詩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