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電器降價刺激了市民消費欲的增長,原本趨于滯銷的彩電,現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這句話在1999年全國高考語文試卷第4題中,被當作成語使用不當的例句,原因是該句將“炙手可熱”與“滯銷”對舉,誤以為它是“暢銷”之意。《“炙手可熱”的濫用該“冷”了》(《語文世界(高中版)》2002年第4期)一文正是從該題說起,舉出不少分別用“炙手可熱”來形容輿論、科技、球賽、作品、競標、欄目和工作單位等的例句,認為它們將“炙手可熱”“錯誤地理解為‘熱門’或‘熱鬧’之意,顯然是犯了張冠李戴、望文生義等毛病,純屬濫用、誤用”。無獨有偶,《“炙手可熱”并非走紅行時》(《咬文嚼字》2002年第3期)一文也說“炙手可熱”歷來都是含有貶義,不能指走紅行時,不能用來形容當代學子,《北京日報》上的“清華學子炙手可熱”標題是“望文生義”所致。
這種看法在目前應該改一改了。從歷史上來說,“炙手可熱”確實是貶義詞,《現代漢語詞典》有解釋:【炙手可熱】手一挨近就感覺到熱,比喻氣焰很盛,權勢很大。(增補本1623頁)
縱觀數千年,多少人在生時聲勢煊赫,炙手可熱,人一死,尸骨未寒便遭唾罵鞭撻,一生名望掃地一盡。(唐浩明《曾國藩》)
說起這個田令孜,確是當今朝中第一個炙手可熱的大權貴。(蔣和森《風蕭蕭》)
劉瑾氣焰萬丈,炙手可熱。他那種小人得志的情態,在戲劇中表現得惟妙惟肖……(季羨林《法門寺》)
但從現在的語言事實看,它已經產生了包括以上提到的“熱門”、“走紅”義在內的新義:受歡迎的、熱門的、暢銷的——從感情色彩看,該新義是褒義;從使用現狀看,該新義多用來形容暢銷物品、熱門行業及專業、走紅搶手的人才等。
該新義不僅用例豐富,而且使用頻率明顯超過了舊義的使用頻率。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以1995~2002年《人民日報》為例(以《人民日報》為例,是因為眾所周知,該報是嚴肅的、權威報紙,其語言可以代表主流語言)。下面是據該報網上檢索系統獲得的“炙手可熱”的使用情況:

從上表可以看出,《人民日報》中“炙手可熱”新義用例多,大大超過了舊義用例。其中1995年的新義用例有12例(詳見附錄),舉二例如下:
炙手可熱的新興國家股市暫時沉寂下去了。有人悲哀地斷言:世界資金開始大收縮,新興市場投機熱該降溫了。(《新興股市大震蕩》,1995.3.1)
……購書中心、新華書店的書籍銷售量呈直線上升的趨勢,一些暢銷書炙手可熱,中外名著、古籍圖書隨著讀者群的增加也前景看好。(《華夏又涌讀書潮》,1995.4.1)
1996~2002年的例子共有40例,每年各舉一例如下:
一時間該棉種也成了炙手可熱的搶手貨,價格由當初的每斤幾百元到后來的四五十元不等,是常規棉種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抗蟲棉:今年該不該種》,1996.1.15)
他們看準了國內豐富的大豆資源,開發出具有我國傳統特色的維維豆奶,投入市場即成炙手可熱的暢銷貨。(《飲料工業:走出新天地》,1997.7.29)
平常年頭,堪培拉一般人家是不必安裝電扇空調的,但今年此類家電卻炙手可熱,第一次出現了脫銷。(《炎夏澳洲拾零》,1998.4.19)
這一年,從世界到中國,電子商務炙手可熱,甚至成了馬尼拉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議題。(《信息技術業的1998 》,1999.1.3)
憑他們天賦的智商和智慧,可以想象都會是國際人才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搶奪對象,令人眼熱的洋房小車和豐厚的洋鈔是不言而喻的。(《校驗人生》,2000.10.14)
正因如此,中國科學院選派出的“科技副職”在不少地方炙手可熱。以2000年為例,各地提出的需求崗位近300個,而中國科學院各單位推薦的科技副職后備人選只有81名,供求“嚴重失衡”。(《穿針引線的架橋人》,2001.10.16)
在中國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學外語掀起新的熱潮,復讀機成為新寵。2001年下半年以來,10多家國內知名企業涉足復讀機市場,復讀機在“IT業的冬天”被炒得炙手可熱。(《外語熱升溫復讀機受寵》,2002.2.23)
《光明日報》也有用例。其中2001年有3例,都是新義的用例(據該報網上檢索系統):
這是一塊黃金寶地,想當年房地產炙手可熱,不少客商對這塊地饞涎欲滴,若出手轉讓,市財政唾手可得幾十億元資金。(《海口人均綠地面積居省會之最》,2001.11.15)
高等級的硬件、炙手可熱的專業、較強的動手能力……所有這一切固然重要,但齊鐵工程學校的領導班子深知,千重要,萬重要,培養一支過硬的既教書又育人的師資隊伍更重要。(《“百分之百”是這樣打造的》,2001.12.2)
曾經炙手可熱的網站如今已備感冷寂,但與網站休戚相關的互聯網接入服務(ISP)卻在這種氛圍中顯得格外活躍。(《接入服務:何去何從》,2001.12.7)
2002年13例,也全部是新義用例,例如:
不僅是他們,這幾年來,淮陰師范學院的畢業生一直炙手可熱。去年,先后有48批190個單位來該院考察選用畢業生;今年,又有56批240個單位前來求賢。(《九萬里風鵬正舉》,2002.5.20)
就在天驕、天瑞走俏市場、炙手可熱的時候,聯想主動以三年免費上門服務的形式為“雙模式”電腦進行了一輪升值。(《聯想靠服務取勝》,2002.11.27)
從以上用例看來,“炙手可熱”的新義不僅產生時間早,用例豐富,頻頻見于主流語言,而且使用頻率大大高于舊義的使用頻率。
眾所周知,詞語詞義不是一成不變的,新詞新義的產生一直都沒有間斷過,《現代漢語詞典》的修訂本和增補本就補收了幾千條新詞新義,各種新詞語詞典更是不勝枚舉。其中,“望文生義”形成的新詞新義也不乏其例。例如“朝三暮四”(語出《莊子·齊物論》),本義是指實質不變,用變換名目的手法使人上當,莊子是用它比喻聰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別事情;但在后來的使用中人們望文生義,也用它指主張、辦法經常改變,因此產生新義:指變化多端或反復無常。再如“老總”,本是尊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某些高級領導人,可是后來人們由“總”望文生義,聯想到“總經理、總工程師、總編輯”,于是產生新義:稱擔任總經理、總工程師、總編輯等職務的人(《現代漢語詞典》2002增補本1708頁)。同樣的例子還有香港等地漢語中的“太空人”和“太平公主”。“太空人”指一個家庭里,太太帶著孩子已經移民國外,男主人還留在香港工作,“太太空了”。“太平公主”指胸脯扁平的年輕女子,例如“擁有驕人的雙峰,是女性的夢想,她們想盡辦法,散盡千金,好擺脫‘太平公主’的封號”。“炙手可熱”也屬于同類例子,由于詞語中有一“熱”,人們因此賦予它新義“受歡迎的、熱門的、暢銷的”,使用的人一多,新義固定下來,并超過了舊義的使用頻率。
詞語的感情色彩也不是絕對不變的,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例如“爪牙”,古代指得力的武臣。《國語·越語上》:“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焉。”現代指幫兇。這是從褒義變為貶義的例子。“爛漫”,最早為散亂義,《莊子·在宥》:“大德不同,而性命爛漫矣。”注:“爛漫,散亂也。”現代指顏色鮮明而美麗。這是從貶義變為褒義的例子。“遭”,古代既可說遭到壞的事情,也可說遭到好的事情。楊雄《解嘲》:“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現代只能說遭到壞的事情。這是中性變貶義的例子。“氛”,上古指惡氣。《漢書·董仲舒傳》:“今陰陽錯繆,氛氣充塞。”注:“氛,惡氣。”后來既可指“惡氣”,也可指“香氣”。江淹《采菱曲》:“高彩隘通路,香氛麗廣川。”這是貶義變為中性的例子。因此,對于本為貶義詞的“炙手可熱”在當前產生的帶褒義色彩的新義“受歡迎的、熱門的、暢銷的”也就無須覺得奇怪和難于接受。
詞語詞義的發展演變是必然的,嚴加指責不一定合適。一般都認為應該多調查、多分析,對于用例很多的新詞新義,寬容認可它才對。因此,我們不應再指責“炙手可熱”的新義,合適的做法是認可它、接受它。
附帶一提,目前的詞典也沒有收錄“炙手可熱”的新義,例如《現代漢語規范詞典》(李行健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語文出版社2004)、《新華新詞語詞典》(2003年版,商務印書館2003)、《現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本)(附有“新詞新義”)、《新詞新語詞典》(姚漢銘編著,未來出版社2000)、《現代漢語新詞語詞典(1978~2000)》(林倫倫、朱永鍇、顧向欣編著,花城出版社2000),它們本來都應該根據語言實際予以收錄。
(溫昌衍,廣東梅州嘉應學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