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對于語文教學每一位老師都進行過不同研討,而且有許多名家名師在這方面也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此我只想談一下我的看法。
我認為語文大致是由四部分組成的:一是“古代語文”古文,二是“現代語文”,三是“外來語文”,四是“社會語文”。
古文包括古代的的文學作品、古代作家的生活經歷及其思想成就、古代的天文地理知識、古代的社會風俗。而現代文主要包括現代漢語知識、現當代作家的生活經歷及其思想成就、現當代的文學作品。所謂的外來語文就是有關外國作家的生活經歷及其思想成就,以及他們的文學作品。社會語文是指人對于社會的經歷體驗,是社會經歷的積累及其體會,是人對于社會人生的認識感悟。
學生學習語文首先應該營造一個文學氣氛比較濃的氛圍。環境對于人的影響從古至今一直為世人所重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營造一個帶有文學氣息的氛圍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那么怎樣來營造這種氛圍呢?建立班級的圖書角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一般每一個班級都有書櫥,用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學作品把書櫥“填滿”,但這只是應該做的第一步,因為書櫥充實起來后,不能把它當做一個“花瓶”放在哪里供學生“欣賞”,而是應該把它的門打開,讓學生隨意挑選自己所喜歡的作品,并把它放在自己的書桌上,做到可以信手拈來“欣賞”、“品味”,從而慢慢地感染熏陶,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對語文產生興趣,進而體會到語文的樂趣。那么怎樣來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呢?建立圖書角,營造濃厚的文學氛圍就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
在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之后,老師如何正確地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教學生學習古文。學生學習古文,我覺得應該是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進行,不可急躁。對于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名篇,教師要重點講解,特別是對于文言基礎知識方面的東西,像重點的文言實詞、虛詞,一定要講細、講透,要讓學生真正地把握、理解,并能自由地運用。至于有關文章的寫作手法,可以結合現代文給學生以引導,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學習。這是對于一般的古代文學作品的處理方法,對于古代文學中的詩詞,積累、體會、講解應該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學生在小學和初中已經有了詩詞方面的基礎,高中階段,應該在繼續積累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詩歌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應該做的工作就是利用一兩篇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篇目,教會學生如何把握詩歌意象,結合作者的背景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領會詩歌的寫作手法,并在平時豐富他們的積累,以增加其古典詩詞的底蘊。作家的生活經歷及其思想成就可以讓學生結合有關材料自己去把握。古代的天文地理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的知識,我們應該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及時地進行補充,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專門整理出來作為一個小的專題進行講解、分析。點滴的積累是學習語文的一個比較笨的方法,卻是一個十分有效的辦法。
對于現代漢語字詞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聯想的方法進行掌握和運用。比如在遇見“鱉”這個字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聯想的手法進一步想到“憋”、“蹩”這幾個形近字,弄清它們的讀音以及區別。遇見“冠冕堂皇”的時候,就應該聯想到“冠”有幾個讀音,哪一種情況下應該讀“一聲”,在什么情況下又應該讀“四聲”。這樣,學生也就會形成運用“聯想”的方法來學習和掌握基礎的字詞。語法知識是很理性的東西,需要學生真正地體會理解,方能在實際當中加以運用。如果說把語文看做一座“高樓大廈”的話,字詞可以看作這座高樓大廈磚瓦,而語法知識就是這座高樓大廈的框架。
現代文中剩下的部分該如何處理呢?過去很多老師的做法是:把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進行仔細地講解,從作家到課文的寫作思路,從作者的生活經歷到課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從每一位作家的不同的寫作風格到品味課文中的語言。反反復復地重復著這一工作,年年歲歲都是如此。那么在老師講解的過程中學生到底能學到些什么呢?學生對于這一篇課文也許真正地理解把握了,但是如果再遇到一篇類似的文章呢?他自己是不是會分析呢?是不是能自己從總體上把握這篇文章呢?古人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要注重方法的傳授,讓學生學會如何自己去讀書。例如說明文的學習,教師可以選擇一兩篇比較典型的范文來重點講解。告訴學生如何把握說明文的說明順序,如何把握說明事物的特點,如何把握作者所用的說明方法,如何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文學性。然后讓學生在這種思路引導下自己去讀文章,自己去把握體會,從而養成獨立分析理解文章的習慣。對于散文、小說、議論文等不同文體的文章,教師可以用類似的方法,同樣的思路來處理。
如果說“社會語文”是人對于社會人生的一種感悟,一種體會,要學好它,就需要深入到社會生活當中,要開闊視野,豐富見聞,讓他們多一份對社會的認識,多一份對社會的感悟。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這對學生的寫作水平是不無益處的。
如果說掌握好現代語文中的現代漢語知識是為語文這座“高樓大廈”打好“地基”扎好“框架”的話,那么學生通過老師的引導來豐富自己的語言,提高自己的認識,進而運用它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表達自己的認識就是對高樓大廈的裝修和美化。
(沈學峰,山東省臨沂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