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作為語文學科的重頭戲——作文教學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就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語文課程標準》關(guān)于第四學段寫作目標明確要求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在“關(guān)于寫作的教學建議”部分也明確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目前,許多初中生在新作文寫作前、中、后普遍存在著各類障礙,我們可以有的放矢尋找對策,多多引導多多激勵,以求取得最佳效果。
一、針對“無米下鍋”重視多渠道積累,針對“思路閉塞”引導學生活躍思維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平時有很多同學一聽說寫作文就抓耳撓腮,搜腸刮肚,但還是語言乏味內(nèi)容空洞,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佳作,這正是不注重積累的結(jié)果。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認真觀察社會自然萬事萬物,用心體會,努力捕捉美妙瞬間閃爍的火花,在觀察中不斷積累,由淺入深不斷提高。強化語文實踐,把實踐的觸角伸向生活的各個層面,從家庭到學校再到社會,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認識感知生活,感受人生的成敗得失,在實踐中積累。指導學生運用各種渠道多種方式廣泛收集社會信息,自主探究社會政治、經(jīng)濟金融、建筑水利、天文地理、工農(nóng)商學兵等各個領(lǐng)域,并能去粗取精為我所用。同時,重視學生閱讀積累,每周開設一堂閱讀課,讓學生在閱覽室中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漫步文學殿堂,吸吮文學精華。鼓勵學生每學期利用節(jié)假日閱讀一部文學名著,發(fā)動學生自愿訂閱有關(guān)報紙雜志。
要寫好新作文還必須讓學生超越陳舊的思維習慣,努力改變“無從下筆死水一潭”的不良思維現(xiàn)象,真正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針對初中生的年齡特點,指導學生從客觀實際出發(fā),以生活為基礎,通過想象、聯(lián)想將感性形象帶入構(gòu)思。通過“由此及彼”、“由近及遠”、“由小到大”、“由具體到抽象”、“由原因到結(jié)果”、“由生活現(xiàn)象到社會現(xiàn)象”等等分類訓練,放飛心靈的翅膀,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從而誘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想象:如時空轉(zhuǎn)換——小說《減去十歲》;角色錯位——散文《我兒子一家》;夢幻設計——作文《2050年的中國》等等。還可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想象作文,續(xù)寫、改寫原文,選詞造句作文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突破思維定勢,鼓勵發(fā)散求異。思維定勢的負作用很大,使人們養(yǎng)成了惰性和對權(quán)威的絕對崇拜,這最不利于創(chuàng)新。如楊振寧博士在一次學術(shù)報告上的發(fā)問“1+1=?”,在座的專家、教授和大學生們竟無人敢答。因此我們引導學生根據(jù)同一材料從多角度提煉,如利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可選擇如下角度:愚公不愚,守舊的愚公,“根”的魅力,愚公,后繼有人,愚公與戰(zhàn)爭等等。還可運用聯(lián)想規(guī)律拓展選材范圍,多角度全方位選取材料,如《我又結(jié)識了一位新朋友》,可以寫“小草、鮮花、風、云、霧、閃電、大海、拿破侖、命運之神……”
二、針對“應付作文”引導學生主動寫作,針對“只寫不改”指導自評互改
平時很多同學寫作文時往往有一種應付心理,主動性自覺性不強。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放下包袱,怎么想就怎么說,怎么說就怎么寫,提倡“大膽”去寫,養(yǎng)成敢動筆、愛動筆、重視作文的好習慣,增強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同時,“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加強不限文體、不拘形式的隨意文的訓練。引導學生力求別具一格,切不可千文一面,適當增加自命題和半命題的練習力度,給學生充分的寫作自由和廣闊的想象空間,讓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語言表露獨特的感受和心聲,以抒寫有個性的作文。在數(shù)量上,可以要求初一學生每天寫一篇日記,初二學生每周三篇隨筆,初三學生每周兩篇隨筆,給足自由天地,任其自由發(fā)揮,還其自由本色。
寫完作文一丟了之或一交了之,總認為評改是別人的事,是老師的事。對此,我們放手讓學生自評,要求學生自讀、自查,自己找出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處,也采用同桌互評的形式,互相學習對方優(yōu)點,指出不足,還采用小組評議的形式,4~6位同學為一組,將每個人的作品加以評議,評出最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文章來,供全班品賞或全班同學一起評析。各小組推薦出來的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文章,評出好在哪兒,差在何處。然后放手讓學生修改,教之以一些常用的修改符號和修改方法,采用自改、互改、小組改等形式:可以改題目,改布局,改開頭,改結(jié)尾,改遣詞造句,改標點符號……還可以互相加評語,以達到揚長避短的目的,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
三、運用“目標激勵”實行分解突破
目標是行動的指南,前進的方向。我們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既要符合客觀實際,又要把握學生層次,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逐項分解突破。
1.立意創(chuàng)新目標。立意即文章的主旨,文要取勝,貴在立意創(chuàng)新,關(guān)鍵在于選材之前要善于從他人習以為常的材料中挖掘出他人沒有的或尚未發(fā)表過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感受、新體驗。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常言道:“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寫《“狼來了”的啟示》一文,“不能撒謊要誠實”是傳統(tǒng)話題,而“狼真來了,何懼之有?困難面前,機智戰(zhàn)勝”、“童言無忌,大人無過?”、“事不過三,過三何妨?”等觀點就不無新意。
2.選材創(chuàng)新目標。新生事物是永遠寫不完的。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新情況新事物總是層出不窮,只要我們仔細留心善于思考,難道會沒有新材料、新發(fā)現(xiàn)嗎?作家浩然說過:“別人沒有看到的,你看到了,這是新;別人看到了但沒有想到,你看到了,想到了,這也是新;別人看到想到了 ,但沒有寫出來,你看到想到又寫到了,這也是新。”由此看來,在選材上要有所創(chuàng)新,就要見他人之所未見,想他人之所未想,寫他人之所未寫。這就要求我們時時做個有心人 ,從尋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不尋常的道理,從小事情上揭示出生活的本質(zhì),從常見的現(xiàn)象里提出尖銳的問題。如作文題《我在學到了語文》,有位同學寫了篇《我在路邊學到了語文》,獨具慧眼從路邊旅店的招牌上領(lǐng)悟了生活中語文的魅力,又巧妙印證了“語文外延與生活外延相等”這句名言,選材獨到,構(gòu)思精巧,堪稱佳作。
3.語言創(chuàng)新目標。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是思想的“外衣”,文章的“肌膚”。妙用修辭、細膩白描、錘煉詞語等都能使文章增色,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如果滿口套話空話,像某些領(lǐng)導干部的總結(jié)一般,千人一面,眾口一詞,就根本不可能真切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扣動讀者的心弦。可適當進行擴展細化練習,如:“大熱天,柳樹一動也不動”在老舍筆下則成“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無精打采地低垂著”。又如:“她傷心地哭了。”可擴寫成:“她抽抽噎噎地,兩肩一聳一聳,眼淚似斷了線的珍珠般地往下落。”兩相對照,效果迥異。另外還可以適當引用名言、警句、諺語、俗語、成語、歇后語、廣告語等,也可引用或化用古詩文,以打造語言亮點。
4.形式創(chuàng)新目標。文章形式上的新穎別致,如同產(chǎn)品的造型和精美包裝不能說不重要,我們要多開動大腦去思考如何進行創(chuàng)新。正如古人所說,要有“千巖萬壑重巒復嶂之觀,不可一覽而盡,又不可雜亂無章”。對于文章體裁不限的作文,既可以用寓言、童話、劇本等體裁寫,也可用書信、日記、采訪錄等形式。有些作文可在正文前加題記,往往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有些作文可用日記連綴或鏡頭組合的方式,有分有合水到渠成;有些作文還可分列小標題,由小標題來引出新穎曲折的情節(jié)。如有同學寫《我的“敵人們”》運用三個小標題“一號勁敵阿旺”、“二號種子選手老余”、“三號‘黃劍口香糖’”極有層次地展現(xiàn)出來,引人入勝,令人忍俊不禁。
四、運用“問題激勵”挖掘創(chuàng)造潛能,運用“成就激勵”感受寫作成功
鼓勵學生多找“問題”,找自己作文的問題,找同學作文的問題,找課文名篇的問題。人人準備一個“問題本”,發(fā)現(xiàn)問題,隨手記之。并自開“藥方”寫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定期交流,組織討論。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學生去思考、探索。許多學生常常落筆走調(diào),寫的往往不是想說的,想說的往往又不是寫出來的。這的確是“問題”,但有些“問題”貌似“問題”其實不是“問題”。如“鋼筆在紙上蹭著癢”、“太陽把全村人都拍了一遍”、“風兒在逶迤的小路上行走,慢慢地、輕輕地撇下了人們的汗水,擦去了人們臉上的微塵,撫去了太陽的酷熱,帶來了芬芳般的清香”等等,都是些極富想象創(chuàng)新的表達,充滿了熱情和智慧。通過討論,學生會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創(chuàng)新。
科學家搞出了發(fā)明申請了專利是成就,文學家寫出了引起轟動的作品是成就,初中生自己寫的作文被刊用或得獎不也是一樣了不起的成就嗎?這種成就感勢必能激勵學生投入新的學習,走向新的成功。因此,我們要積極拓寬渠道,廣泛開辟途徑,讓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表作品的機會,感受喜獲成功的歡樂。可以鼓勵投稿參賽,目前各級語文報刊、各地教育機構(gòu)舉辦的各種“創(chuàng)新作文大賽”(欄目)日益增多。只要我們廣收信息,認真引導作文能力強的同學積極參與,“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定會有令人滿意的收獲。也可以自辦校刊班報。讓那些作文水平中等的學生自己選出較滿意的“佳作”,然后進行指點評議,回爐修改,刊登在校刊或班報上。哪怕在校園廣播站、黑板報上采用一個片斷或一個好句子,同樣都是不小的“成就”。還可以自選自編集子。鼓勵學生選出自己作文中的得意作品、精彩片斷、錦言妙句,編成句段篇集子,取個有特色有意思的名字,然后同學間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不也樂趣無窮嗎?
(胡德方,浙江永康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