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人類全面進入信息化社會的世紀,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每個行業都產生了深遠影響,教育也不例外。信息技術的應用,是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
目前,信息技術正逐步進入我國的教育領域,并且表現出了其獨特的優越性。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不但可以豐富課堂教學手段,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注重發揮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有助于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主體性
興趣是進入科學創造大門的最好向導。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長期以來,各科教學無不把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列為首要任務,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欲望,也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的希望。但在以往的教學中,只是停留在“說教”這一層次,手段單一,方法老套,很難培養學生興趣的穩定性、持久性、更難使學生真正產生一種學習的內驅力。而信息技術介入語文教學,它可以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課文內容,刺激學生多種感官,誘發學生的閱讀情感,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時,教師可先用啟發性的導語:“大家去過北京嗎?見過北京的秋景嗎?今天,我們將在著名作家郁達夫的帶領下,去欣賞北京秋天的景色?!彪S之伴著《秋日私語》的背景音樂,用多媒體電腦網絡再現故都北平各具特色的秋景。多媒體可以將靜止的語言文字變成流動的、直觀的畫面一一展現在學生眼前,再加上聲情并茂的朗誦,使人如身臨其境,帶給學生無限的美感,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這樣所產生的教學效果生動有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加濃厚,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明顯的加強,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
二、信息技術的利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提高其寫作水平
由于學生生活范圍小,活動空間也不大,寫作沒素材,信息技術的出現,彌補了這一點。它能集聲像圖文于一體。情感是作文的原動力。作文教學中重視運用情感規律,是提高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怎樣將學生的情感陶冶與作文語言的情味緊密相聯呢?下面以《我的故鄉》的作文指導為例加以說明。
1.耳聞目睹,觸發激情。激情能成為人們正確行動的巨大動力。學生在寫作前,利用多媒體電腦網絡播放家喻戶曉的名曲,如《鄉戀》、《故鄉的云》、《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悅耳動聽的歌曲,美麗感人的畫面,能引起學生對自己故鄉的回憶,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一在腦海中閃過,強烈地觸發起他們內心的激情。
2.瀏覽古今,激發熱情。文貴情真,沒有真情,難以感人。只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才能寫出文情并茂的文章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碰到的最大難題是“目中無人,心中無事,口中無詞”,而多媒體能打破時空的限制,讓學生“觀古今于一瞬,撫四海于須臾”。教師可根據寫作目的與要求充分利用網絡上的資源,指導學生大量瀏覽古今中外有關故鄉的佳作,從別人的故鄉中感受到溫馨,從別人的字里行間品味語言的情味,從而激發起對自己的故鄉的熱愛。
情感猶如作文這一整體工程的發動機,一旦被調動起來,就會文思泉涌。所以說,在關注學生人文精神的層面上指導學生作文,就會使學生的情感與語言的情味既相互交融又相互促進,可以收到陶冶情操與提高寫作水平的雙重效果。
利用信息技術已使我的教學效率切實得到提高,它已成為我教學的得力助手。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作為新世紀的人民教師,不能抱殘守缺,應把握時代的脈博,革故鼎新,把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
(孔霞,山東曲阜職工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