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校優質課評議過程中,一位教師在課堂上“妙用教材的錯誤”引起了非議。
這堂課是學習臺灣女作家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一文,在介紹作者時老師忽然發現課文的“自讀提示”在提到李樂薇時用了表男性的“他”。這位教師臨危不亂,抓住這一點,欲擒故縱,先問:“李樂薇是男還是女?”
“女!”一部分學生幾乎是異口同聲。
“確實,李樂薇是一個很女性的名字,但李樂薇果真是一位女作家嗎?讀書可要仔細呀!”老師“提醒”說。
這時,一個女學生站起來回答:“李樂薇是一位男性作家!”一言既出,滿座皆驚。
“為什么?”
“教材的‘自讀提示’提到李樂薇時用了表男性的‘他’?!边@個女學生有理有據。
“對,看教材就該如此認真仔細!”老師及時給予肯定。
“她說得不正確!”另一個學生站了起來。
“為什么?”老師問。
“我看過喻大翔主編的《臺灣散文選集》一書,書中有李樂薇的散文。介紹作者時是這樣說的:李樂薇,女,江蘇南京人,1930年9月生,大夏大學肄業,有《書呆子的智慧》等書?!边@個學生口若懸河,教室里響起了一片掌聲。
該老師看已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就因勢利導:“讀書要認真仔細,但也不要迷信書中所講。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要有敢于質疑的頭腦外,更要博覽群書。如果大家做到了這些,還怕將來干不出一番大事業嗎?”
不少評議者認為,雖然這節課課堂效果非常不錯,這位教師處理問題也很機智巧妙,但這一“插曲”遠離了這節課的整體目標,備課教案上沒有預設,不應該提倡。言外之意,否定了他“耍的小聰明”。
我認為這位教師的做法值得肯定:
首先,要弄清課堂教學主值和附加值的關系問題。每一堂課都有教學目標,但教學目標往往不止一個,即使僅有一個目標,這一個目標下還會有子目標。如果說教學目標是每位教師孜孜以求的總教學效果中的“主值”,那么在主值之外還存在一定的“附加值”。所謂的“附加值”是指教師本著教學效果最大化原則,在不影響既定教學目標實現的基礎上,出于教學良知,適時地采取一定的教學措施,所取得的額外的教學成效。這就好比你調動千軍萬馬去打一場大戰役,遇到小股敵人的騷擾,在不影響完成任務的前提下,把他們給予殲滅,清除繼續前進的障礙。這位教師突然發現教材中的錯誤,隨機應變,既掃除了授課過程中的障礙,又鼓勵了學生勇于質疑的精神,教學附加值具有機制性、隨意性、可變性,是課堂教學主值的擴充與延伸,盡管它不是課堂計劃必須完成的任務,但作為一名責任心很強的教師,應該在做好份內事的同時努力追求一定的高附加值。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風起云涌的今天,每一位教師都不應滿足于現狀,而應積極開動腦筋,盡可能地追求課堂教學的高附加值,使課堂教學豐滿、亮麗,充滿情調,讓學生得到更多的知識,享受到更多的精神實惠。當然,在追求高附加值的同時,必須正確處理好主值與附加值的辯證關系,切忌顧此失彼,喧賓奪主,一味地嘩眾取寵。
其次,要加強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研究。一些青年教師課前準備得很充分,課備得很詳細,這無可非議,但是和數理化相比,語文課更是開放性的、個性張揚的,因此也是動態的。比如說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以學生有價值、有創見的問題與想法等細節為契機,及時調整或改變預設的計劃,遵循學生的學習問題展開教學從而獲得成功。其實這就是新課程改革中提倡的“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葉瀾教授在她的《新基礎教育理論》中說:“教師只要思想上真正顧及了學生多方面成長,顧及了生命活動的多面性和師生共同活動中多種組合和發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發現課堂教學具有生成性的特征?!爆F在提倡向課堂教學要質量,更需要教師在繼承傳統的預設教案的基礎上,逐步加大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研究,使自己真正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
最后,我們還要學會一些課堂教學中的“隨機應變”的技巧。
“因趣利導”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感興趣了,其情緒往往趨于憤悱狀態。此時,教師可打破常規,不受教學環節、容量、方法之囿,以豐富的閱歷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撥動學生求知的心弦,從而彈奏出課堂教學的美妙樂章。
“節外生枝”法:課堂教學有時會跳進一兩個不和諧的音符,使教學走音變調,學生注意力發生轉移。這時,教師要有應變機智,變不利為有利,化腐朽為神奇,以高超嫻熟的教學技巧,靈活地駕馭課堂。
“見縫插針”法:教材不同章節所蘊涵的知識容量、難易程度并不完全一樣,有的章節無需一節課便能順利完成,教師在估摸教學目標已圓滿達到的情況下,可靈活機動地安排其他教學內容,使教學松緊適度、內外銜接。
“旁伸斜逸”法:知識不是孤立的,學科與學科,學科內部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教師不能“就事論事”,而要從多側面、多角度組織好課堂教學。
(季景華,江蘇省新沂市王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