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是由中國記協頒發的全國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中原石油報近幾年兩件作品榮膺這一獎項,這在河南省和全國企業報中并不多見。此外,中原石油報每年都有數十件新聞作品獲省部級以上獎勵。成績的取得與中原石油報矢志不渝地實施“精品工程”不無關系。透過中原石油報獲獎現象,筆者認為,企業新聞媒體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咬定提高新聞質量不放松,走新聞精品化之路。
一、抓重點,重策劃,悉心打磨精品之作
新聞是新近發生事實的客觀報道,但在當今面對互聯網的即時新聞,傳統媒體有一個重要的制勝手段就是新聞策劃,也就是對已經或將要發生的新聞現象和事件作有目標的、有計劃的報道。這樣可以使得主體新聞的時空維度得以擴張,更加進入新聞核心。這也是平面媒體天然的優勢之一,值得好好利用并發揮。
中原石油報正是基于這一認識,積多年努力,形成了一個良性運作的策劃機制。每年初,編輯部領導根據油田中心工作,研究制定全年和不同階段的宣傳報道重點,并對重點工作實行項目管理。項目組人員根據項目進展情況,對采訪、寫作、編輯、出版等報道活動進行設計和謀劃,確定最佳報道方案,以取得最佳社會效益。每周一的編前會上,總編輯、副總編輯和各項目長一起對策劃的內容進行詳細商討,悉心把策劃的內容做大、做亮,做出特色,確保每周打一個漂亮的策劃性報道戰役。中國新聞獎《夢圓非洲》就是較為典型的一例。記者從非洲、中東跟著油田領導采訪一個多月回來后,要報道的內容很多、很雜亂。如果根據油田領導的行程去報道,仍然改變不了讓領導活動唱主角的傳統報道模式,而且新聞性也會大打折扣。后來編輯部領導和采訪記者經過認真策劃,摒棄了以寫領導活動為主的報道方式,改為以反映油田職工闖國際市場的精神風貌為主,緊緊抓住國家“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這一主線,把油田職工在非洲、中東市場的工作情況寫成系列專題報道。經過記者精心寫作,編輯部領導精心打磨,終于推出了《夢圓非洲》、《穿越五月》等30多篇10多萬字的新聞報道,每篇都新奇而可讀、真實而可信,在油田引起了強烈反響。
二、找看點,求創新,積極探索新聞報道寫作的新形式、新方法
新聞報道是對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的及時反映,作為新聞報道內容的新事物、新觀念、新問題,從根本上決定了報道創新工作的內在要求。而且在傳媒產業化運作過程中,新聞競爭的加劇、受眾水平的提高,使新聞報道的創新變得更加迫切。
近幾年,采編人員按照社長、總編輯提出的“要寫想看的、能看的、好看的新聞”的要求,在開拓報道領域的廣度和深度上下工夫,大力推進新聞業務的研究,認真開展好標題、版式、消息、典型報道、監督報道等新聞采編項月攻關,成立跨部室的攻關項目組,根據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找出攻關方向,明確攻關目標,并開展同題采編等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通過定期組織攻關研討和攻關活動,經過分析一總結一實踐的多次循環,使報紙的創新工作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
在寫“想看的”新聞方面,中原石油報認清了“三貼近”的理兒,認準了讀者需求這條道兒,不斷創新報道內容。一是對領導活動、會議新聞的寫法進行改變。對領導活動、會議新聞的報道除了量上控制,高度降下來外,重在打破程式,凸現職工想看的新聞信息。剛開始,一些記者很難適應這種變化,但我們決不遷就,退回去重寫,部室主任和總編輯認真修改,不少稿件從行文到標題反復“整容”。由于持之以恒,領導活動、會議新聞的老套路已在不知不覺中土崩瓦解;二是封殺沒有新聞性的總結式、工作化報道,在堅決“槍斃”這類稿件的同時,我們仔細幫助記者找出其中的新聞點,指導其削繁就簡,去粗取精。現在基層職工普遍反映,此類新聞一經“整容”,指導性強了,可讀性也強了。
在寫“能看的”新聞方面,中原石油報采編人員認識到,當今時代,讀者的閱讀需求是十分鮮明的,沒有新聞性的報道職工們肯定一掃而過。為此,近幾年我們有一個規定,即使是上級指定的宣傳內容或配合性宣傳報道,我們也要千方百計在領導宣傳意圖和讀者需求的結合點上切人,以達到最佳的宣傳效果。如去年初勘探局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標明確以后,需要報社大力配合宣傳勘探局面臨的嚴峻形勢。接到任務后,編輯部就組織記者深入基層,了解職工的所思所想所盼,回來后上下結合,寫出了《今年我們工作的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熱點是什么?》《焦點是什么?》這一系列言論,深受領導和職工群眾的歡迎,這一系列言論還被評為河南省好新聞言論類一等獎。
在寫“好看的”新聞方面,為了改變新聞寫作的單一性,我們積極鼓勵采編人員創造性地工作,提倡邊緣題材和交叉題材,提倡鮮活和個性的文字。鼓勵采編人員寫消息時不妨有點兒散文的筆調、有點兒通訊的味道,寫通訊時不妨有點兒言論的思想和哲理的光芒,在新聞寫作中充分吸收那種自由、活潑、生動、優美、精練的表現手法,突破“八股式”新聞;我們還大膽地鼓勵記者寫“四不像”新聞,這樣的新聞使人耳目一新。
三、抓講評,重激勵,充分調動采編人員寫精品的積極性
美國管理專家米契爾·拉伯福認為,世界上最偉大、最簡易也最易被人忽視的管理原則就是:你想要什么,就該鼓勵什么。近幾年,中原石油報為了鼓勵采編人員出精品,制定了不少的管理制度,也取得了顯著效果。主要為:堅持每周報紙評價制度;堅持每月的編務會制度;堅持每月召開采編大會制度;堅持拉開分配差距的考核制度。此外,還設立優秀新聞作品“總編輯特別推薦獎”和創新獎,分別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極大地調動了采編人員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實踐告訴我們,新聞宣傳走精品化之路不僅是新聞自身內在規律的要求,也是黨和人民對報紙的要求,同時也是新聞“三貼近”的必由之路。只要我們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腳踏實地,“咬定提高新聞質量這個目標不放松”,就能不斷向讀者奉獻更多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