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我來到深圳蛇口,在一家外資服裝公司找到了一份“車工”的工作。我當時作為本車間最優秀選手,在業務經理的著力推薦下,成為參加公司“預提生產廠長”6名候選人當中的一員。面試中,我過五關斬六將,一舉進入了前兩名。在角逐的關鍵時刻,我自信“廠長”這個位置非我莫屬了,因為另一名選手在工作中很多方面與我相比有差距。但現實卻是很殘酷的,只因自己在最后筆試中沒能寫好鈾口何使生產流水線進入系統化》這個主題論文,而意外地敗下陣來。我只得在機會面前失去了一次難得的提升。
為此事,我流過淚,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在“寫作”這一關上栽這么大的一個跟頭。
參軍入伍后,我一直懷著“摔跤”留在心中的烙印,咬牙狠下決心;不論我的文化底子多差,我決不能讓自己在這方面“舊戲重演”。于是,我從當兵那天起就制定了長遠的“學習寫作計劃”,擠出部隊生活點滴的業余時間,寫心得,寫日記,在生活訓練中寫所感所想;起床前熄燈后都留下我捧書苦讀的身影。當兵12年來,我一直要求自己堅持每天記日記,每周寫下不少于4篇心得體會,每月讀完一本書;還一直把“爬格子”當成自己練筆的陣地。功夫不負有心人,由于自己的持之以恒,原來“寫作”技能欠缺的我先后有120多篇新聞作品在軍內外報刊發表;多次成為單位的“理論學習標兵”;寫作還讓我立過功得過獎,踏實的工作表現還受到組織的充分肯定,我被破格從士兵直接提為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