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16日至2005年1月15日)
項措施為群眾解困
2004年,我市為保障困難群眾生活,出臺了“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健全完善五保戶供養政策”等8項政策措施,我市各級財政每年將為此增支10億元。
(《重慶晨報》2004年12月17日消息記者謝夷 實習生羅強)
市民可坐輕軌上班了
重慶八大民心工程之一的輕軌二號線一期工程(較場口至動物園)已于12月28日起進入試運行階段,輕軌已逐步由觀光性客運向城市客運功能過渡。
(《重慶晨報》2004年12月29日消息 記者謝夷 實習生羅強)
2004年重慶地方財政收入突破300億元
2004年我市地方財政收入突破300億元,比上年增長39.8%,比全年預算任務超收9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總額和增長速度均創歷史新高。
(《重慶日報》2005年1月5日消息 記者李湉湉)
“渝東第一橋”創下5個世界之最
2005年1月8日,被稱為“渝東第一橋”的重慶巫山長江大橋正式通車。大橋創下組合跨徑、每節段繩索吊裝重量、吊塔距離、拱圈管道直徑和吊裝高度5個世界第一。
(《重慶時報》2005年1月8日消息 記者 李增勇通訊員 魯勇 )
128名縣處級以上干部落馬
2004年,我市依法嚴肅查處貪污受賄、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和徇私舞弊等職務犯罪取得重大成果,全年查處128名縣處級以上干部。
(《重慶晚報》2005年1月9日消息 記者 丁香樂 實習生 丁春蘭)
九成市民感到居家出行安全
2004年,是為期3年建設“平安重慶”主題活動的第一年。重慶群眾安全感達到91.78%,比上年增長7個百分點。
(《重慶晨報》1月9日消息 記者趙君輝)
重慶“兩會”隆重召開
2005年1月11日、12日,重慶市政協第二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重慶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先后開幕。2004年,是重慶直轄以來發展最快最好的一年。中央電視臺首次派記者對我市“兩會”作專題報道。
(《重慶晨報》、《重慶時報》2005年1月12日、1月13日消息)
今年起我市全部免征農業稅
我市農業稅將從今年起全部免征。免征將使全市農民在去年的基礎上,少繳納農業稅及附加5.89億元,農民人均減負24.81元。至此,在2002年的基礎上,減少農業稅及附加、除煙葉外的農業特產稅共8.6億元,農民人均減負35.83元。
(新華社重慶分社2005年1月12日消息記者 郭立)
我市個人信用查詢系統建立
2004年12月中旬,重慶已向轄區內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開通個人信用系統查詢功能。這標志著本市個人征信系統建設走在了全國前列。
(《重慶時報》2005年1月12日消息 記者 任然)
新年糧油大降價
1月11日,重慶市城調隊透露,2005年元旦以來,我市糧油價格下降10%左右,各種大米也出現全線降價勢頭。
(《重慶時報》 2005年1月12日消息 記者張彬 實習生 凌燦霞)
“回填造地”值得全國推廣
在進行移民遷建的同時,萬州區先后對北濱路天城段地塊和龍寶河等項目進行回填造地,解決人地矛盾。1月9日至12日,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贠小蘇在三峽庫區調研時說:“調動市場積極性,回填造地,解決人地矛盾,萬州經驗值得全國推廣。”
(《重慶日報》2005年1月13日消息 記者 曾立)
重慶為海嘯受災國捐款近500萬元
到2005年1月14日下午,市紅十字會共收到捐款360多萬元,市慈善總會共收到捐款124萬多元。至此,重慶向印度洋海嘯受災國的捐款已近500萬元。
(《重慶日報》2005年1月15日消息通訊員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