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盡管中國一再宣稱,匯率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會屈服于他國壓力,不容他國干涉。然而,還是有深諳此道之人斷言,中國還是在乎壓力的。此斷言果然靈驗,2005年7月21日星期四,中國央行發布公告,宣布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各國政府以及金融市場即刻對此做出了反應,但事情到此并沒有結束——調高匯率本身不足懼,足懼的是人們由此形成匯率不斷調高的普遍預期。這無疑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平添了幾許不確定性。
金融時報:中國調整匯率意義尚存疑慮
中國轉而采用新的匯率制度,或將證明這是全球經濟史上的一個關鍵時刻
中國宣布將人民幣升值,轉而采用新的匯率制度,即在可調整基礎上釘住一籃子貨幣。事實或將證明,這將是全球經濟史上的一個關鍵時刻。但就目前而言,它的意義仍然很不明朗。作為最初的一步,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1%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政治上。中國正在發出信號,表明它愿意擔負起作為全球經濟一個主要成員所應承擔的系統責任。中國政府顯然希望這一行動能減輕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壓力,尤其是來自美國國會的壓力,因為此刻中海油(CNOOC)競購優尼科(Unocal)成敗與否仍然未定,而且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正準備訪美。至于這次行動是否足以達到目標,我們仍需拭目以待。
人民幣升值2.1%的經濟意義非常小,對美國經常項目赤字或更為廣泛的全球失衡不會有任何影響。大部分估計顯示,在現行政策下,人民幣至少被低估了15%至30%。因此,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應集中在新的匯率機制上。通過轉用可調節的掛鉤體系,中國政策制定者給了自己最大限度的靈活性。但從這里往前走,卻是完全不同的道路。
中國可以決定將人民幣維持在接近新匯率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新匯率體制根本就不疼不癢;中國也可以采取類似“爬行釘住”的做法,如此這般,情況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每天0.3%的浮動區間十分狹窄,但中國可以允許人民幣每天以這一限度升值。一段時間后,可能累計達到相當大的升值幅度:不到兩個半月的時間可能達到15%。
而且,正如馬來西亞隨即決定放棄與美元掛鉤所證明的那樣,只要中國帶頭,亞洲其他經濟體將步其后塵。泛亞洲貨幣大幅升值將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全球不平衡。
但靠邁著小步跨越鴻溝是危險的。通過采取漸進升值而不是幅度更大的一次性調整,中國在為投機者提供一次單向賭博機會。這種做法會帶來一波資本流入的風險,并可能使資產市場價格膨脹,從而埋下壞賬危機的種子。
中國并非無能為力。只要它愿意積聚更多的儲備,就可以通過入市干預來阻止其貨幣升值,并可沖銷貨幣供應中的增量。很顯然,它還沒有把沖銷干預的能力用到極限。
但市場壓力不會消失。來自美國國會和政府的壓力也不會減退。如果中國政府能明白進一步升值和其他改革必須迅速跟進,那當然很好。但如果中國認為它可以在這個匯率水平停留一兩年,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華爾街日報:中國調整匯率可能引發更大的人民幣升值壓力
一個顯而易見的風險是,人民幣匯率舉動不足以使外國政客和投機人士感到滿意
中國于2005年7月21日周四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調2.1%,可謂是其為兌現其做個負責任大國的諾言而支付的一筆不菲的保證金。但此舉同時也使中國高度保護下的金融體系就此更大程度地暴露于全球外匯市場的驚濤駭浪之中。
中國此番做出調整人民幣匯率的決定,體現了她所受到的來自美國和其他貿易國的越來越大的壓力。由于其不靈活的匯率制度,人民幣出人意料地成為一個不明朗因素的強有力代表符號,人們無法確定中國這一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將如何應對其經濟擴張導致的全球競爭。中國若是對美國等國要求其設法提高出口商品價格(像現在這樣上調人民幣匯率就是一個途徑)的呼吁置之不理,則無異于是在涉險置自身于全面貿易戰的危險境地。
花旗集團中國區總裁理查德·斯坦利說,這是中國政府邁出的積極一步,是其朝著建立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市場化的金融體系的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
中國一直在拖延對其匯率制度做哪怕是很小的調整,這主要是因為它知道,在外商投資企業使“中國制造”成為放心品牌的背后,還隱藏著該國不健全的金融體系、缺乏效率的國內企業,以及9億多貧困的農村人口。
中國政府面臨的一個顯而易見的風險是,其周四的舉動不足以使外國政客和投機人士感到滿意,這些投機者大量投資中國就是下賭注于人民幣的升值。過去兩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努力在為過熱的經濟降溫,但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仍然達到9.5%,一些經濟學家因此認為人民幣被低估的幅度高達40%。
人民幣最初的升值將是逐步的。從周五開始,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將從周四的人民幣8.2765元調整至8.11元。中國央行的聲明稱,此后在上海的外匯交易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日波動幅度最高可以達到0.3%。
中國央行解釋說:“人民幣匯率不再釘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銀行家們稱,這一聲明意味著中國仍將實行1994年以來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但人民幣匯率在日變動幅度方面將獲得更大的靈活性。
中國央行還說,它今后將參考一籃子貨幣以對人民幣匯率進行調節和管理,人們認為這是人民幣匯率實現完全自由浮動前的一個中間步驟。由于中國政府沒有宣布一籃子貨幣將包括哪些貨幣,因此具體安排仍是一個謎。但美元在一籃子貨幣中所占的權重預計會最大。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中國放棄人民幣釘住美元匯率制并允許采用一籃子貨幣的決定將支持經濟的快速增長,并幫助該國融入全球經濟。
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行長特里謝(Jean-Claude Trichet):中國決定取消人民幣釘住美元的做法我們表示歡迎,這是中國對全球穩定和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貢獻。
花旗集團全球外匯經濟學家馬爾文·巴斯(Marvin Barth):將人民幣轉向釘住一籃子貨幣,而不僅僅是釘住美元,而且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央行確定的中間價水平每日上下波動0.3%,將改變人們對中國政府未來干預程度的預期,因為中國將逐漸脫離釘住美元的匯率機制。
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人民幣升值是全球經濟向恢復平衡邁出的雖小卻不失重要的一步。雖然債券收益率猛漲和住宅市場暴跌的可能仍然存在,但這一步卻有望使劇烈的波動轉變為逐步的調整。
Global Insight首席經濟學家納里曼·貝拉維什(Nariman Behravesh):在未來幾年中,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升10%-15%將不足為奇。相對于過去3年較美元升值40%的歐元來說,即使人民幣兌美元升值15%,那也只能算是溫和的。人民幣匯率調整后,中國出口增長速度將略微放緩,雖然這樣的匯率調整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中國的競爭力,但還是會將中國的競爭力拉低一個等級。
國際經濟研究所貿易專家加里·胡弗勃(Gary Hufbauer):海爾集團撤出了對美泰公司的競購,中海油對優尼科競購遭遇挫折,再加上人民幣匯率調整將使中國擺脫眾矢之的的處境,使斯諾如釋重負,至少在今年夏季余下的時間內使中國問題在美國國會議員們的議事日程上退居次席或第三席。
華盛頓的美國企業研究院的研究員戴斯蒙·拉克曼(Desmond Lachman):人民幣升值實際會促成美國利率下降。外國投資者可能會押寶于人民幣的繼續升值,因此增加人民幣的投機性買盤。其結果將使中國得到更多可投資于美國國債的美元。
美國紐約大學經濟及國際貿易副教授羅尼爾·魯比尼(Nouriel Roubini):顯然如此小的調整幅度不會有什么影響。但此次調整非常重要,因為這代表著體制的重大變化。應該繼續向北京施加新的壓力,以使其營造一個更加開放的投資環境,最終允許人民幣進一步波動。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經濟學客座助理教授拉姆凱什·拉哲(Ramkishen Rajan):隨著中國經濟的開放,采用靈活的外匯體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樣,中國的貨幣政策就可以側重于國內問題,而無需再考慮匯率干預的后果。不透露一籃子貨幣都是哪些貨幣的做法,為中國央行提供了回旋空間,使之可以在必要時調整人民幣匯率,同時不會讓投機者掌握其行蹤。
原布什政府負責人民幣事務的經濟官員、現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克里斯丁·福布斯(Kristin Forbes):全球經濟恢復平衡需要具備三點:美元預算赤字減少,亞洲實行靈活的匯率制度,以及歐洲的經濟增速加快。人民幣升值或許使其中前兩點取得一定進展,全球失衡狀況平穩減輕的可能性因此增加。
專門從事外匯交易的外匯基金管理公司FX Concepts的首席投資長約翰·泰勒(John Taylor):由于中國調整人民幣匯率的舉措無關痛癢,亞洲貨幣不會做出更大的反應。我預計,美國和歐洲的進口將會不斷減弱,從而損害到亞洲國家,進而可能對其貨幣構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