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游擊隊”變成“正規軍”,盛大需要的不僅是勇氣和戰略
游擊隊與正規軍的本質區別表現在兩方面:不同量級的輜重和不同風格的軍政素質。游擊隊打的是破襲戰,裝備輕便,機動靈活,進退自如;正規軍打的是陣地戰,彈藥糧秣充足,后勤保障無憂,披堅執銳,攻城拔寨。這兩種戰法適合不同的戰場環境,前者在地貌復雜的情況下更易于發揮戰斗力,而后者則適宜大平原作戰。
盛大從網絡游戲代理起家,走的就是“游擊路線”。與所有做內容的網絡公司一樣,盛大在運營上的最大特點是“輕資產,拼速度”。網絡經濟有兩大特點,一是產品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二是經濟外部性。可以用一個例子通俗地解釋經濟外部性:語言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但是如果某種語言只有一個人會使用,那么這種語言就喪失了使用價值。而使用的人越多,這種語言也就越有價值。微軟的WINDOWS之所以橫行天下,就是因為它的用戶太多了,而并非其本身在技術上甚至界面上有多么大的優勢。一旦WINDOWS的用戶多到使微軟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它的市場霸主的地位就牢牢確立了。
低邊際成本和經濟外部性,決定了網絡企業要從“游擊路線”做起:迅速發現市場機會,以速度贏得客戶基礎,是企業惟一的生存之道。這就部分解釋了為什么網絡企業中最容易出黑馬和新秀了。盛大正是眾多網絡新秀中的一員,它的成功路線也只不過是新浪的翻版。
現在,盛大想脫離這條路線。一旦離開互聯網這個平臺,意味著盛大將要進入“大平原地帶”,面對有線臺網、無線運營商以及其他傳統娛樂和資訊服務商的壕溝和城塹。大平原作戰拼的是輜重,拼的是傳統政商關系,拼的是機械效率。盛大顯然并不具備這些“陣地戰”的優勢資源。
輜重意味著資本密集度。從內容制作到信息發布渠道,再到產品推廣,盛大其實一直沒有離開過互聯網,一直保持著“輕資產”、快速行軍的運營特點。
我們分析了今年年初“新浪收購事件”時盛大的財務狀況:在盛大2004年年報基礎上,結合近期交易數據整理出盛大的部分財務數據。其中,盛大于2005年2月2日斥資9170萬美元收購了韓國網絡游戲開發商Actoz的29%股份,又于2005年1-2月份以1.958億美元收購了新浪820萬股普通股。從短期看,這兩次收購使盛大手中的現金資產剩下了不足1億美元。更重要的是,盛大的長期資本凈值(長期資本減去固定投資)加起來也不到2億美元。根據2004年年報資料,盛大所需運營資本加起來為1.7億美元左右,也就是說,如果不考慮增加新的長期資本,盛大現有的長期資本僅夠維持運營所需。
即使盛大已經高位變現了手中的新浪股票,其目前的長期資本凈值也不會超過4億美元。我們知道,傳統資訊運營和內容服務廠商的資本規模一般都在百億元以上,即便這樣,還沒有哪個企業膽敢貿然啟動大規模的跨平臺戰略。
盛大的轉型戰略也許是一種不得不為之的選擇。的確,游擊隊員都有著朝不保夕的擔憂。但是,在糧秣輜重匱乏,指戰員還沒有適應從創新精神到機械效率的意識轉變的情況下,投入陣地戰也許是飛蛾撲火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