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窮弱的小國,如何成為ICT平均每年出口510億歐元的全球最大軟件出口國的呢?
我們把1987年視為愛爾蘭當下經濟發展的基準年。從那年開始愛爾蘭經濟迅速發展,我們的勞動力增長了74%,失業率從17.5%下降到4%,目前是歐盟國家中最低的。而GDP也奇跡般地翻了三番。這其中有很多原因,我想我可以簡單回顧一下幾個重要的因素。
首先,我們投資于人力資本。創造未來全靠人本身。從1960年以來,我們大力投資教育,培養了擁有高技能,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我們從中國的古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受益頗多。我們實行的是戰略性的長期教育計劃,培養技能卓著并能夠適時更新自己的勞動力。這對愛爾蘭卓然不群的經濟發展貢獻很大。大約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接受了高等教育。和歐盟其他國家做個比較,八個25歲以上的對照組中,愛爾蘭的比例是25%-34%,而歐洲平均只有25%。
第二,我們拓展了經濟和政治視野。自從上世紀20年代愛爾蘭取得獨立以來,我們在經濟上一直受制于英國。由于和北愛的分離以及關稅政策的實行,加劇了愛爾蘭經濟上的孤立。但從50年代后期以來,我們逐漸認識到,要取得經濟發展,必須參與世界經濟。我們放棄了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鼓勵外部投資。愛爾蘭150年以來不斷有大量移民遷往國外,至此局勢得到了逆轉?,F在愛爾蘭人都為愛爾蘭而自豪。歷史上愛爾蘭人不斷遷往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當然還有英國。光是美國就有1400萬人擁有愛爾蘭血統,我們的很多知識分子,大學畢業生和領導人都流往了美國。但近年來愛爾蘭人口第一次取得飛速增長。13年前我們加入了歐盟,認識到要保持經濟和社會的持續進步,必須向歐盟其他國家學習,在政策上與之達成共識。和歐盟的全面合作是愛爾蘭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推動因素,但這并非萬靈藥。根據我們和歐盟的協議,我們花了20年時間進行政策調整和國內改革,才從歐盟成員國的地位中取得有形的收益。外部的干擾因素加劇了轉型的艱難,如70年代的能源危機,80年代政府的高額負債。盡管如此,加入歐盟改變了我們的視野和政策取向。海外市場得到了拓展,很多產業實現了國產化,貿易增長了,我們對英國的依賴減少了,和歐盟其他國家以及美國的聯系加強了。
第三,我們追求在產業價值鏈中不斷提升,提高競爭力。對于我們這樣一個開放的小國來說,我們的成功轉型更加依賴于出口的增長,因為狹窄的國內市場無法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出口無疑是過去幾十年愛爾蘭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我們起步時僅是一個窮國,現在的產業結構為科技和服務業,以高科技,特別是軟件和通訊為主。近年來的成就關鍵在于不間斷的革新,以尋找新的機會和市場。尤其是信息技術產業革命的成功,在愛爾蘭的經濟發展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在出口產品中亦占有較大比重。作為全球最大的軟件出口國,我們的ICT產業部門平均每年擁有510億歐元的產值,從小規模的專業化的公司到全球聞名的跨國公司,如微軟、IBM、英特爾、戴爾等等都在愛爾蘭安家落戶。
第四,我們17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的每個政府部門一直堅持將所有的有利因素和社會中的各方面人才團結起來,包括政府、雇主、有組織的勞工、農業工人、政府和民間組織的代表。我們在主要的社會和經濟政策方面取得了一致,在問題嚴重的領域達成了協議。這使得我們減少了國債占GDP的比重,從121%降到了今天的40%,如果除去養老金的數額只有20%。這也有助于我們成功加入歐元計劃,并且可以游刃有余地解決貧困問題。
這些因素組合在一起,造就了愛爾蘭這樣一個小國的出色經濟成就。她已從一個貧窮欠發達的西歐小國成長為一個現代化的、自信的國度。
立波根據埃亨1月20日在復旦大學的演講錄音整理,未經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