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人類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輝煌,人類的能力被各種科學大大地擴張了,他們不僅不斷地征服自然,也在不斷地征服自己。但是到了20世紀末人們突然發現,在那些試圖改善人類狀況的輝煌的項目背后,居然是人類巨大的災難。
斯科特在這本書中闡述了許多失敗的項目,從德國的科學林業到蘇聯的農業;從巴西的城市到坦桑尼亞的村莊……斯科特并非抽象地談論失敗,也不是從國家的角度,而是從普通民眾的角度來討論這些社會工程。如果說觀察這些社會工程失敗的角度是人民的視角,那么尋找這些失敗的原因恰好在于它的反面,也就是國家的視角。
那些悲劇式的社會工程為什么會被國家強有力的推行?斯科特從四個方面對其做出了解釋:其一是“對自然和社會的管理制度———也就是能夠重塑社會的國家簡單化”;其二是“極端現代化意識形態,也可以說是一種強烈而固執的自信……他們特別相信,隨著科學地掌握自然規律,人們可以理性地設計社會的秩序”;其三是“一個獨裁主義的國家,它有愿望而且也有能力使用它所有的強制權力來使那些極端現代主義的設計成為現實”;其四是“軟弱的公民社會缺少抵制這些計劃的能力”。
當國家打著造福人民的旗號實施這些工程的時候,卻遇到了重大的失敗。最根本的原因正如作者所總結的:“如果要我將這些失敗背后復雜的原因歸結為一句話,我要說這些計劃的始作俑者往往將自己看得遠比實際上更聰明和更深謀遠慮,同時也將他們的對象看得遠比實際上更愚蠢和低能。”在這里,我們看到一批自以為是的先哲和領袖,被改善人類條件的真誠希望所鼓舞,而這希望本身就帶有致命的弱點。于是他們強行率領他們的子民,按照他們想象中的路線圖直達目的地,而不管社會的現實是什么。
斯科特并沒有僅僅停留在對這些項目的批評上,他試圖給出一些解決的思路。他知道“提出一個強有力的范式,我同樣可能會顯出傲慢來,正像剛剛被批評的極端現代主義者那樣。”那些社會工程的失敗源于那些自負的官員和科學家要為社會做出詳細的設計,并把這些設計強加于社會。那么,避免災難的方法就不可能是一套嚴格的設計。斯科特只是告訴人們從行動和理念兩個層面上避免這種災難發生的原則。
斯科特的分析還讓讀者看清楚了權力的作用,人民的視角和人民的實踐為什么會被國家的視角和國家的實踐所淹沒,主要的原因不僅僅是忽視,更多時候是因為權力結構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