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商洛市經貿系統干部職工緊緊圍繞“產業興市”戰略實施,搶抓機遇、深化改革、強化管理、加快發展。經過扎實不懈的努力,工業經濟呈現出歷史最好的發展態勢,提前三個月完成了全年生產任務目標。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1、工業經濟實現較快增長,經濟效益大幅改善。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生產提前三個月完成全年任務目標。規模以上工業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0.99億元,同比增長36.3%。全市六縣一區、市屬八大塊全部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市屬工業增長達到83.4%。工業產銷率95.74%,同比提高3.08個百分點。工業生產在快速增長的同時,規模工業實現銷售收入13.5億元,同比增長54.13%,實現稅金9204萬元,同比增長55.53%,實現利潤8557萬元,同比增長8倍多。工業經濟受增速提效發展的帶動,企業布局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以及企業管理機制不斷優化,企業發展活力和競爭能力不斷增強,
2、技改工作按期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全年全市工商領域完成投資4.1億元,超年計劃投資任務1千萬元,同比增長11.32%,其中,工業領域完成投資3.2億元,同比增長10.58%。全年計劃建設項目54個,止10月份已全部開工建設,其中已有20個項目已建成投入運營或試運營。市政府確定的13個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鎮安工貿公司年產60萬噸水泥一期,工程、柞水盤龍公司二期技改、商南秦東皂素、山陽豐瑞公司皂素等項目超額完成投資計劃進度,基本建成投入試產和試運行。洛南秦華公司GMP達標改造已經通過驗收,已開始小批量生產。
全市確定的10個重點前期準備項目,有5個項目已經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具備開工建設條件,有2個項目已完成立項工作,有3個項目進入可行性研究論證階段。項目建設的梯次推進與按期進展,我市工業商貿經濟發展后勁與實力不斷增強。
3、園區建設進展順利,發展平臺作用初步顯現。備受全市人民關注的劉灣產業項目區建設進展順利,已完成各項投資2212萬元,新征項目建設用地90畝,土地已移交企業使用。產業項目區東西主干道一期工程630米道路基礎處理結束,待開春氣溫回升進行瀝清路面鋪設。基礎設施建設按期進展,三通一平有序進行。隨著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園區形象日益顯現、影響不斷擴大,目前已有許多戶企業來項目區考察、參觀、咨詢、洽談、合作入園事宜。入園企業天士力商洛植物藥業有限公司、三晶藥品包裝材料有限公司、永盛肉類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陜西煙草商洛分公司項目建設進度逐步加快,有望在今年底前建成。
4、扭虧增盈工作取得實效。通過抓改革促脫困,抓創新增效益,抓責任強管理等一系列辦法措施,使一些長期虧損、包袱沉重企業成功實現了生產要素整合,使一些管理機制滯后企業重新確定了新的管理價制,通過機制創新,實現管理創新,促進企業效益不斷改善。通過逐級建立扭虧增盈工作責任制,對扭虧增盈工作實行合同管理,實行領導包抓制度,我市扭虧增盈工作取得較好收效。2004年全市規模工業虧損戶20戶,虧損面20.8%,虧損戶比上年減少9戶,虧損面減少10個百分點,虧損額由上年1460萬元減少到946萬元,減虧額514萬元。
5、企業改革穩步推進,管理工作不斷加強。去年以來,我市工業企業改革工作以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為重點,著力實現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最佳配置,促進企業運行的自我激勵機制與自我約束機制的形成。以機制的優化,促進管理工作的增強,激活企業發展潛力,帶動企業競爭力提高。目前,市直超過半數企業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陜西鋅業公司商洛煉鋅廠成功進行了股權轉讓,市肉聯廠成功地盤活了企業資產,為二次創業發展創造了條件。柞水盤龍制藥公司收購柞水縣藥材公司,完成了產銷一條龍組合。商洛造紙廠四條生產線、洛南建陶廠、洛南紙廠等九戶企業通過租賃、承包、改制等措施有效盤活了資產,實現了復產啟動。山陽中村礬礦成功實施破產,新企業陜西五洲礦業公司山陽釩礦已于12月中旬順利投產。改革順利進展,工業發展的活力不斷增強。隨著改革改制工作的推進,企業管理工作不斷增強,生產管理中的“跑、冒、滴、漏和臟、亂、差現象”明顯減少,財務管理由事后核算向事前、事中控制的轉化得到了較快推行。崗位技能工資、計件工效工資的普遍實行,勞動管理與以人為本觀念的融合,促進了企業管理工作同職工利益良性互動的形成。以改革促管理,以管理促效益、促發展的觀念不斷確立。
6、安全生產與社會穩定工作持續好轉。一年來,全市經貿系統安全生產形勢穩定,沒有發生重、特大不安全生產事故,安全生產意識與安全生產管理責任不斷強化,使安全隱患消除機制初步形成。安全生產四項指標完成情況良好,事故起數減少6.9%,死亡人數減少3.4%,受傷人數減少50%,經濟損失下降3.2%。在安全生產形勢好轉的同時,社會穩定工作進一步好轉,通過困難職工救助、幫扶,啟動恢復停產、半停產企業等一系列措施,有效的化解了群體上訪事件和矛盾糾紛。整個系統生產經營秩序及企業穩定工作明顯好轉,實現了一方安寧,為全市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2005年是全面實現“十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三步走”的關鍵年,2005年全市經貿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的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支持促進醫藥生產,礦產建材、農副產品加工三大支柱產業加快發展;進一步更新觀念,深化企業改革,強化企業管理;擴大開放,項目帶動;整合資源,調整結構;加強監測,超前協調,確保工業商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1、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工業商貿經濟工作全局,實現經濟良發性發展。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節約資源、節約能源路子。堅持節約與開發并舉,合現有序開發利用資源,使資源最大限度實現其價值。按照“節約資源、確保安全”的原則,今年幫助柞水、洛南、山陽三縣重點做好柞水陜西銀礦周邊小礦點、洛南鉬業小區、山陽中村釩業小區的資源整合工作。利用礦山企業目前效益好、具備一定積累的有利條件,引導企業以產品開發為重點,延長產品生產鏈條,走精加工、深加工的路子,做大做強產業。要大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加快醫藥、食品加工為重點的循環經濟的發展,實現以工促農、商農對接、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的特色經濟。
2、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按照“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要求,規范完善,深化企業改革。一是對目前經營正常的股份合作制公司,采取增資擴股或管理層收購(MBO)方式,規范法人治理結構,優化企業發展內部環境;二是對現有一部分人人持股、決策困難、資產效率低下的公司,以管理層為主,適當引進社會資金進行整合;三是對企業閑置資產量大(尤其是土地)、負債小、無法復活的企業,可由土地收儲中心介入,變土地資產為現金資產,選擇優勢項目,實現再生復活;四是商貿企業以整合存量資產、提高資源價值為目標,重點發展局部性的現代物流業;五是按照深化企業改革,放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要求,選擇二戶企業實施“國退民進”試點,為國有企業改革探索路子。
3、加大投入力度,實施項目帶動,集中力量,調整結構。抓好38個技改項目,重點扶持陜西盤龍制藥有限公司年產1000噸中藥飲片、柞水大西溝鐵礦90萬噸鐵精粉技改、陜西秦嶺鉬業公司的日處理1500噸鉬選生產線改造、商洛煙草公司煙葉加工中轉庫、陜西天士力年產4000噸中藥飲片加工項目、山陽豐陽大酒店等10個項目建設,全年完成投資4.4億元。同時,積極做好柞水大西溝鐵礦800萬噸擴改、商洛煉鋅廠5萬噸電解鋅等10個前期準備項目的前期工作。繼續抓好劉灣產業項目區建設工作,年內建成三戶企業,新引四戶企業,“三通一平”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全年完成投資1億元。
抓好企業的扭虧和停產、半停產企業的啟動復活。采取一廠一策、一企一策的辦法,集中力量攻堅,為困難企業協調解決好資金、管理等困難和問題,使一批企業扭虧,一批企業復活。2005年通過破產、資產重組、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啟動復活鎮安鴻栗公司等9戶企業。虧損企業虧損面減少10%,虧損額減少30%。
進一步搞好企業和社會穩定工作,在推進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要正確處理改革和社會、職工承受能力的關系,認真做好企業和社會的穩定工作。要高度重視困難企業、困難職工的生產生活問題,做到改革、發展和職工利益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