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中國的大街小巷忽然在一夜之間鋪滿了身高的廣告:你想長高嗎?請服增高素;你想長高嗎?請用增高器;你想長高嗎?請穿增高鞋:你想長高嗎?請做增高手術。有一則廣告中,一個小學生模樣的孩子拿著一盒“綠力膠囊”,在一群孩子們中間大喊:滿足“高”要求……
從時尚雜志到廣告牌,再到電視節目,到處充斥著身高腿長者的形象。年輕人都崇拜擁有非凡身高的偶像,比如姚明,超級模特的身材越來越高,年齡越來越小。
人才=身高嗎
“高追求”之所以風靡中國,是因為它不幸地跟“人才”聯系在了一起。
由不得你不信,招聘廣告中,許多職位對身高有要求。外交部招人,男子身高不得低于1.70米,女子不得低于1.58米;空中小姐身高必須超過1.62米。就是普通的前臺接待,很多公司都悄悄規定,身高必須在1.65米以上……
上海一家美資企業奧特公司的經理朱明峻也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在錄用員工時,同等條件下,長相和身材會成為錄用的一個因素。朱告訴記者,他們是美資企業,與公司和研究所打交道,要求穿西服及套裝,個人形象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對身高的癡迷造就了中國目前以鈣補品、中藥補品為主的增高市場。一種據說能借助紅外線熱能刺激人體增高激素分泌的健身器械,盡管價格昂貴,卻始終熱賣。最為離譜的是,近年流行一種斷骨增高術,許多年輕人為了身高,甘愿忍受劇痛把自己的腿鋸開使之長長。多高是好
科學統計表明,人類的身材近幾百年來正在加速增高。男性的身高,在2萬年前平均是1.35米,到300年前增加到 1.65米,今天則達到平均1.76米;女性的身材也同時在長高,但女性身材的高度平均比男性矮6%至9%。
世界各國身高增長最快的是荷蘭人,現在平均達1.85米,與40年前相比,荷蘭人長高了約15厘米。
日本人在歷史上曾被稱為“倭人”,“倭”字無疑來源于對日本人身材矮小的印象。但現在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比他們的祖先增加了20厘米。其中以近30年來增長最快,平均增高了8,2厘米。
在美國從事醫學博士后研究的劉富賢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身高雖然和自然環境、人種也有關系,可現代社會中,人為因素的影響已遠遠超過了自然環境的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順利,生活水平提高,人就會自然長高。荷蘭人把身高領先于世界,歸因于富足的生活、富含乳制品的飲食以及良好的衛生保健。而日本13歲男孩的平均身高比40年前同齡男孩高出17.6厘米,因為日本戰后經濟發展,兒童獲得了充分營養。
身材高挑無可厚非地受到全世界男女的青睞,而當我們的世界全體變成“大人國”的時候,生存環境也許就并不那么樂觀了。
科學家說,“大人國”里消耗資源快。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身高每增加5厘米,身體表面積就會增加10%,體重會增加16%。因此,即使人口總量不變,光是身高增長,就要增加10%的衣服和 16%的食物供應。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假設,假設2025年的世界人口仍維持目前水平,而人的平均體重從現在的65公斤增加到80公斤,那么,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消耗,將會從3800萬噸增加到 4.5億噸,相當于全世界無形中增加四分之一的人口。
其次,“大人國”里的公共設施該重新造了。曾經長期從事建筑研究的退休工程師李景元對記者說,目前的公共設施,公共汽車、公共廁所等的高度、電梯的規格、賓館房間的高度,以及民居的層高設計等,都是從2米以下、甚至1.80米的身高設計的。
“大人國”里,長壽該是一種奢望。據遺傳學家在中國廣西、湖南等地的調查發現,長壽者的身高都在1.26—1.58米,體重為40公斤左右,調查報告因此把“體形瘦小”列為長壽的第一要素。
美國學者杜絲·馬勞斯以1.73米為美國男性身材高矮的分界,調查750名已故者的身高與壽命的關系,結果發現矮個子壽命比高個子平均多9年。調查身高在2.30米以上的9個超級巨人,平均壽命只有39.8歲。
所以人類也許應該小型化。日本《21世紀科技展望》提出,幾百年后,人類可以通過基因重組技術,把人的體形轉向小型化。該書認為,今后的人口不斷增長,等于壓縮了地球表面積,迫使糧食不得不追求更高的產量,因此,通過基因技術增加產量的同時,還要同步壓縮人的形體長勢,以此保證地球資源不至于過早枯竭。
一些未來學家主張,人類生存的最理想的身材是135厘米至15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