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刊(2005.5.2) “博爾頓”現象
在布什總統提名約翰·博爾頓擔任新一任美國駐聯合國代表以來的7周里,博爾頓在美國政壇上24年來冒犯甚至欺侮過的政客們一次又一次地揭發他的種種“專橫跋扈”的行徑。甚至于鮑威爾都認為“博爾頓似乎有些毛病,尤其是對待那些和他意見不和的人”。一場罕見的聲討運動在公然進行。
不過,布什總統似乎對這些意見并不放在心上,白宮官員堅持認為布什不會收回成命,認為博爾頓是推動聯合國改革的“合適時間的合適人選”,白宮認為或許博爾頓工作作風“粗野”,但這正是目前所需要的,在不久的將來,人們討論的將是聯合國改革,而不是博爾頓這個人。
新聞周刊(2005.4.25) 東亞新角逐
在過去的 30年中,東亞各國占據主要地位的是發展經濟。雖然偶爾會在類似“慰安婦”、“歷史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等事件上引發爭議,但是很少會形成大的爭端,因為各國的政治家們都在忙于讓自己的國民提高生活水平。
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對于今天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來說,“發展經濟”很難在他們中間取得像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樣強烈的共鳴。在這樣一個壓力大、變化快的時代,一定程度的愛國主義的表達并非是一件壞事,然而,在東亞卻隱藏著危險。因為在這里并沒有歐盟、北約等類似的地區組織來進行協,調,也沒有穩妥的對話機制來進行溝通、協調。
經濟學家(2005.4.23-4.29) 環保運動新動向
“環保運動的基本理念、方法、機構都已經過時,現在的環保更多的是一種興趣。”在《環保主義之死》一書中,兩位環保主義者指出,環保組織已經與政治結合得過于緊密,日益不切合實際。他們是正確的,在美國、歐洲,環保主義者都正在不斷地遭遇一個又一個失利。
“要求、管制、訴訟”等方法,是過去的環保運動的習慣手法,現在他們必須也有所改變子。在環保中引入市場工具將是一種趨勢,如果繼續反對實用性的解決方案,朝著烏托邦的方向前進,失利仍將不可避免。在引入市場工具的時候,必須注意三個方面的因素:市場主導下的價格、正確的信息、成本效益的分析。
瞭望新聞周刊(2005.4.25) 從萬隆到萬隆
2005年4月 22日和23日,第二次亞非首腦會議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隆重舉行。從萬隆到雅加達,國際關系史在印尼實現了一次大飛躍。50年前,中國政府總理周恩來以其智慧、勇氣與遠見為新中國外交開創了嶄新局面:50年后的今天,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承前啟后,在亞非首腦峰會上鄭重重申中國將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在當年“萬隆精神”的形成過程中,新中國的積極參與與建設性作用可謂居功至偉。在21世紀的今天,在全球化與國際格局多極化的時代背景下,當年亞非會議所倡導的“萬隆精神”遠未過時,其對當今國際關系依舊具有強烈的現實指導意義。
三聯生活周刊(2005.4.28) 重訪斯大林格勒
5月8日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全球有數十個國家的領導人和群眾應邀前往莫斯科,昔日的對手德國早已經是多年的座上賓,60年過去,它更像是所有歐洲人的一次和平聚會。對于歐洲之外仇恨和戰亂至今糾纏不清的許多國家,反法西斯勝利紀念日的活動簡直是一種炫耀。
從1914年到1945年,整個20世紀前半段卻爆發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回憶的殘酷在于它會重新喚醒被遺忘的記憶。”戰爭在一個文明的大陸上爆發如此頻繁,付出的代價如此之大,和平年代相對于戰爭年代如此短暫,無論是失敗者還是勝利者都無法承擔歷史失憶帶來的后果。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2005.5.9) 混合動力車時代
在今后十年,混合動力車將在馬路上隨處可見。據統計,今年前幾個月的銷售額比2004年同期增加了 23%。事實上,混合動力車的原理并不復雜,就是在一輛車上同時使用汽油發動機和電動馬達,一些工業專家預言未來每個車庫里都會有這種車。
在未來的汽車市場爭奪中,美國的汽車工業可能要遭到比過去20年里更大的挑戰。在豐田的未來發展戰略里,混合動力車是一個重要的環節,2003年,豐田已經超越福特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生產廠家,豐田希望能憑借混合動力車去占領市場份額,從而在2010年后的某個時刻超越通用,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汽車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