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香港人大代表正在醞釀一項質詢案,這項質詢案質詢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其啟動審判監督程序,對北京市二中院2月28日做出的一項裁決進行審判監督。同時,全國人大常委、中科院黨組副書記方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保育鈞,政協委員孫萍也分別向人大和政協提出議案和提案,對該案中的司法問題提出質疑。
在過去的2年零7個月里,北京市商務局拒絕執行商務部的一項行政復議決定,使香港企業——嘉利來(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巨額商業利益蒙受損失。
《瞭望東方周刊》2004年2月曾經以《地產糾紛里的公權力》和《誰動了嘉利來蛋糕》為題,詳細報道過嘉利來案。
如今,這項工程所引起的行政爭議、法律訴訟、國際仲裁層出不盡,海內外媒體報道也是汗牛充棟。
商務部被解套
“昆侖飯店門前的大坑一天不填,我心里一天都不平?!?/p>
2005年北京市“兩會”期間,北京市長王岐山在談到干部要提高素質,轉變工作作風時,提到昆侖飯店門前的大坑。
“從機場進來的路上,露著那么大的坑。大坑里有多少故事,有多少外部形象。”王岐山說。
王岐山所說的昆侖飯店門前大坑,被媒體稱為“嘉利來大坑”,因為籌建了10年的“嘉利來國際貿易中心”到現在還在紙上——該項目工程在1995年開始完成勘測設計以及20米深的土方基建之后就停了下來。
這個項目位于北京市朝陽區亮馬河商圈的黃金地段,隨著北京市房地產市場 2000年以來的持續火爆,這個大坑的市場價值已經達到10億人民幣。
1995年1月4日,香港嘉利來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和北京二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時稱北京食品工貿集團公司)以及北京恒業房地產開發公司合作開發位于北京朝陽區昆侖飯店門前的2.4萬平方米的iSg,計劃建設豪華的寫字樓北京嘉利來世貿中心。
工程在開挖20米基建完成后,因為資金問題陷入停頓。在隨后的合同爭議中,北京二商集團以嘉利來出資幣種等問題向北京市外經貿委(現為北京市商務局)申請撤銷嘉利來的股東地位。
2001年9月25日,北京市外經貿委以行政批復的形式,同意北京二商集團將其合作項目北京嘉利來房地產有限公司的外方股東——香港嘉利來,更換為香港美邦公司。
香港嘉利來隨即向國家外經貿部(現為商務部)提起行政復議。2002年7月2日,外經貿部做出外經貿法函[2002]67號《行政復議決定書》(以下簡稱67號復議決定),依法撤銷了北京市外經貿委627號批復。
商務部條法司一位退休官員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說,在北京市商務局做出627號批復之前,曾經向外經貿部條法司咨詢,當時外經貿部明確指出,這樣做是違法的。遺憾的是,北京市外經貿委還是做出了更換股東的決定。
外經貿部67號復議決定說:“嘉利來屬于履約有瑕疵,但不至喪失股東身份?!?/p>
12天后,二商集團向北京市二中院起訴外經貿部。
在此期間,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法制辦和商務部曾多次責令北京市外經貿委執行行政復議決定,但北京市外經貿委以在案件訴訟中為由拒絕執行。2003年12月22日,在國務院辦公廳規定的最后期限的前三天,二中院忽然判決商務部敗訴。
2004年1月6日,國家商務部向北京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嘉利來作為第三人也提起子上訴。
2005年2月21日,商務部和嘉利來收到了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行政裁定書,這份三頁紙的行政裁定書說,北京市二中院做出的一審判決程序不當,予以撤銷,并發回重審。
令人驚奇的是,在北京市高院下達行政裁定書的第三天,二中院就做出了準予二商集團撤訴的行政裁決書。
盡管商務部的勝利意味著嘉利來股權可以被恢復,但是嘉利來的律師李剛還是覺得其中有蹊蹺。
事情遠沒結束
2005年2月25日,嘉利來又收到了北京市二中院的開庭通知書。這個判決給嘉利來恢復股東地位蒙上了新的陰影。
事情還得追溯到4年前。2001年11月 27日,北京市二商集團向中國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貿仲”)提出了仲裁申請,要求終止與香港嘉利來的合同,承擔違約責任人民幣8238萬元,并承擔仲裁費用。
在長達2年多的馬拉松式仲裁中,貿仲裁定終止二商和嘉利來的合同,并要求嘉利來賠償二商1600余萬元。
2004年9月,嘉利來向北京市二中院提出申請,請求法院撤銷該裁定。嘉利來認為,在程序上,這項裁定不符合法律要求。2005年2月28日,北京市二中院駁回了嘉利來的撤銷申請。
據了解,當天開庭時間比預先通知的 9點晚了很多,并且法院在給當事雙方發出裁決書后,又發現《裁決書》最后少了一句話,于是收回重新打印。
《瞭望東方周刊》致電北京市二中院該案審判長吳保升,吳說該案延期審判是通過法院內部的延審程序的,屬于合法程序。“至于具體案情,判決書上都有?!眳钦f。
嘉利來董事長穆軍說:“2003年年底北京市二中院判商務部敗訴,公然抵制中央政府的決定,讓他們面臨廣泛的輿論壓力。現在二商撤訴,徹底給中央政府和商務部解套了,現在他們只用對付嘉利來了。”
難以填平的大坑
北京市市長王岐山在2005年北京“兩會”期間說,無論涉及哪個部門,都要在兩個季度內填平大坑。但爭議雙方顯然沒有找到解決爭議的方法。
《瞭望東方周刊》咨詢北京市商務局,在北京市二商集團撤訴之后,會不會執行商務部67號行政復議決定,該公司宣傳部的一位金姓職員說:“目前還不好說,我們會在適當的時候跟媒體溝通?!?/p>
《瞭望東方周刊》經過調查了解到,北京市外經貿委2001年曾經把嘉利來的股份批轉給香港的美邦公司,香港美邦最終為北京人國洪起所購買。國洪起本人在2004年9月30日被江蘇省檢察院批準逮捕。此前的2004年3月下旬開始,國洪起已經在南京被監視居住。
《瞭望東方周刊》2004年3月以《誰是國洪起》為題報道了國洪起涉嫌數十億人民幣的金融犯罪。
華東某省公安廳一位負責國洪起案的警官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國洪起因為涉及金融犯罪,給該省造成了數億元的經濟損失。警方正在尋找查封國洪起的資產,以期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商務部的訴訟代理人、北京大學教授湛中樂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指出,根據《行政復議法》,行政復議決定一經送達立即生效。在二商集團訴商務部時,曾經向法庭申請終止行政復議決定的執行,但被法院駁回。因此,從商務部做出67號復議決定到今天的2年零 7個月時間里,商務部的行政復議決定都具有法律效力。
而對北京嘉利來來說,由于北京市二中院對仲裁案的裁決為終審裁決,未來仍有打不完的官司。嘉利來大坑的填平依然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