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陜西潼關一位年逾古稀的農民,卻是當地最具爭議的新聞人物之一。他因為以狂熱的態度幫周圍的人打官司,但分文不取,而在當地聞名遐邇。
有人說,他通過幫人打官司,把許多上訪事件引入了法治軌道;而縣黨政機關及司法界的一些人士認為,高良“不懂法”,是潼關縣“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有關高良,有關他與上訪者之間的故事,及其引發的爭議往往很難簡單地做出結論。
從上訪者到“幫助”上訪者
高良1933年生于潼關縣太要鎮老虎城村,上過6年小學,解放前是受苦的農民。解放后,他當過8年民辦教師,喜歡舞文弄墨,常給報刊寫稿。“文革”期間以“現行反革命”的罪名,被縣軍管組關押了56天。
高良說,“文革”中為討回清白,他先后到北京上訪 20多次,到省、地上訪300多次,但是換來的是更加殘酷的迫害和批斗。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他得到徹底下反。改革開放后他靠做豆腐致富,成了最早的“萬元戶”,還帶出了一個“豆腐專業村”。
高良說,正是自己受過的坎坷和磨難,使他深知老百姓上訪多是有真正的冤屈,們正是老百姓的上訪之艱難,使他決心為弱勢群體“依法”討公道。
高良在上世紀80年代當村調解主任時,調解平息了不少民事糾紛。調解不了的,全就寫狀子讓當事人去法院打官司。
漸漸地,他開始幫別人代理打官司。從1982年夏天,高良開始他“助人為樂”的第一場官司起,他共給人寫狀子不下 400份,代理打官司140多起,其中打贏的有上百起,占總數的2/3多。
高良說他幫人打官司,有許多是當事人上要求他當代理人的,有的則是他認為不公道而主動拔刀相助的,而他從沒收過錢。
自從高良幫人打官司出了名,山西芮城、陜西長安、河南靈寶、寧夏銀川、甘肅玉門等許多外地人也不遠萬里上門找他幫助代理打官司。其中有工人、農民、干部、生意人,還有找他幫助討要工資的民工。
他為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質,幫別人打好官司,先后自學了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行政訴訟法、行政許可法、合同法、婚姻法、土地管理法、國家賠償法等法律法規。
高良說他希望多數上訪問題能通過法律渠道妥善解決。對一些無理取鬧、不斷越級上訪的人,他曾多次勸阻。
2002年,代字營鄉西姚村一趙姓老頭,其子因殺人被依法判處死刑,他認為兒子罪不致死,于是多次找政府上訪,并找高良代理打官司。
高了解事實真相后,明確告訴趙老漢法院判決是正確的,希望他不要再“纏訪”了,如果他不聽勸阻繼續“纏訪”,也會受到司法機關處理。趙老漢從此再不上訪了。
有家地方媒體在對高良的報道中說,“當地有的官員認為,他(高良)雖然是個普通農民,但他將大量的上訪事件引到了法律軌道上。”對此高良本人表示認可。
高良說,他幫助窮人、殘疾人打官司出了名,有人把他叫“官司大王”,但也有不少人不理解,認為他“愛管閑事”,更有個別在他手里輸了官司、“栽了跟頭”的人心里不服氣,有的甚至通過媒體造謠詆毀他。
高良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去年一天深夜,曾有人用石頭砸他家的窗戶進行恐嚇,他對此不予理睬,反而幫人打官司更有勁了。現在他接手代理的官司還有10多起。
高良代理過的部分“官司”
1995年,文峪金礦職工景育平把桐峪鎮小口村村民龐緒康傷害致死,結果只被判刑5年,且沒有對龐妻車妙俠和3名子女進行賠償。
車妙俠和子女開始了連續8年的上訪。直到2003年,陜西省委潼關問題調查組調卷復查,認為景育平屬重罪輕判。
在省委調查組的支持下,高良給車妙俠代理打官司,2004年6月潼關縣法院重審此案,改判景育平有期徒刑13年,并判景賠償車妙俠及其子女 2萬多元。高良不僅義務幫車妙俠打官司,還先后拿出100多元錢用于她公公看病和孩子上學。
1999年3月,東馬村殘疾人王有民因家庭歷史遺留問題去鄉政府上訪,鄉人大主席團主席白慷鑄將王向外推拉過程中致其受傷。王將白告到法院,但經法院先后7次判決、裁定王敗訴。王有民不服,長期到上級領導機關和法院上訪,被列為全縣“第一上訪大戶”。
2002年底,王有民去找高良,于是高良又出手了。他3次去東馬村,共花5天時間進行了調查,終于掌握了因目擊者袁某作偽證而使這場官司連續錯判的重要事實,拿到了非常關鍵的3份證言材料。
渭南市中院重新開庭審理此案時,高良提供的證據被法庭采信,認定了白慷鑄致傷王有民的事實,終審裁定撤銷了潼關縣法院原來的判決,判令白慷鑄賠償王有民經濟損失670元并承擔訴訟費。
2004年2月潼關縣召開人代會期間,高良寫了點名批評縣長、公安局長等人的《告潼關人民書》,印發了200多份(每份為1張8開紙),在大會主席團成員和代表當中廣為散發。正是此舉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一些官員對其持否定評價
就高良幫群眾打官司的問題,接受采訪的干部絕大多數持否定態度。
潼關縣委、縣政府和縣司法機關一些官員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說,高良是“纏訪、鬧訪、罵訪”,“三天不上訪,心里就發癢”。
縣委、縣政府出具的書面材料稱:“高良通過糾集對政府不滿或對政法機關判決不服的人,策劃上訪、纏訪并圍攻、謾罵、攻擊國家機關及工作人員,干擾正常辦案秩序,若辦案同志不遂其心,高良馬上就找領導和相關機關告狀,糾纏不休。”
記者先后采訪了潼關縣委書記、縣人大法工委主任、縣政法委副書記、檢察長、法院院長、司法局長,并請縣公安局局長、政委、紀檢書記及部分干警開座談會,還采訪了高良幫助打過官司的一些當事人。此外,還走訪了熟悉高良有關情況的渭南市信訪局局長和西安市中級法院等有關方面的官員。
接受采訪的共40多人,意見明顯對立,除高良本人和他幫助打過官司的人外,其他30多人一致認為對高不宜做“正面宣傳”。
縣公安局多位干警說,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中央七部委發文件整頓小秦嶺金礦,高良家當時有三四個坑口,其中一個坑口系無證經營,被政府依法炸毀,給高家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
一些干警和其他機關干部認為,高良由此對當地有關部門不滿,后來就借打官司之名,組織上訪,動輒圍堵黨政機關,進行人身攻擊,“說高良是潼關不安定的重要因素,一點也不為過”。
專家評說“高良現象”
對于高良幫人打官司,有的人認為高良有正義感,但畢竟文化程度太低,掌握法律知識太少,而且他不是合法持證的律師,手里只有陜西省老年法律工作者協會發的一個“法律工作者證”,幫人打官司“名不正、言不順”。
很多人認為,應充分發揮法律專家、律師等專門人才的作用,才能把官司打好,而不應該讓像高良這樣的老農“成天粘在官司上”。有人說高良代理打官司可能收過錢,但沒有證據。
在農民維權意識逐漸覺醒、法制觀念逐漸深入的今天,高良式的人物客觀上會越來越多。而高良作為一個農民,可不可以幫人打官司?
西北政法學院教授吳明童說:根據《民事訴訟法》,允許公民委托他人代理自己參加訴訟。
民訴法第58條規定:律師、當事人的近親屬、有關的社會團體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托為訴訟代理人。
“高良就符合‘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這個范圍,所以他經過法院許可出庭代人打官司,是符合法律規定的。就算他手里沒有那個“法律工作者證”,他仍然可以代理民事官司。
西北政法學院教授徐德敏說:從記者提供的情況看,高良是一個大有爭議的人。但他義務為弱勢群體打官司這個事實存在,說明他有社會正義感。
他認為,高良不看一些法律書籍,不懂得一點法律知識,就不可能出庭打官司并勝訴,而且.把多次敗訴過的官司“扳過來”。因此說高“根本不懂法,浪費審判資源”,這話不成立。
至于“歷史背景復雜”一說,也要客觀、正確地看。歷史是歷史,現實是現實,即使歷史上有過一些污點的人,也不是不可以改邪歸正做良民。
因此,“社會歷史背景復雜”不可與“對政府和社會不滿,鼓動群眾上訪”畫等號。
“高良現象”的土壤
“群眾有問題得不到解決,通過上訪等渠道向黨和政府反映要求解決,是受到法律保障的民主權利。群眾的問題得到了重視和解決,他自然就不會去‘纏訪’了。當然,正常上訪與無理取鬧是不同的,應該區別開來。有問題可以通過正當渠道反映,印發《告人民書》這樣的舉動則顯然是非常錯誤的。”
陜西洪振律師事務所主任、西安市十佳律師王洪說,“高良現象”引起的爭議,先不說哪方正確。有必要分析一下它為什么存在。
王洪認為,“高良現象”在不發達地區比較普遍。一方面,我們國家訴訟法律制度是允許像高良這樣的普通人代理訴訟、打官司。因此他幫別人打官司行為是合法的,所以他會存在;另一方而,在中國農村,在不發達地區,農民想用法律維護自己權益的要求越來越強烈,但許多人又請不起律師,法律援助機構事實上也只在城市中發揮著作用,高良這樣稍通一點法律又熟悉農村事務習慣的人自然會存在。
“對這樣的人,一味壓制顯然也是不行的。他們是不是‘擾亂’了法律服務市場,要看那個地區有沒有完備的法律服務市場,有沒有為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救助的途徑。”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假如有一天我們國家的訴訟法律制度要求從事訴訟代理行為必須由律師來完成,那么,高良現象自然也就不會存在了。”
陜西省信訪局副局長何永洪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各級信訪部門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窗口和橋梁。信訪人反映問題、表達意愿一般應是當事人,這樣反映的事情更直接、更客觀、更真實,雖然有的言語過激,但卻是他本人的真心話。有的個案當事人言浯表達有障礙或行動不便,委托親屬代訪也是很正常的。一般不贊成非當事人代訪。
有專家認為,從基層一些地方的信訪工作實踐看,對于有的上訪多年、反復處理過但仍在上訪的信訪案件,采取在當地召開聽證會的辦法,邀請各方面人士,包括法律界人士、信訪者的親朋好友和在當地威望比較高的群眾代表等參加,通過討論達成共識,妥善解決了一些問題,使上防者息訴罷防。像高良這樣的情況,只要當地組織聽證會,他也可以參加,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高良引發的爭議還在繼續,而實際上,這種爭議的背后是上訪行為的存在和現有法制體系及權力運作體系之間矛盾如何調和的問題。隨著社會日益健康和諧起來,“高良現象”也許就不存在了,爭議也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