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風風光光、想唱就唱的“超級女聲”,讓“PK”在中國極度盛行。而在商界,牽動眼球的國資委“全球選秀”,也在一場場“PK”中漸漸落幕。
9月25日,國務院國資委在京宣布,通過考試、考查和公示,最終決定聘用張杰、王俊等20人為20家央企的高管。
要知道,1207名的應聘大軍幾乎囊括了全球的“希望之星”,這20人歷經多輪“PK”脫穎而出,著實不容易。尤其是,今年還公開招聘了兩名正職,——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更成為“PK戰”中的一道亮點。
之后的談話會上,國資委主任李榮融特意點了兩位正職張杰、王俊的名字。“副職是解題目的,正職是出題目的,要不斷出出好的題目來,下面才能干得歡。如果正職出不出題目來,我認為這個企業也差不多了。”李榮融用心良苦。
國資委對外公開招聘央企高管始于2003年,已經進行了3次。在國資委的旗下,有著包括中石化、中石油、國家電網、中國移動在內的169家大名鼎鼎的國有企業;截止2004年底,國資委掌管的國有資產總額已經超過了9.2萬億人民幣。掌管如此龐大的國有資產,國資委的每一個動作勢必會吸引人們的眼球。
這次聘用的20名高管平均年齡只有39.4歲,最大的44歲,最小的33歲;其中還有兩位“巾幗英雄”。良好的專業背景,過硬的基本素質,豐富的經歷和杰出的成績,使他們成為一支備受矚目的勁旅,難怪國資委如此“求賢若渴”,套用時下最流行的話,他們個個都“不遜于李宇春”。
李榮融認為,推進中央企業改革發展,做大做強中央企業關鍵在人才。國資委最終目標是培養30到50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央企,這些招聘的高管顯然是央企改革和發展的主要推力。“你們年輕,很有潛質,到2020年還可以干一陣子,這段時間恰恰是完善市場經濟最關鍵的時候?!崩顦s融對這批新高管寄予厚望。
前不久,在中央電視臺的《對話》欄目,就國資委2004年這一年的表現,李榮融表示,按2004年的業績,可以給這些企業打大概80分左右。而談到國資委是否扮演了“婆婆”的角色,李榮融并不贊同這種觀點。他說,改革到了今天,進入了以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來促進國有企業改革的階段。這個階段要允許我有個過渡。現在客觀上就是好多婆婆媽媽的事就找我,這個婆婆媽媽是什么,就是企業最頭疼最討厭的事。那么當然他處理不了找我們,我也應該幫助他。這個過渡期不想當婆婆,也要叫我當婆婆。其實,國姿委的日子也并不輕松。
顯然,在“全球選秀”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國有企業內外憂患的現實: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已開始了一輪輪的“角逐”,為了實現本土化,千方百計吸納本土化人才;民營企業的勢力同樣不可小覷,人才的籌碼也是越加越高。國企卻面臨著人才流失現象嚴重的難題,而且學歷越高,流失比例越大。國有企業要走出國門,在全球的舞臺上進行競爭,就必須引入國際化的管理。而這種國際化的管理首先是通過人來實現的。
不過,有人擔憂,這些“職場空降兵”能否融入新東家的環境,發揮出自己的實力,而不要成為擺設。在此問題上,華源新任總裁張杰表示,“我是他(華源集團董事長周玉成)的老部下,他肯定會十分支持我的工作。而我也會形成自己的管理風格,構建華源集團強有力的執行力。”
“老部下”能夠成為“新總裁”,你說“PK”的魅力有多大!
這就難怪,張杰的座位還沒捂熱,蒙牛就發布消息說,它們也要在全球招聘高管。又將是一輪“全球PK”,學的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