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一接觸到《中國新時代》,就被“人性眼光看商業,商業眼光看人性”的辦刊宗旨強烈地吸引住了,覺得它獨特、新穎、深刻、掩卷遐思,引起了我對HR的聯想,我認為人性和科學是HR的基石,只有把握好了這兩個基本點,HR才能深入人心,并能產生完美的HR方案,使之順利實施。因此HR管理者不僅需要有先進的HR理念,扎實的HR理論知識和對HR方法、技術的掌握,還要求HR管理者通曉人性和科學性。
在企業對HR需求越來越旺盛,越來越復雜的今天,很多HR管理者已深深感到自身綜合能力難以適應企業發展的需求,需要努力充實、提升自己。據有關統計,中國有近400萬人在從事HR管理工作,但大多數從業經驗只有3~5年,整體管理水平,急待提高。
不容置疑,盡管有些先進的、起步較早的企業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并結合自身特點,創建了適合市場競爭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方法體系,使人力資源達到了較高的管理水平,但用人性和科學性來審視我國企業目前的人力資源管理狀況,還存在著許多明顯不足。
由于中國經濟尚處在轉軌時期,很多企業高層還未把HR提上日程,還處在傳統行政性、事務性勞動人事管理階段,更多注重的是靜態的管理和控制,把人視為一種工具,關注的是成本、使用和控制,并沒把人作為能動的、可實現創新的資源,大部分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缺乏人性和科學性的基礎,還很不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尤其是不少國有企業傳統管理的烙印很深,仍是舊的人事管理方式在起主導作用。不少企業人力資源基礎管理非常薄弱,選人用人留人育人機制不健全。這必然導致人崗不適配,人浮于事,職責不清,給人力資源管理開發留下了隱患,無法對員工進行有效的培訓,考核,晉升,獎勵。
不少企業對員工人性需求分析認識不清,急功近利,吝嗇金錢和時間的投入,不重視員工培訓,使員工人力資本不能獲得增值,缺乏廣闊的上升空間,因而他們的潛力難以調動和發揮,從而很難留住人才。有些企業既使對員工培訓比較重視,舍得投入,但方法不得當,不能準確的進行培訓需求分析評估,仍然結不出滿意的培訓之果。
一些企業激勵不足,約束乏力,在重視管人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尊重人、以人為本和員工自我價值的實現,或過分依賴物質刺激,忽略了精神文化的許多東西,導致相當多的員工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發揮或對工作沒有興趣。
還有一些企業雖有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卻很難運用先進的技術、方法將其轉化為適應企業特點的可操作的制度、措施和技術手段。如難以固化為e-HR管理系統,導致工作效率極低。
凡此種種,我深有感觸。我是原國家經貿委培訓中心負責企業中高層管理培訓的處長,HR培訓是我承擔的主要任務之一,由此接觸到了數千家知名企業的HR管理者,對他們的苦悶、彷徨、焦慮感同身受,總希望能為他們,為中國企業HR管理做些什么。
思考了一段時間,我終于做出了一個重大抉擇,設立一個國家級的人力資源管理大獎,面向全社會大規模征集人力資源管理成果,為全國企業界、教學科研領域的HR工作者搭建一個高層的交流學習平臺。讓全社會尤其是企業界的中高層都來關注人力資源管理,尊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全力營造社會以人為本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為國家制定人力資源管理政策提供依據,為企業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這個創意得到了中國企業評價協會領導的大力支持,我也因此主動放棄了舒適穩定、令人羨慕的工作條件和環境,從國家大機關來到了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承擔這項任務,開始了一窮二白的艱苦歷程。
因為是首創,還不被社會認識和了解,冷遇、碰壁是常事,多少次暗自垂淚,但為不影響團隊的工作情緒,面對他們時我卻是一臉陽光和燦爛。幸運的是,我在工作中結識了《中國新時代》的市場總監吳希和經理梁迎,他們經過與若干個項目的分析、比較、評估后,對這個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和有力支持,他們認為這個項目非常有價值,并應約作為我們這個項目的特約技術支持。
值得欣慰的是經過我和我的團隊近8個月的辛勤工作,終于產生了好的結果,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得到了越來越多知名企業和成長性企業的關注和參與。真心希望通過我的努力喚起更多的企業領導人及HR的工作者重視人力資源管理人性和科學性的研究,重視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建設與完善,使之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作者為中國企業評價協會 中國人力資源管理大獎組委會辦公室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