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只有幾個人的一個小工廠里,收到的是一封封的律師函,卻沒有訂單。”十多年前,陶立和他的依波表也許沒有想到:今天的成就會來的這么快。
當時,由于沒有自己的知識產權,依波表不得不四處“抄襲”,結果自然是官司纏身。
如今,當依波以6.26億元人民幣的品牌價值再次入圍“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并在同行業中排名前三時,總經理陶立卻平靜地對《中國新時代》說:“喜歡這種感覺,在路上,就還有空間。”
人對了,世界就對了
從1992年開始,依波表這個“小兄弟”就想在深圳熱鬧的鐘表行業中大展拳手,要知道,當時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開始的“走出去”困惑,卻給陶立帶來了無盡的煩惱。“想要打開國外市場,卻沒有精湛的技術,沒有成熟的銷售網絡。后來仔細分析,不能僅僅跟著國家政策走,應該立足于現實,所以決定從國內一步步做起。”
“Right time do the right things!”(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那時的陶立,對這句話就深有感觸。
最初,依波表從光大集團貸款200萬元。盡管錢不多,但陶立他們還是想贏得集團更長期的信任,于是,“做出個樣子”對陶立而言尤為迫切。
他迅速制定了“三個戰略”,“我們要爭做第一,但第一應該是個什么樣子?大家并沒有概念。”盡管如此,創業初期的激情還是遠遠超越了理性。他們的第一個“基礎建設”戰略在大家的辛苦努力下成功了,光大集團領導評價說:“我知道你們的錢是勒褲腰帶勒出來的!”其中的辛酸自不必說。
走過那段艱難時光,第二個“品牌戰略”又擺在了面前,“怎樣提升品牌的價值呢?不升值就立刻死!”競爭中長大的依波對市場的殘酷性認識很清醒。“鐘表是很有創意的東西,靠理解。怎樣符合中國人的品位,表達這種含蓄的美,是依波一直在不斷摸索的。”依波的風格,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變的獨特,大氣而不張揚。而當“第二戰略”結束時,依波表已躋身品牌知名度最高、市場占有率最大的中國“四大品牌手表”之列,市場份額躍居國產手表前三位。
也許正應驗了那句話:人對了,世界就對了!
所以,走到第三步“超越戰略”,依波的日子顯然好過了不少。不過陶立仍然告訴大家,“人們只能記住冠軍”。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依波開始借用“外腦”,“我有一個非常成功的智囊團,大家除了商業上合理的利益,還有很好的共贏的前景。” 陶立說。他認為和很多企業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的關系,是非常開明的做法。無論是產品設計、視覺形象、還是品牌消費認知度、產品營銷推廣,處處體現了集體智慧的精華。
面對著品牌價值由1個億增值到6個億,大家嘗到了品牌效應帶來的甜頭。這也達到了“無形化有形”的另一個境界。
品牌,不得不愛
伴隨著電視劇《康熙王朝》慷慨雄壯的結尾曲,“依波”品牌從此深入人心。這也是“戰略合作之路”的成功典范,陶立自豪地說。
品牌的魔力究竟有多大?沒有人知道得很具體,但答案一定是非常大。而且,品牌活力的注入不可以間斷。由此,“品牌”二字,在陶立的字典里十分重要。
經典的納米系列手表擁有經典的廣告語,“有膜力的手表,每一天都是新的!”,還有“真金,真情,真永遠!”的金表廣告,都給消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陶立更愿意這樣來詮釋依波品牌的DNA:“EBOHR”,由5個英文字母組成,每個字母都是1個英文單詞的縮寫: E—Everlasting; B—Brand; O-Outstanding; H—Honest; R—Reliable。Everlasting Brand——恒久品牌,是依波人永遠的夢想與追求;而成就恒久品牌的要素是:Outstanding innovation——非凡創新、Honest team——誠實團隊和Reliable product——可靠產品。這也是對依波品牌的演繹和外化。
當鐘表不僅僅是時間見證的工具時,一種內涵的文化就悄然形成。這種文化蘊涵在品牌之中,“鐘表表達了一種情感,將這種情感注入到產品中,有越來越多的人來欣賞,會得到精神的一種滿足。”陶立自己佩帶的是一塊EBOUR最新流行的表,大氣而精致,清楚的包含了這種元素。畢竟,對時尚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
談到品牌建設,陶立坦言,“最滿足的和最不滿足的都是現狀。”滿足的是,依波在市場表現很好,進步很快,作為最年輕的力量,產生了發展的加速度;不滿足的是和別人最輝煌的成績還有差距。所以,動力和壓力是并存的。看著國際名牌手表的長驅直入,依波的步伐顯得很從容。
“現在我們設立了國際合作部,為打開國外的市場做準備。國際的品牌歷史悠久,能追趕得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我們可以借鑒學習。”陶立仍是一臉的謙遜和自信。
“就想跟著他干”
“沒有陶總,就沒有依波。”依波的團隊這樣說。
“領頭人的脾氣秉性很重要,因為這會決定跟誰合作,怎樣帶領團隊前進。”陶立說。
“依波團隊”跟著他風風雨雨,從困境到輝煌,當被問到“這么多年,他們對您的評價中,您對哪句話最滿意”時,陶立微笑著說:“說不清楚怎么回事,就想跟著他干。”欣慰和滿足之情溢于言表。
談到依波團隊的管理之道,他簡單地總結為四個字:做人做事。做事中更好地做人。人一生的時間中將近有1/3時間在工作環境當中,生命是有限的,要在開心中賺錢。當遇到挫折時,陶立告訴大家,“面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雖然此刻他自己也是壓力重重。積極樂觀的心態,永不服輸的精神,是依波人的寫照。而同行業給予依波人最高的評價就是“儒”,這也是團隊一直所追求的。
“我們的辦公區很漂亮。我的辦公室的門永遠都敞開著,我希望和大家有一種更直接的互動,互相學習,彼此信任。”陶立喜歡一種忙而有序的工作狀態,雖然最吝嗇的是時間,但喜歡游泳的他將天天的鍛煉看成是一種“預熱”,“只有這樣,才有更高的熱情。”
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為依波而奮斗,他覺得天天特別精神。陶立透露,團隊正在制定未來的“縱橫戰略”,而這,將會體現一種縱橫天下的氣魄。
“讓更多的人享受成功”,陶立有自己的想法。一支充滿互信、尊重、合作、友誼、喜悅和激情的團隊,必將煥發出更加強大和持久的創造力。
為此,他覺得付出多少都值得。